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最当时

泰曼依依

“远黛秀娥,只此青绿”。舞蹈《只此青绿》以独特的淡薄寂寥与高妙空阔冲击了我的视野,震撼了我的心灵,成为这个春天我最温馨的疗愈方剂。 《只此青绿》将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唯美的演绎到舞蹈中来,穿越千年,用舞台重现大宋美学,连线千年静与动,为我们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 舞蹈呈现的古朴、稳健、深邃、柔情与凝练已不是用文字可以表达。若一场远古的视觉文化盛宴。 诗画于舞蹈间,感受宋风雅韵。<br>舞者身穿青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入云的发髻。以曼妙舞姿,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壮丽山河,展现了中国古典的审美意蕴。<br> 舞者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将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引领我们进入北宋的恢弘艺术世界。 她们的姿势各异地站立最终融为了一片青绿色的山峦,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呕心沥血画成。不同于黑白色调的水墨画,该画因用石青石绿色的矿物质颜料绘成而得名,绚丽的青绿色调交织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壮丽。烟波浩渺的江河,山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无垠的山水巨图。 展开《千里江山图》的画卷爽朗富丽,大宋万里江山的恢弘气势扑面而来。层峦起伏的山峰,点缀着绿柳红花,修竹长松,山水间,野渡渔村与水榭楼台交相辉映,在王希孟细腻的笔触间,这秀丽的风景,这绵延的江山,横亘千里,美不胜收。这是大宋的千里江山图,也是宋徽宗梦寐以求的千里江山。这份美来自于一位18岁旷世奇才的青年笔下。 随着音乐与舞者的律动,我被深深的感染了,仿佛也置身在葱郁的山峦叠嶂中。跃上山颠,我迎着阳光自由呼吸,此刻的我与舞者与音乐融为一体。舞蹈演绎的山水气魄,古琴的完美点睛,都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我如石矗立在山间。满视野皆为青为绿。 此时我就是舞者,我就是高山,我就是松柏,我就是溪流,我就是那山间茅屋的女主人,我就是生活在大宋,是山林的一位居士。 古韵悠悠,古琴、竖琴、乐鼓的融合直击心灵,如瀑布般荡涤我的尘封的胸怀,历久的尘埃与抑郁在汩汩的流涛下涤净。轻柔的乐曲像一朵朵绵柔的云拂过温柔的心,柔和得像是儿时倾听的摇篮曲。 宋代的古琴古韵流淌在耳畔,渐渐进入梦乡,青山绿水环抱着我。睡梦中,和小伙伴去沿着青绿嬉闹于山岭间,我属于这山,属于着水。属于这片天地。我俯下身来,抚摸一块块的青绿的岩石、苔蒲。踏着青绿两色的小路,穿梭在绿树掩映的花山涧。我回到了儿时,在童年的笑声里,找到了自己,找回了那丢失已久的恬淡与安宁。 柔情的旋律幻化成能穿透心灵的粼粼水光,投射在心湖。我已看到,这世间原本的温柔模样,没有车马喧嚣的嘈杂,没有尔虞我诈的世态,没有是非藩篱的障碍。 一觉醒来,往日的忧郁荡然无存。打开窗帘,已是阳光满屋。心情如这天空湛蓝无比。 我仰望着天空,俯瞰远方,原来舞蹈可以疗愈,音乐可以抚伤,笑声可以回归。 <p class="ql-block">这一切,只因你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千里江山。只因你见到了--只此青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泰曼依依 笔名:马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原名:蒋 依桐 字:垣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现任泰国《大健康时代》总编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