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云游红河

向往天涯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eIJhIa3-qNVnP2zBTHRj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云南红河,有多少极致风光?</a><div>信马由缰,也离不开导航。</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天参考路线</h3> 个旧市沙甸镇是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氛围的滇南回族之乡,全区回族人口比例在92%以上。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穆斯林经济强镇。云南省政府已经将沙甸列为全省特色旅游项目,打造“中国 沙甸回族文化旅游小镇”。 <div>沙甸也是滇南著名的侨乡,位于个旧市北郊,是个旧、开远、蒙自、建水四县市的经济、交通的交汇点。沙甸华侨大多数是单身出境,在境外成家立业,主要集中在泰、缅、香港和台湾,有的已走出东南亚,侨居欧、美,中东等地,大多从事商业贸易。<br></div> 沙甸历史悠久 据考证回族先民到沙甸是在元末明初(公元1320年-1420年间),至今约有六百多年历史。<br><br>史料记载:“沙甸之有清真寺起于前明弘治中”,康熙23年,沙甸回族又集资建寺“视以前规制,广大宏敞,焕燃巨观”。这是沙甸有文字记载的第二所清真寺。<div><br></div><div>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穆斯林经济兴旺发达,生活富裕,故在原址扩建规模更加宏伟壮观,可容千人以上做礼拜的大清真寺。清道光年间,又进行了大翻修。人们一直把这座寺称为大清真寺。<br></div> 1975年7月大清真寺在“沙甸事件”中被毁,后经几次重建,沙甸各界人士经过反复讨论,征求各方意见 决定选址重建大清真寺。由当地穆斯林自筹资金,总投资1.27亿元亿元,历时五年建造而成,于2010年8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占地90亩,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可容纳一万多人同时礼拜。<div><br></div><div>沙甸清真寺以阿拉伯建筑风格为主,部分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整个清真寺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由大殿、宣礼塔、和讲经堂组成。<br><div><br></div><div>站在寺外的广场仰视,外墙是纯白色,墙壁和殿顶是青绿色,在夕阳的映照下整个大清真寺宛如梦境,令人无法直视,却又想弄清楚它的面貌。大清真寺就像一块被施了魔法的强大磁石,能紧紧抓住人们的目光,此刻,你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真主的召唤,即便是最无心的人,仿佛也有了归宿。一步步走进阴影处,才真正看见巨大的清真寺主体。</div></div> <div>大殿整体造型大方典雅,庄严气派,色调为土黄、金黄、米白和天青色。抬头仰望,顶似穹庐,十分高远,那青白黄相叠的拱柱,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那样的古老而神秘。抚摸那些传奇的石柱,看着嵌在地下的石块,聆听那些传奇的历史,仿佛在时空中穿越,不知今夕是何年。可兰经里的仙境是白色的,故大厅依照可兰经的仙境打造,圣洁的天堂被美丽的图案围绕直到天际。隔著淡绿色的彩绘玻璃窗看著窗外缓慢移动的游客,一切都变得好优雅。它犹如一座宫殿,又好似一座城堡,静静地伫立,看世间变幻,一眼千年。<br></div><div><br></div><div>大殿内部装饰继承麦加圣寺及麦地那圣寺巨大屋廊通道,拱门,梁柱等建筑风格。穹顶居中设置一个大圆顶,周围有四小穹顶环抱,顶上有一颗象征伊斯兰教特性的新月。<br></div> <div>穹顶内径20米,净空高约42米.塔与塔之间,塔与大殿之间都用一系列拱门的回廊相连接,使塔,顶,殿浑然一体。门厅采用石雕古兰经和镶金装饰,八棵大柱用汉白玉饰面。回廊顶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纪清真寺建筑风格设计。宣礼塔共有四个,塔高93米,分别矗立在清真寺的四角。</div> 宣礼塔共有四个,分别布局在清真寺的四角,由底层的正方形变为六边形,再变为圆柱形,最终过渡为圆锥形耸入蓝天。塔内设螺旋阶梯,塔外有五层瞭望台,塔身开连环拱窗和圆窗,用灰白色和黑色石贴面。塔顶上有一颗象征伊斯兰的新月,用古铜包装,与尖塔遥相呼应。塔与塔之间、塔与大殿之间,通过一系列拱门的回廊连接,使塔、顶、殿浑然一体,造型大方典雅,庄严气派。<div><br></div><div>宣礼塔是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标志之一,是召唤人们礼拜的象征。塔高93米,塔内有螺旋阶梯,可拾级而上,塔尖用古铜板饰面,搭配色泽亮丽的镀膜玻璃。</div> 殿外是笔直的长廊,一尘不染,光洁到可以反光。回廊顶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纪清真寺的建筑风格设计但又加以创新,它们并不在顶点处相交,而是稍有交错,保证了完美的视觉效果。内回廊廊柱以连续的马蹄形弧拱为主要装饰,内部以花草图案的纹饰为主。当然,清真寺大教堂外的庭院与塔同样不可忽略,它们是整个建筑的延伸与点睛。几百年的洗礼,使高塔与那厚重的墙壁融为一体,它们好似一道隔世之门,圈起了时空。 蒙自市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距省会昆明289公里。<div><br><div>经济发展区位显要,雄镇南滇。蒙自是云南乃至大西南连接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枢纽,现代铁路、公路、航空运输条件齐备,有着构建区域性国际大通道枢纽,通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区域性国际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和建设进出口加工业基地的便利条件。蒙自为历代屯兵重镇,1915年,蔡锷在此率部誓师护国讨袁,现为全国驻军最多的县份之一。