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国钢城的第四场雪也是第一场春雪,在除夕的下午2时10分飘然而至。这是春天寄给千山的第一张请柬,与之相伴随的是春雷的第一通迎春鼓乐。身披银氅的千山,静静屹立于天地之间,如朵朵莲花秀出于风尘之上。</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三清晨,我们走进千山。雪后初霁,山林里的空气格后清新。一大早便有不少游客进山赏景,虽然这场春雪称不上千山最大的雪,但千山奇峰、俏石、沟壑间错落有致的积雪,让千山在宁静与俊美的同时,又平添了几分俏丽。山上的松树、柞树、椴树被白雪染白了头,层叠在树梢上的积雪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树挂”,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掩映在山林中的古刹也仿佛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纱,更显得庄严肃穆。寂静的群山中,这静谧的美,令人惊艳。踏雪而行的我们被这难得邂逅的美景所吸引,纷纷争相用手中的镜头将这如诗如画的景色定格。</p> <p class="ql-block"> 而在溪畔、泉边、草丛、林间,处处已可闻及大地深处初春的絮语。这絮语,是雪花沾地的声音,是微风拂草的声音,是泉水渗滴的声音,是幽篁细吟的声音,犹如宿鸟呢喃,静谧中蕴含着春气拂拂的温馨。</p> <p class="ql-block"> 踏着轻柔的春雪,带着愉快的心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雪景,不知不觉中千山“普安观”已在我们的眼前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千山“普安观”,此时的“普安观”,春雪覆盖,远处雾海与山峰互诉衷肠;奇松与春雪交相辉映;春雪与林海一起齐舞;梨花与春风共谱华章。雪是雨的灵魂,一切都在升腾,一切都在净化,一切都在涤荡,连我们的心也变得纯洁而美好。</p> <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这冰雪覆盖下的千山。我更喜欢千山冰雪怀抱中的无限生机。我们踏立白静静地春雪……如梦似幻的春雪,一边随风从树上飘落,一边融化。千山依然如我记忆中那样,在银白泛绿的冷冷色调中,展现出她那特有的无与伦比的高雅气质。</p> <p class="ql-block"> 上次我们到“普安观”,左道长只给我们讲了“普安观”的前世今生,以及“人参娃娃”、“煮石烧腿”等神话传说。这次我们来,他详细给我们述说了“五佛顶”的历史。据他介绍,五佛顶位于千山北麓西海北山,为千山北部最高峰,千山第二高峰,海拔554.1米。峰顶峻而平,南北长2O余米,东西15米,两端窄,呈枣核状,总面积300平方米。上为粗粒花岗岩质,少土多沙,无草无水,视野无障。平面安放5尊石佛坐像,高不过一米,西南背北,五佛顶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五佛顶”,一直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世民,因为当年史上曾经有过唐朝征讨高句丽的记载,李世民曾经到过鞍山,海城一带,所以千山有不少民间传说,都和大唐皇帝身影相随。</p> <p class="ql-block"> 传说归传说,据在千山发现的明代隆庆年间的石碑记载,在那时这座山还叫作“佛头山”呢。也就是说,到了清代以后,才改为“五佛顶”,如果山峰是因为五尊石佛才改的名字,那么这山峰上的石佛最早也是清朝才奉安在山顶上的。</p><p class="ql-block"> 按照《辽阳县志》的记载,原本有两尊石佛,后来清朝光绪年间,有人看到名不副实,才又补上三尊。至于原来的那两尊石佛是什么时候上山顶的,丢失的又是什么原因,未见到结论。</p> <p class="ql-block"> “五佛顶”供奉的五尊石佛,简单的说就是“五方五佛”。五方佛,代表着如来佛的五种智慧,所以五方佛也称五智如来。五尊石佛,中央那尊称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那尊称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那尊称宝生如来,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那尊称为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那尊为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五方佛表现五种智慧,五种智慧集中一个佛身上,五方佛是一尊佛,那就是释迦牟尼。其实,很多人不知,“五佛顶”供奉的五方五佛,恰是佛教密宗的供奉方式,这充分说明千山佛教毗卢派与密宗的密切关系。</p> <p class="ql-block"> 事实上,“五佛顶”上的五尊石佛,如同千山其他宗教建筑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变化的历史。明代普庵在西明庵修行时,还没有“五佛顶”,到清乾隆年间才有“五佛顶”的说法。王尔烈之子王志鳌当年游“五佛顶”时曾写下一首诗:“森严五佛白云低,倒挂苍松路转奇。有意振衣凌绝顶,常言履险不如夷。”20世纪90年代,人们把其镌刻在“普安观”登“五佛顶”的石阶旁。</p> <p class="ql-block"> 听完左道長的“五佛顶”的前世今生, 看过“普安观”,与左道長告别,我们沿着比较陡的台阶向上攀登。此刻脚下的情景,也不甚乐观,用“举步维艰”这个成语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只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低头做认真行走状,也暂且顾不上欣赏惊叹沿途的一路雪景了。慢慢地,眼睛也逐渐适应起来,路边崖畔上的风景如一幅幅美丽的黑白水墨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惊喜万分,急忙掏出手机拍下这静美的一刻。