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行有感

气象万千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央号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个党龄二十多年的六零后,通过一段学习,对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由衷崇敬、由衷感激,心底一直涌动着用文字表达对党崇敬、感激的念头,却一直因无从落笔,而没能成行。</p><p class="ql-block"> 临近年底,我和同事乘机从郑州到乌鲁木齐出差,周日到达,周一开始工作,连续五个工作日,马不停蹄,在当地热情、高效协作下,顺利完成任务。其间,在大雪的节气里,还有幸邂逅了一场疆雪。周六下午乘乌鲁木齐到义乌(经停郑州)的航班返程,我的座位挨着左边的舷窗,右边是一位老太太,她的右边是一个小伙子,他们俩个亲切地说着话。</p><p class="ql-block"> 飞机十八时起飞,航线的左侧是沙漠,右侧是天山,透过舷窗,我目不暇接地看着白雪覆盖着的天山和天山脚下的村庄田野、道路工厂、戈壁沙漠.......白茫茫的,一直望到地平线......除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样的词句,好像没有再贴切的写照。第一次从飞机上看雪山和雪原,我探着身子,双眼舍不得眨一眨,左顾右盼,远眺近瞰,边看边拍,拍的虽不太清晰,但还是舍不得漏掉每一个不同的地貌,想把目所能及的每一寸土地都记录下来,收藏起来。就这样,忙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最后一抹柿红色的余晖退去,可谓“引无数英雄竞折腰”。</p><p class="ql-block"> 天黑了,地面看不见了。“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骁勇在脑海浮现;张骞、班固、阿凡提、林则徐、左宗棠、王震等一些与新疆有关的历史人物在脑海闪现;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新疆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大西北、‘一带一路’等一些与新疆有关的举措在脑海连绵;《大阪城的姑娘》、《我们新疆好地方》等一些与新疆有关的旋律在耳边回响;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教导好像在天山南北响彻......</p><p class="ql-block"> 飞机在飞行,我的思绪在穿越......</p><p class="ql-block"> 眼下的天山南北已与汉唐清时期大不相同。俯视窗外可以看到地面零星的或线性的灯光,也会看到成片的通明的灯火,这些灯亮打破了千万年的夜黑,沸腾了千万年来的荒凉......看得我直到脖子发了硬,才靠着椅背伸了伸腰,抻了抻脖子。这时,我的心神才回到了乘客满满的机舱和我旁边的老太太。她灰白相间的头发轻微地烫过,收拾得 干净利落,口罩的上沿儿露出矍铄的目光,操着河南口音,正底气十足地与旁边的小伙聊着,他们都是新疆人。空姐推着饮品车过来了,靠着通道微微白胖的小伙主动问我喝什么,我说咖啡,他从空姐手中接过咖啡乐呵呵递给了我,喝了口温热的咖啡后,我不禁问老太太:“您是河南的?”她说:“我是新疆的,老家是河南禹县的。”她笑着我问:“你是河南的吧?”我说:“是,来新疆办事的。”一问一答,开启了我们的空中聊天。我说:“您说话气很足。”她说:“我属蛇的,今年整八十了,按规定,我这样的年纪一个人不能坐飞机,必须有人陪。”她边说边拍着身边的小伙子的胳膊说:“这个是我外孙的朋友,陪我到义乌我闺女家。本来我闺女要来接我,都买好了机票,因为疫情,又来不了,退了票,就联系我外孙的朋友去送我。”</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打开了话匣子,就不停地讲开了。她说:“疫情,外国死了不少人,中国死的人少,中国防疫防得好,我每周做一次核酸,都是免费的。闺女是乌鲁木齐人,认识了来新疆打工的义乌人,后来就嫁到义乌,我老伴七、八年前没了。这几年,到冬天闺女都要接我去浙江过冬,他们那里过冬还可以,夏天不好,太潮湿,身上粘乎乎的,没有新疆好,新疆夏天没有苍蝇,也没有蚊子,也不热,俺家就没有买过空调。在新疆,冬天也不冷,有暖气,还不用花钱。”我只管听着,不用接话,她说:“我交罢暖气费了,国家又给退了。国家待我比儿女们待我都好,我是职工家属,每月国家给我两仟二,花不完,儿女们也不会月月给我发钱,国家待我比儿女们待我都好,有病住院还报销百分之七十。”她又说国家好,现在给瞎子、瘸子、傻子都发钱。她闺女那里可富了,家家户户都有别墅,她女婿弟兄三个,每家都有一套五层的别墅,五楼自己住,另外的都租给外来打工的。那里领导得好,给每家每户拉去土,让在楼顶种树、种菜,种的有桔子、黄瓜、西红柿,可多了,根本吃不完。她说:“我过过苦时光,吃不完的舍不得扔,就把种的水果和蔬菜送给了租房的打工户。义乌那里领导得好,去年,外省的打工人因防疫到义乌打工不方便,那里的领导就派车上工人家里去接。”“我女婿可好,他不做生意,当小区保安,回家常和我聊天,比我闺女对我好,闺女一直熊我,说我唠叨,一句话能说好几遍,说我大脑有毛病。”