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化作漫山雪

山溪

<p class="ql-block">1934年9月16日,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由太湖移驻陶家河地区。军政委吴焕先率七十五师分散在以陶家河为中心的地区,恢复老根据地、开辟新苏区。军长徐海东率七十四师向南活动至蕲春张家塝一带进行掩护。</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陶家河地区,充分发动群众,分配了土地,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为,恢复了纵横30余里的一块游击根据地。成立了区委和两个乡政权。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振奋了军心。</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下旬,张学良布置和加强了“追剿”在陶家河地区的红二十五军的兵力。31日,敌四十七师分3路向我军阵地牛背脊骨山扑来,我军占据山脊上牛鼻子眼等险峻地形,冒着敌机的反复轰炸,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激战两天,消灭敌军数百人,我军也伤亡280人。这时,敌五十四师从霍山赶来增援又分数路压向我军阵地。11月1日晚,我军遂撤出战斗,离开陶家河地区北上南溪、葛藤山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 1934年11月16日,鄂豫皖省委、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央指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中央派来程子华任军长,政委吴焕先,徐海东改任副军长,开始长征。1935年9月9日到达延川县永坪,与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随后编入红一方面军,抗战时期,改变为八路军115师344旅,解放战争以后,演变为38、39集团军,现为65521部队。</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29日傍晚,军情报告驻扎在县城的国军第九军军长兼47师师长的上官云相带着15000正规军正悄悄从天保冲、尚家山和猫儿尖三方围剿陶家河只有4000多人的红25军军情危急万分"赶快占据西南屏障牛背脊骨!”军长徐海东发出了紧急号令一场兵力悬殊的阻击战</p><p class="ql-block">在牛背脊骨山脉打得悲惨壮烈,硝烟滚滚“223团死守牛尾巴!224团骑上背!”225团抓住牛鼻子!手枪团保障弹药!”那是军政委吴焕先斩钉截铁的命令。战斗,从第一天夜晚打到第二天天明又从第二天白天打到黑夜来临三架敌机,轮番轰炸"牛鼻子”被炸掉一半牛背脊骨山脉炸矮了三分红25军将士利用壕沟和掩体死守牛背脊骨,杀声阵阵敌人轮番进攻,炮火声声牛背脊骨山脉,军旗猎猎英勇无畏的红25军在牛背脊骨刻下了那场战斗的永恒红军居高临下,敌人早已尸横遍野,敌人狂轰乱炸,红军伤亡280多人,10月31日黄昏,通讯员飞告郝梦龄敌54师15000人增援已经从霍山启程军情危及,寡不敌众的红25军不得不趁着夜色大山和树木的掩护迅速转移,跳出包围圈,寻找转机求生1934年11月1日凌晨红25军不足4000人的部队,从此离开养育她的陶家河人民,惨烈阻击战后的牛背脊骨山脉化作了象征烈士鲜血染红的杜鹃岭,红25军与陶家河的血肉关系,从此定格为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投影。陶家河,永远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和化身。</p> <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鄂豫皖和鄂豫陕以及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从1931年10月组建到1937年归并八路军115师,整整六年的战斗中,一直担当红军主力。在牵制国军战力,减轻红军压力方面,功不可没;在建立鄂豫皖、开辟鄂豫陕、巩固陕甘宁三块革命根据地方面,一枝独秀;在预留红军力量,坚持游击战争方面,战略超前;在掩护红四方面军转移,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充当北上红军先导,促成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缓解中央红军困难等方面,贡献独特。是名副其实红一方面军和改编后八路军的主力。</p> <p class="ql-block">红二十五军两次组建,总兵力约23000余人。交战过的国军达25个师、28个旅、超过40万人。红二十五军消灭国军总人数,约87950余人。红二十五军总共牺牲的英烈,约13000余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