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回不去的学生时代

赵志刚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秋天,我随父母来到县城读书,开始了漫长而又坚苦的学生生涯。</p> <p class="ql-block">  刚来到县城时,我家在县城没有房子,到处租房住,从幼儿园到初中,家里不断地搬迁,为了生活,自家养鸡、种菜,天天盼着吃面条和大米,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固定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了小学后,每天得系红领巾,学校天天在大门口检查,查住谁就让谁放学后站在学校大门口“示众”,那时人们的“人权”观念不强,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老师每人都有一根小竹棍,名“教鞭棍”,上课为“教棍”,教书用的,如谁不听话,就成“鞭棍”,专门打手、敲脑袋,我时常领教“鞭棍”的威力。对老师的所做所为,家长不仅不生气,反而鼓励老师“不听话你就给我打死他,替我好好管教管教”,所以老师在打我时特别心安理得。另外,老师还有一个“恶习”,就是谁不做完作业放学后就“留下”,即把你锁在教室里,中午不让回家吃饭。我小时候贪玩,经常被“留下”,害得家人到处在街上找。</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偷上家里的粮票换过豆包、拎着瓶子打过醋和酱油,在街上小老头那儿打过麻糖,十元钱的“大团结”是自己当时见过的最大的“超级大钞”,爱好集烟纸、看黑白小人书、“打宝”、拍火柴皮、弹玻璃球、赢杏核、和泥巴、过家家、做弹弓、叠纸手枪,踢瓦片,最愿意过“六一”儿童节,因为能穿上崭新的白衬衫、蓝长裤、白网鞋,家人还会给煮上两颗鸡蛋装在口袋里,说不定还能吃上一个白水加糖精做的冰棍。</p> <p class="ql-block">  读小学时,写日记总是“今天”二字开头,写作文总是离不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学校总是不断地号召“向雷锋叔叔学习”,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放学后到处找有电视的地方看《霍元甲》或《侠女十三妹》,熟悉了“每当我看到天边的绿洲,就会想起东方--奇诺瓦”、“秀兰,我把洗衣机给你买回来了.....双鸥牌的”、“偷去吧,偷去吧,新时代的东芝”、 “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永芳F珍珠膏”这些经典广告,嘴上不再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而改唱“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最希望学校天天包电影,常在墙上用粉笔写“打倒×××”或“×××是个大坏蛋”之类的“口号”;看了《少林寺》之后大受刺激,恨不得马上就去当了和尚,一下课就几个人“嘿哈嘿哈”打到一起,或者找几根剥了皮的玉米杆与同学“华山论剑”, 常常鼻青脸肿又毫不抱怨。那时家里没有电视,高档电器只有一个收音机,经常吃完午饭,几家邻居凑到一起收听刘兰芳的《杨家将》、《岳飞传》,特别爱听《小喇叭》,“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了,达地达,达地达,达地达,达达..... ”给我的印象特别深。</p> <p class="ql-block">  上了初中,一切都随流行走,不管港台片、迟志强、西北风、小虎队……,什么流行就学什么。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再后来是《一剪梅》、《信天游》、《黄土高坡》等等。 中学时代,大家都非常喜欢用一个笔记本抄写流行歌曲的歌词,上面写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笔记本上还贴上漂亮的明星贴纸,不过现在再看当时贴纸上的明星,觉得那时的明星好土,可他们当时却是引领时尚潮流的人。初中时,最爱看的书是《故事会》和《民间故事》,其次是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穿过甩档裤、红袜子、白平底布鞋,能记得电影《寡妇村》上映后,满街的录相厅门口都出现了“少儿不宜”。初中时,电视连继剧《西游记》开始热播 ,家里没电视,就天天跑到别人家去看,因此做不完作业常被家人训斥……。</p> <p class="ql-block">  到了高中以后,有生以来第一次穿上西装和皮鞋,西装是双排扣,皮鞋怕磨坏订上铁掌,一走路咔咔作响,现在想起来要多傻就有多傻。 喜欢看的书上了一个“档次”,由32开的《故事会》变成了16开的《女友》。学校的流行音乐也有了变化,西北风刮过去了,开始有了黑豹、唐朝、零点等乐队,大家成天高声大吼“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要不就是“我的黑夜比白天多,不要太早离开我”,罗大佑的恋曲也从1980唱到1990年,学校到处都是“乌溜溜的黑眼珠是你的笑脸”,革命歌曲彻底退出了校园。此外,上了高中,看电影不再看热闹,欣赏水平大大提高,不愿看国产的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或被敌人的机枪打成马蜂窝仍不死非得交完党费才死这类镜头的片子,最愿看香港功夫片,不仅是我爱看,其他人也爱看,比如看了《上海滩》,一时间好象全校小伙们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 那时最欣赏的人是周润发,片中他总是穿着风衣梳着大奔头,枪里总有打不完的子弹,枪下倒满了前仆后继的坏蛋, 他的警察哥们李修贤也时常站到他身边,帮他挡一两颗子弹,“大傻”作为反方代表当然也是不可缺少的,他总教导我们道“这个社会用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用刀砍!”,然后缠着绷带一身是血的与警察英勇地战斗到最后一刻……,还有成龙、狄威、李赛风、胡慧中、大岛由加里等一批功夫明星演的片子都是我的最爱。受其影响,常常武兴大发,逃课出来在水库底下练习“鲤鱼打挺”、在校外小树林里学习“前空翻”、“后摆腿”,就是最后离开学校去当兵也不当解放军非得当武警。</p> <p class="ql-block">  学生时代,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却觉得本身水深火热。从小学到高中,每天都是在煎熬中度过课堂上的45分钟,最终才发现,以为的漫长,只是短短的数年,离开了,才知道学生时代很简单,只是有那么一个班,有那么一群人,有那么一场考试,然后都散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