她喝了口水,接着又清了清嗓子,提了提声音说:“我还有个外孙,对我也可好,他不叫我姥姥,叫我奶奶,经常拉着我的手上街逛,也不嫌我身上有老人味儿,他二十六岁了,自己做小生意,有女朋友,还没结婚。”我只管听着,不用接话,“我还有一个孙子,也是二十六岁,在乌鲁木齐工作,是个设计师,也还没有结婚,对我也可好。孙子和外孙都是我带大的,应了那句老话,‘钱不会白花,力不会白出’,两个孩子对我都可好。闺女在乌鲁木齐新市区给我买了房子。”</p><p class="ql-block"> “您是咋来到新疆的?”“过去苦呀,六零年自然灾害大饥荒,我爷、我奶饿死了,我的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也都饿死了。俺老头的村与俺村隔离几里地,过的还不如俺家。六四年来新疆当兵,后转业到四建工作,他当过技术员、当过监理员,还当过站长。我八四年带着两孩子来的新疆,我没有工作,是家属。我们那个时候男女找对象,不象现在,非得有车有房,还要彩礼。我们看的是人,只要相中人了,不管他穷富。那时候,俺村有水浇地,老头家住半山坡上,只能种红薯,一天三顿饭都是红薯。我相中他的人了,红帽徽红领章,长得也好看,当过站长,当过技术员、当过监理员,我嫁给他的时候,他家只有分的两间破房,我出嫁带的箱子都没地方放,房子还漏,下雨时还得用盆、桶接水。”</p><p class="ql-block"> “您回过老家吗?”“回过,老家还有弟弟、妹妹,还有孙男娣女,有姪儿、姪女,有外甥、外甥女,今年五月我领着闺女还回过一趟儿,老家现在过得可好了,家家有车有房,房子盖得都可漂亮,到那一家儿,都是开车拉我们去饭店吃。去时,我和闺女分了工,她见了长辈的,每人给伍百块钱,我见了晚辈的,每人发贰佰块钱,人民币,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钱花那,那好。”</p><p class="ql-block"> 飞机在飞行,我的思绪在穿越......</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的话让我想起了三天前在乌鲁木齐见到的另一个河南老乡,他老家是河南鄢陵的,他说他的父亲也是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六零年过来新疆讨荒的,当时只有十三岁,被兵团收养了,后来成了建设新疆的兵团人。他请我们吃饭的时候说:“前几年也回过河南老家,老家发展得真不错,就是喝酒的规矩受不了,说的和听的都会心地哈哈大笑。他说:“新疆的规矩好,今天,就按新疆的规矩,先吃后喝。”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他感慨万千地说,新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比十个河南的面积还大,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自然风光,雄浑壮美,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几千来经营的领地,解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高铁,有地铁,有联通全疆的高等公路网,有二十多个民用机场,还有西气东输管道......他说他是兵团二代,上几代不容易,保卫了新疆,建设了新疆,发展了新疆,奉献了青春。我们边喝边说:“我是大学毕业的,我们一定得把这儿守好,争取比老一辈干得更好。我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将来准备让女孩留在身边,让儿子长大了去当兵,男孩就应该报效国家。”平凡的人也有不凡的灵魂。从他的神情看得出,他对这片广袤无垠的热爱是发自肺腑的。特别是那句“男孩就应该报效国家”,教我为之一振,眼前立刻闪烁出“李广、卫青、霍去病、岳飞、陆游、辛弃疾”等一串历史天空上的明星,弥漫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龙城飞将在,不教度阴山”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豪气。</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和我说了近两个小时,期间,正象她闺女“熊”她的那样,不时有重复的内容,比如新疆怎么怎么好,国家怎么怎么好,老头怎么怎么好,闺女家怎么怎么好,她亲自带大的两个孙子怎么怎么好,‘钱不会白花,力不会白出’等等,都给我说了两三遍。她闺女“熊”她的没错,我边听心里边偷笑,可能是快要见到女儿一家人的缘故吧,和我聊了一大阵子后,又亢奋地和那个正在看电子读物的小伙子聊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飞机在飞行,我的思绪在穿越......</p><p class="ql-block"> 老太太和那个兵团二代所讲的家族苦难也引起了我的同感。时代的不幸总是相似的。两年多前,九十四岁的奶奶去世了,她生前也给我讲过类似的苦难史。听她说,我的祖父在解放的前夕,因无钱治疗肺结核病,不到三十岁就病逝了,当时我的姑姑四岁,父亲还不到两岁。