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才疏学浅 复从蒙学探源

小医老杜

<p class="ql-block">  春节放假这几天,我除了吃喝玩乐之外也看蒙学类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这几乎是近代中国儿童的启蒙必读书了,我于以上各书以前只会背一小段,现在依然不能全文背诵,但总算全文通读过一遍了。我国近代儿童一般八岁入小学 ,学识字和句读及洒扫应对,到十四五时学四书五经经 义。由于没有国家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只能采用个人编撰的书目制定课程。普遍采用元代程端礼编的《读书分年日程》和清代陈惟彦《幼学分年课程》作授课指导。</p> <p class="ql-block">  由于各地情况各异,老师采用的蒙学教材也不一样,我们现在很难知道当时他们选择的教材哪里的最好,好在新中国首批名老中医多是1900年前后的生人,从他们的自述中得知,张志远、叶橘泉先生“入学时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任应秋先生四岁开始学《幼学琼林》、《龙纹鞭影》、《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赋学正鹄》;王渭川先生六岁用《诗经》开蒙,九岁读《左传》、《春秋》;谭日强先生八岁开始用八年时间读完《幼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左传》、《易经》、《古文观止》,再参考他们那个时代其他从业者的自述,如迅哥儿和同学入学就读“仁乎远哉吾欲仁斯仁至矣”(出自《论语》“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上九潜龙勿用”(出自《周易)“厥土下上上错厥贡包茅橘柚”(出自《尚书》)我们大体可以列出我国近代儿童八到十五岁的学习书单。计《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幼学》《弟子规》、《幼学琼林》、《龙纹鞭影》、《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赋学正鹄》、及《诗经》、《易经》、《春秋》、《左传》、《尚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共二十一种。对照以上书目,各位读过几本?反正我觉得自己若在近代教育中也就是个童生水平。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古汉语学识修养。</p> <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儿童应该快乐教育,让儿童读经典国学简直是荼毒青少年,但据上述几位国医大师晚年回忆,他们对自己青少年的读书时光并没有感到痛苦的意思,除了调侃自己囫囵吞枣外,更多的是感谢那段奋斗时光。任应秋前辈说“教我的老师都是前清秀才、举人、进士之流,我的古汉语水平便从此打下基础,也是我后来学习中医学的雄厚资本”等到小医老杜学中医时,古文就只学《医古文》了,由于中医要经常查阅古典文献,我还是希望从源头上学习一下古汉语。</p><p class="ql-block"> 我学习古汉语的另一个目的是关于诗词写作。小医老杜偶尔也写点古诗词,除了情感是真的,平仄韵律方面尚有很大欠缺,因此就想走走古人的诗词之路。古人一般先学《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练习对对子,而后再学五言、七言诗句。我们现代人直接把对联、诗词格律教育省略了,上来就写只怕基础不牢也写不好。象我这出生于物质匮乏年代的七零后,诗词启蒙是从看小人书里开始的,八十年代的连环画很多是根据四大名著及各地戏曲改编的,感谢编者保留了原著的很多诗词。“曹操兵败走华容,狭路相逢遇关公,只因昔日恩义重,顿开金锁走蛟龙”“魏吴决斗争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此地破曹公”“随波逐浪几春秋,此身幸未赴东流,今朝方到源头处,岂肯操舟复出游”“王法条条空自有,大人弄权小人愁,脱袍挂冠吾去也,歪脖树下卖老酒”小医老杜就是从这带有草莽英雄气的诗词中学习诗词的,因此所写诗词也就带些江湖气。基本上正统的诗词没大看过 ,评书里的诗词倒记住不少。八十年代,刘兰芳说的《杨家将》热播,我不但记住了人物故事情节,甚至连结尾的诗词也记住了“群英大破天门阵,文武奇才惊敌魂,忠心保国杨家将,前赴后继立功勋,披肝沥胆洒热血,征杀疆场果超群,英雄业绩争传诵,万古流芳美名存”想我老杜最大的悲哀就是应试教育的那套没记好,却把无意过目入耳的东西记了几十年,我得忘了它,给大脑腾点内存记点实用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有人在权力与金钱中寻找快乐;有 人在轻歌曼舞倚红偎翠中寻找快乐;也 有人在青灯黄卷中寻找快乐。快乐不过 是一种主观感觉,心静时易得!</p>

诗词

启蒙

古汉语

声律

快乐

琼林

幼学

儿童

百家姓

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