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古钱"文”

刘春声

<p class="ql-block">落魄文人有句话常挂嘴上:清风明月不用一文钱。这里的一文钱指的是一枚钱,是个计数的单位,一个钱怎么又叫一文钱呢?这得从古钱币的计数单位演变过程说起。</p> <p class="ql-block">商 贝币(采自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我国最早的原始货币是贝币,贝币的计数单位不论个也不论文,论朋。五贝为一串,十串为一朋。如《诗·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赐)我百朋。”古代青铜器上也常有“贝X朋”的铭文,朋是个象形字。秦汉时期钱的计数单位是缗,缗读:min,缗就是细麻绳儿,千枚穿成一串,称为一缗。西汉文景之治时,实行无为而治的国策,多年无战事,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据《汉书·食货志》载:“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就是说国库里的钱太多了,连穿钱的绳子都腐朽了。至今西北地区还把铜钱称作“麻钱儿”。缗还是一个姓氏,传说夏朝君主姒少康的母亲就姓缗。</p> <p class="ql-block">汉 成串五铢钱出土情形(采自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同上(采自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唐、宋至明清,一千枚钱穿成一串称一贯,也称一吊。清初人朱素臣写过一出昆曲《十五贯》,讲的是明朝时无锡当地围绕着十五贯钱发生的一个传奇故事。明代人何良俊所著《四友斋丛说》中提到:“是日十三位道长,每一个马上人要钱一吊。一吊者千钱也”。这说明明代到清初,钱的计数单位称贯也称吊。但一吊钱的数量经常会有变数,经济下滑的时候750、700甚至500文一吊,500文一吊的一半是250,所以民间常称那种脑子不够用,办事不靠谱的人为半吊子,也贬呼为二百五,到了当代,一切简化,二百五只用一个字“二”代替了。</p> <p class="ql-block">昆曲《十五贯》</p> <p class="ql-block">至于我们常常说到的一文钱的“文”,则是指钱币中最小的单位,和今天的一分钱相似,钱币界称“平钱”,一枚平钱就是一文钱。古钱什么时候开始称一文?从目前看到的古籍记载较早的是《晋书·食货志》,其中提到:“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东晋人干宝写过一部志怪小说《搜神记》,其中讲了一个宋定伯捉鬼的故事,结尾是: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文。”可见,最晚到晋代,一枚平钱已经称作一文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钱为什么称作文?是因为它身上铸有文字。“文”这个字的本义是“文身”。后来人们给它増加了一个偏旁“纟”,演变成了“纹”,表示花纹之义。因此,“文”是“纹”的古字。“花纹”是有条理的,又引申为“文章”“条文”;“花纹”是赏心悦目的,又引申为“文采”“文雅”;古代文字是用刀刻的,所以引申为文字。后由“文采”“文章”又引申出指有各种仪节组成的礼乐制度等一类古代文化。至于“文物”“文辞”“文武”等词中的“文”字的含义都用的是“文”字的引申义。古代铜钱面上铸文,所以称一枚钱为一文钱。</p> <p class="ql-block">西晋 凉造新泉钱(采自互联网)</p> <p class="ql-block">东晋后赵 丰货钱</p> <p class="ql-block">北魏 太和五铢钱</p> <p class="ql-block">北魏 永安五铢钱</p> <p class="ql-block">唐 鎏金开元通宝钱</p> <p class="ql-block">唐 乾封元宝钱</p> <p class="ql-block">北宋 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小平钱</p> <p class="ql-block">清 顺治通宝小平钱</p> <p class="ql-block">清 康熙通宝小平钱</p> <p class="ql-block">到了清代,一枚平钱称“一文”钱已经是国家法定的名称,并见诸于国家法典。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一四·户部·钱法:“康熙二十三年议准,鼓铸制钱。每文重一钱。”铜圆取代制钱后,有的铜圆上面还保留了“文”的叫法,如:每圆當制钱十文,等等。</p> <p class="ql-block">民国 川陕省苏维埃造500文铜圆</p> <p class="ql-block">更有意思的是,红军时期在川陕根据地铸造的三种铜圆,其中一枚上面也赫然写着:川陕省苏维埃造五百文的字样,这是货币史上最后出现“文”字的铸币。按照货币史理论,这是一枚典型的虚值货币,尽管当时极端困难,发行这种大钱也会事与愿违,好在流通不过一年便寿终正寝了。而这枚钱产生的年代是一九三四年,距今不过是几十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壬寅正月初四立春吉日</p><p class="ql-block">(插图除说明外均为作者藏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