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看电影

洛华

<p class="ql-block">十年“文革”结束,党的十一大明确党的根本任务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当时拔乱反正,改革开放一个很重要标志是对“文革”中一些被禁锢的文化产品的解放,对大量“文革”前拍摄的电影进行了解禁。改变了十年“文革“八个样板戏的单一模式,华厦大地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文艺春天,极大改善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皖南山区的广大农村因受条件限制,文化生活十分匮乏,文艺春天姗姗来迟。记得下放的第三年,我被县委组织部抽调到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在贡溪公社立新大队开展为期一年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我们所在的立新生产队又是立新大队部所在地,几十户人家散落分布在大山脚下,依山傍水,很是寂静。白天人们忙于农活,不觉得怎样,可到了夜晚,家家户户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吃完晚饭,收拾好就吹灯睡觉。整个村子在黑暗的垄罩下,一片寂静,和大山一起进入了沉睡模式,偶尔有那户人家的小孩啼哭几声和女人哄睡声音,还有谁家的狗汪汪汪的叫上两声,不一会儿又全消失在黑暗之中。</p> <p class="ql-block">1977年秋季的某一天,公社放映员挑着放映机等从立新生产队路过,说是晚上在杉山生产队放映《洪湖赤卫队》电影。这个好消息如同喜讯,很快传开,我们这群年轻人如同久旱逢甘露,快乐了一整天。大家盼着太阳早点下山,盼着早点吃完晚饭,盼着早点上杉山,只为能赶上看那一场曾经家喻户晓,风靡华厦大地的经典电影《洪湖赤卫队》。</p> <p class="ql-block">杉山生产队在立新生产队的北边,虽说是隔壁邻队,但他却座落在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的高山上,是石台县常驻人口海拔最高的生产队,只有几户人家。山上常年云雾缭绕,雾气蒸腾,特别是春天更是如此,能见度底,常常是相隔几步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山上没有公路,只有一条山上村民翻山越岭走出来的羊肠小道,非常陡峭。</p><p class="ql-block">尽管山路陡峭、险峻,尽管夜晚爬山行路艰难,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和退缩。我们工作队的几个年轻人和上海知青以及村里的年轻人相约,打着手电筒向杉山生产队攀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秋高气爽,那晚的月亮悄悄升起,将万般清辉散落在皖南山区的崇山峻岭,照耀着山林中我们这一群年轻人上山的小路。因急于赶路,还要注意安全,大家闷声低头看路,双脚不停歇的向前、向上迈出,有的地方还要抓住路边的小树,才能向上攀登。就这样我们紧赶慢赶的,用了一个多小时时间,终于在电影开映前到达杉山生产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洪湖赤卫队》是一部革命战争题材歌剧艺术片,讲述发生在1930年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韩英和刘闯带领洪湖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利用湖区与敌人巧妙周旋,沉痛打击敌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随着“洪湖水呀,浪呀浪打浪呀……”的优美动听的歌声响起,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遍地野鸭和莲藕”的鱼米之乡画卷,我们被这美丽的洪湖景色吸引住,跟随剧情发展的跌宕起伏,沉浸在革命前辈为了穷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为了建立新中国,砍头只当风吹帽的英勇献身精神之中。</p> <p class="ql-block">电影结束夜已深,我们这群年人乘着月色下山回队,女青年们“洪湖水呀,浪呀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是家乡……”的甜美歌声在月色下的山林上空悠扬,唤醒了林中的鸟儿,扑打着翅膀,清脆的啼叫,像是要与我们比歌喉。男青年们“这一仗打的真漂亮,个个象猛虎下山岗……东边枪声呯呯呯,西边的杀声震山岗……哈哈哈哈哈哈哈……”嘹亮的歌声响彻夜晚的山谷,惊醒了山谷里的野兔和獐子,嗖嗖嗖的窜出老远。</p><p class="ql-block">那晚的月亮圆圆的、高高的、明亮的挂在空中,月色是那么的明媚,月光是那么的清澈,银辉照耀下的山峦重重叠叠,影影绰绰,万物寂静,万山空灵,只有我们这一群激情澎湃的年轻人,意犹未尽兴致勃勃,一路欢歌一路笑语,歌声、笑声、欢乐声,荡漾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回荡在这绵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中,缠绕在这高高的树林上。</p> <p class="ql-block">文字:洛华 (原创)</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谢谢作者)</p><p class="ql-block">编辑:洛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