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致女儿书》是2019年朋友赠书。惭愧,直到2022年才开始阅读。</p><p class="ql-block">拿着此书,想着应该很适合我,因为我们家也有女儿,我也常常《致女儿书》,虽是日常琐事,但也情深意切。</p><p class="ql-block">可遗憾的是,我未读完此书,也决定放弃阅读。实在是读不懂……</p><p class="ql-block">只能将读懂部分记录下来,做好分享。</p> 读后感① <p class="ql-block">此书中的第一章是《关于咱家我这一方的来历》。书中内容其他未留下深刻印象,唯有“亲子关系”这一段让我有触动。</p><p class="ql-block">书中写到“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到他们就心里难过。”</p><p class="ql-block">作为父母,让孩子从小到大在这样的情绪中成长,真是有些失职。</p><p class="ql-block">继续阅读了解到:作者是军人的孩子,从小就在群宿环境长大。一岁半送进保育院,两(或四)个礼拜回一次家。很长时间,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有父母的,以为是国家生的,有个工厂,专门生小孩,生下来放保育院一起养着。</p><p class="ql-block">书中还写到:每次都是别人指着给他说,正和别人聊天的是你爸爸,刚走过的是你妈妈。作者写到:“为了转换自己的不良情绪——怨恨他人,他坚持把这件事聊到恶心——更反感自己——为止。”</p><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可能有“皮肤饥渴症”,得这病长大了表现得冷漠和害羞,怕和别人亲密接触。</p><p class="ql-block">期间,作者细细描述了和父母之间的冲突。一句“血缘关系不代表一切,你从来不付出,照样什么也得不到,没有谁天生对谁好”映射出作者对亲子关系的解释。终究,他是怕了父亲(不喜欢他的朋友们)、厌了母亲(要一个孩子永远正确就是她的爱)。</p> 阅书思己 <p class="ql-block">读不懂这本书,让我有些懊恼,当真是才疏学浅,积累太少,无法思考。</p><p class="ql-block">关于书中提到的亲子关系,也值得自己反思改进。</p><p class="ql-block">首先,作为父母,陪伴必不可少。反思自己,总是美其名曰重视孩子的培养,可花在女儿身上的时间真不多。稍微有点空隙,总想看看手机、看看书、追追剧……</p><p class="ql-block">其次,重视孩子的朋友。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孩子的朋友作为父母也要真心对待。轩轩近期在舞蹈班交到一个好朋友,名为“奇妙”。陪轩轩练舞时也总会给她的小伙伴带上一点小零食。轩轩为此很开心😁。一次带轩轩和朋友吃饭,提醒她给我的打招呼,轩轩拒绝了,后来被批评时她找借口说到“别人不好意思嘛”(多次之后感到这是她给自己找的托词)。思来想去,便认真给轩轩说到“妹妹,既然你不能尊重妈妈的朋友,那么下次妈妈见到奇妙时也不会再理奇妙了”。(不知这样的方式是否妥当,希望让她懂得推己及人)没想到,轩轩为此伤心的哭起来,并答应自己以后会主动和妈妈爸爸的朋友打招呼。看来她很重视自己的小伙伴(其实小孩子是很重视友谊的),再则她应该也懂得了朋友不被重视是会伤害他们的友谊。嘿嘿,看来这个方法还是挺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最后一点是,父母理应尊重孩子。按照父母的人生阅历,很多时候都会“自以为是”,总会对孩子“指指点点”,总会强行要求孩子“服从安排”。可我们的思考和做法就真的正确吗?所以当孩子成年并拥有思考的能力后,很多父母被孩子厌恶,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做法,还因为我们不是完人,我们也常常犯错。轩轩喜欢“抓娃娃”。最开始我们总是会“代劳”,她就在旁边呐喊助威,成就感不足。后来,她抓娃娃,我们在旁指挥,她总会紧张不已。现在,她抓娃娃,我们在旁默默守候,她看得准抓得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2年阅读的第4本书。</p><p class="ql-block">新年开了一个好头,坚持阅读,坚持记录。真的发现一边阅读一边记录才会有思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为学习留下痕迹,真好~~~</p><p class="ql-block">继续坚持,对自己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