自古以来,全国各地都有着相同的过年习惯,其实质就是要拜年。拜年是什么?传统文化中的拜年,是在家族或宗族的亲戚之间串门走动,拜见老年的亲戚,给老人送礼、磕头、祝福;同时接受孩子们的新年问候,给孩子压岁钱。<br> 那么为什么有这种活动?是因为这一天被当作每一个人的生日。每到年后也总会听到有人说“又长一岁了,新的一年......”可见春节有增岁的意义,就隐含在过春节的各种具体活动之中。可是这时候并没有过生日,为何说涨了一岁呢?这其实是说的虚岁。<br><br> 人从降生的那一刻起,便有周岁、虚岁之说,甚者分得更细还有实岁、毛岁的说法。那周岁、实岁、毛岁、虚岁该如何算?有何区别?<br> 虚岁是中国古代的记龄方式(当时没有虚岁这种叫法),在民间延用至今。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于周岁,因此被称为虚岁。虚岁是相对周岁而言的。<br> 从出生开始满一年即是一周岁,从怀孕开始满一年即为一虚岁。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是周岁加一岁,即为虚数。<br>虚岁又叫毛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法;周岁则叫实岁,来自西方。<br> 古人的年龄计算方法,我们现在称为“虚岁”,这个称谓应该起于晚近(晚近时代,在汉语词典中是近世的意思。通常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一段时间。晚近,在汉语词典中是近世的意思,其实,按当今而言,晚近,就是指从鸦片战争时期到建国这一段时间,这一段时期,就叫作晚近时代,它是近代历史的开端,很是复杂,所以如今的人评论那时候的人物,事件,都用晚近时代。),所以古书中并不存在这个说法。<br> 按照中国古人的观念,女子受孕结胎之时,便已经算作生命之开始,所以在经过十月怀胎之后,婴儿落地之时,便算作一岁。<br> 而年龄的递增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要过了确定的生日之后才算作长了一岁,而是从新的一年开始(阴历大年初一)就算长了一岁。<br> 中国古人并无现代人的“生日”概念,与“生日”含义最接近的词是“生辰”或“诞辰”。 周岁,是国际通用的年龄计算方式。它计算的是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也可以计算尾数,如三岁零两个月,七岁半等)。说得通俗点就是,虚岁从一算起,逢新年长一岁,遵农历;周岁从零算起,逢生日长一岁,遵公历。 虚岁只和过年有关,周岁只和生日有关: *出生时1虚岁,0周岁<br>*过完春节长一虚岁,过完生日长一周岁<br>*虚岁=今年-出生年+1<br>*周岁=今年-出生年(已过生日)<br>*周岁=今年-出生年-1(未过生日)<br>周岁和虚岁的关系:<br>*在过年到生日期间——虚岁=周岁+2(即虚两岁)<br>*在生日到过年期间——虚岁=周岁+1(即虚一岁)<br>周岁、虚岁计算实例:<br>*出生年月:1983年5月20日<br>*农 历:四月初八<br>*农历生日:2007年5月24日<br>*周岁算法:2007-1983=24 (过完生日)、 2007-1983-1=23(未过完生日)<br>*虚岁算法:2007-1983+1=25<br>这回大家明白了么?<br> <font color="#167efb"><b><i><u> <font color="#ed2308">大家算一下,1980年2月6日,周岁是多少?虚岁是多少?属什么?在评论区回复……</font></u></i></b></font> <h5><u><font color="#ff8a00">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加群探讨!</font></u></h5><h5><u><font color="#ff8a00">感谢供稿:冯山成 校对录音:张山厚 合成:张山映</font></u></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