我的曾祖父(推断他应该是1900年左右出生)因儿子的病逝绝望而佝偻进一间小黑屋,自缢了,同族的曾祖辈里还有一个因生活绝望,也自缢了,还有一个因日本兵侵占新乡,在火车站旁给人修鞋时,被炸得身首异处,还有一个死于土匪之手。听奶奶说,那个年代,类似这样的人间悲剧不稀罕。在奶奶十岁左右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她的妈妈领着她和她的兄弟、妹妹到山西讨荒要饭,返回河南时,把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分别卖给了山西的人家,每人换了两升小米。后来听说,几岁的弟弟卖过去当天,就因主家没照看好,被狼叼走,找到时只剩骨头了。真是“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难怪过去老人们曾说,“宁当太平犬,不做乱世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飞机进了河南上空,近四个小时的飞行,老太太毫无倦意,精气神令人敬佩。回味她说的话,像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自始至终流露的是知足和满足,洋溢的是收获感、幸福感和自豪感。联想到我健在的长辈们和我的脱贫帮扶户,觉得老太太的这些感受应该是她上下几代人共同的感受,他们在不同的时空里,都曾异口同声地说过,没有想到还能过上这样的时光。活到解放后的长辈,寿命大都超过了七十,活到八十多、九十多的也有好几个,这在解放前,是不敢想象的。</p><p class="ql-block"> 郑州到了,老太太热情邀请我再去新疆一定去她家,并告诉了我地址。千年修得同船渡。我邀请老太太合了个影,表情都很欣喜,是的,我是在和幸福合影。</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的思绪依然在穿越......今年已五十三岁的我,虽没有经历过外来侵略、兵荒马乱、大灾大难,但对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印象还很深,街坊、亲戚们互相借粮、借棉时的卑微还历历在目,同时,对近四十多年来的沧桑巨变也是亲身经历的。听说八十年代之前郑州到乌鲁木齐乘火车需要七天七夜。这次乘机只用了三四个小时。变化的不仅仅是速度,还有质量。去时,在机上看到屹立在大山、高原、戈壁、沙漠断断续续上千公里的风力发电塔,令我惊叹不已,不仅看到了国力的雄厚,更看到了国家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珍爱地球的人类情怀。 </p><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p class="ql-block"> 天山行之后,再学《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其中“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的概述,我有了更广泛、深刻的认同。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一个时代,只有放进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不同的时代相比较,才能分得出高下、分得出好坏。我确认,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p><p class="ql-block"> 天山之行后,再学《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其中“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被西方列强侮辱为‘东亚病夫’。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的论述,我有了更真切、由衷的认同。我确认,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每个家人、每个家庭、每个家族的前途命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p> <p class="ql-block"> 学党史,感党恩,吃水不忘挖井人。党啊,今天,我要深情地向您诉说:“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我愿不负党恩,永远追随。"</p><p class="ql-block">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感谢这次天山之行的所见所闻,他们对家国贫富、弱强变迁的强烈体验,给了我用文字表达对党感激的素材和灵感,让我油然提笔,写下了以上文字,成全了一直缠绕心底的夙愿,既向曾经为今天美好生活打拼过的先烈先辈作了告慰,也向党倾诉了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二0二一年十二月冬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片选自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