一路前行,一路拍摄,时而驻足凝望远方,时而继续前行。可能是前两日有人路过,山路上竟留有浅浅的印痕,这无疑增添了我继续前行的力量。路边的松树上好像挽结着无数朵洁白的雪莲花,给这洁白的世界增添了一丝靓丽的色彩。景美人醉,忽然想停下来在这雪里的石阶上留下自己一抹倩影,以此来见证自己走过的美好岁月。</p> <p class="ql-block"> 说是走路,不如说是攀爬,胳膊和腿都在一起用力气,手紧紧握住細细的栏杆,一刻也不敢放松。这里的路随着石头摆布的位置拐着弯,必须小心翼翼,生長在石头缝隙的几棵松树,自顾自地摆出最舒服的姿势。</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 艰难的攀登,就到了“五佛顶”。 也就是说,如今的“五佛顶”,就是供奉了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世界的佛,自然也包含了神佛保佑五方安宁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现在奉安在山顶的佛像,是1991年千山风景区重塑玉佛为墨玉的,依次为日月灯佛、阿闪佛、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和焰肩佛。站在“五佛顶”山巅,万仞白云俱在脚下,近望山峦叠嶂,松海飞涛,苍翠尽染,远眺蓝天尽处,秀峰景亭点缀其中,轻云薄雾缭绕峰尖,恍若仙境。</p> <p class="ql-block"> 望着这五尊面对苍天,一览群山的佛像,听着耳边山风吟唱,一种别样的情绪油然而生,倒是感觉山顶平添了几分神秘莫测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如此沉重的石雕佛像,是如何人背肩扛来到山顶之上的,看着眼前的场面,真的觉得这些佛像就仿佛来自缥缈的云端,来自那深不可测的高天深处。</p> <p class="ql-block"> 在这山顶的露天地里,我们看到一位年轻的道长,坐在“功德箱”旁边,似乎就是专职守护着佛像。佛教偶像缘何由道長侍奉?好信儿的人上前问了问,道长并没有过多的解释,仅说一句:“从清代开始,道家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因为刚才看到的道观原来是佛家草庵的原因,还是互相的帮衬,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可能是一种几百年来的承诺、兑现和恪守。没有人知道当年的约定,也没有人知道个中的缘由,从现在守候,小道长的认真执着,就可以看出是一种虔诚的继承,虔诚的绵延。</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们不曾叩拜,但是却也在“五佛顶”谒见了那五尊佛,即使没有向佛祈求什么,至少也可以沾些新春佳节的吉祥。从山底下上来,重要的是结果,毕竟到了山顶,见了“五佛”,至于那些连手带脚攀爬辛苦,也显得微不足道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五佛顶”上,极目远眺,四十里千山,漫山银装,一派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为奇松披上了雪白的玉衣;为怪石戴上了棉絮似的帽子;为山路铺上了薄薄的地毯。山腰间有云海升腾而起,忽而山风吹过,又随风散去,让我们仿若置身童话世界。是谁家的泼墨之作呢?是渐江,是梅清,还是石涛,抑或是雪庄呢?无人能告诉我。其实,我又何需知道呢?</p> <p class="ql-block"> 虽然此刻,仙人台、大佛塔、金钢峰,仍以其横空出世、傲视苍穹的雄姿,襟冰披雪,耸立于蓝天白云的空中,缄默不语;但毕竟地气已动,春风正轻轻吹来。</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这春天将至未至时的那份守候与期待。</p><p class="ql-block"> 那些令人横生奇思妙想的怪石,仿佛也脱去冬日愀然不语的凝重颜色,重获灵性;那些撑天拄地千山百年油松,虽然还一身冰雪,但风中粗犷的吟哦,依然豪气干云;那些隐居于高山大壑决非凡种的千山杜鹃,虽然枝头堆雪,尚在梦中,但她高洁的神韵,注定将出演千山春天最后的压轴歌舞。</p> <p class="ql-block"> 从千山“五佛顶”到“无量观”的沿途树间的积雪,在阳光的辉映下,细如晶亮的绒毛。山风吹来,冰雪碎落,发出环佩一般清脆明亮的声响。那最先融化的一滴水珠,悬坠枝头,犹如春天之歌最初的音符。冰壳之下,贴地的春水已汩汩流动,急于奔赴江河,赶着去会汹涌澎湃的春潮。而山间重重叠叠的山溪,早已按捺不住,一路大呼大叫,越过巨石的阻拦,堂堂奔向山外。千山、千山,让我们为正在向你走来的春天大声祝福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4日于耕读斋)</p> <p class="ql-block"> 总编:张振举</p><p class="ql-block"> 副总编:曲德家、刘明忱、</p><p class="ql-block"> 总监: 孙冶</p><p class="ql-block"> 主编: 孙飞</p><p class="ql-block"> 编审:聂金萍</p><p class="ql-block"> 执行编辑:孟文英</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聂金萍</p><p class="ql-block"> 美术编辑:丹青</p><p class="ql-block"> 摄影:陈红梅、李素宏、聂金萍、何玉敏、郭亚芬</p><p class="ql-block"> 校对:金萍</p><p class="ql-block"> 音乐:云飞</p><p class="ql-block"> 撰文:耕读斋</p><p class="ql-block"> 版式设计: 慎思</p><p class="ql-block"> 后期制作:辽河</p><p class="ql-block"> 地点:千山普安观、五佛顶</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2年2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