<br><br>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蒙自,是云南建县最早的24个千年古县之一,在云南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曾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当时云南8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通过蒙自转运。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外国银行、第一条民营铁路、第一个外资企业、第一个驻滇领事馆、第一个火电站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产生。</div><div><br></div><div>1928年,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蒙自查尼皮村召开。1938年,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曾迁来蒙自,闻一多、朱自清等著名教授驻蒙讲学。蒙自成为云南近半个世纪的商贸、金融、交通运输和外事活动、革命活动的中心。</div><div><br></div><div>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保”文物单位6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蒙自承载着边地文化、中原文化、党史文化、军旅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丰厚积淀,成为云南近代工商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堪称一座彪炳史册、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现代科教、体育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较大潜力。<br></div></div><div><br></div><div>蒙自旅游景点有:南湖公园、碧色寨站、全球第一个北回归线坐标点、杨柳井、袁嘉谷故居、新安所村、红河州博物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陈列室、查尼皮、缘狮洞 、新天地步行街、尼苏小镇、蒙自烈士陵园等。<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尼苏小镇</b></div><div>整个小镇占地510余亩,依托大屯海自然景观,以渔家生活、渔船生活为依托,结合农户宅院打造家居式旅游,将尼苏洞经古乐、尼苏花灯、舞龙、舞狮、祭龙、火把节、尼苏婚俗等民俗风情,以表演形式融入休闲娱乐旅游,开展渔家乐旅游,让游人感受尼苏人的丰厚文化底蕴和古老民族的神秘。<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河书院</b></div><div>位于蒙自市滇南绿洲森林公园东南侧,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22247平方米,其中地上16236平方米,地下6011平方米。书院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2021年底基本完工。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坊一楼两馆三中心”。“一坊”即滇南邹鲁坊,“一楼”即藏书楼,“两馆”即文化艺术馆、非遗传承馆,“三中心”即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文化研修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红河讲堂)。</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碧色寨</b><br></div>刹那芳华,即是永恒。百年之前,米轨铺就,汽笛声响,外商云集,火车进出。 自唐元和年间,南诏国筑“惠历”城。“惠”在彝语中称为“海”,“历”称为大,汉语的意思就是建水。唐始,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散布在城里的古寺、古井、古民居等历史遗迹见证着这座古城的沧桑巨变。<br><br>元代设建水州,隶属于临安路,并设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明代改路为府,临安府治从通海迁到建水,自此建水正式成为滇南地区政治和军事中心。<br><br>清代设临安府和建水州,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民国三年复称建水县。<br><br>在历经千年的风霜中,古城保存有五十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朝阳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div style="text-align: left;">站在临安路东端的朝阳楼,抬头仰望这座雄镇东南的古楼,感受六百余载时光流转。</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拾级而上到楼顶,你会明白“东南几蜀国,今古一高楼”,是对朝阳楼最好的诠释。</div><p></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朱家花园</b><br></p><p class="ql-block">建水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前后历经三十年,于宣统年间终告落成,是云南省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p> <div>朱家花园的建筑规格外处维系着中国尊卑有序的政治制度,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长工佣人住漏角,都按照名分和地位等级修建。垂花大门、吊脚楼、花厅、小姐绣楼、内院、宗<br></div><div>祠戏台等建筑的装饰亦十分精美,其雕刻绘画通过丰富的乡十语言,巧妙地组合出令人愉悦的形态和风貌,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div><br>其中最为精彩的是祠堂,有水池、水上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水池边的石栏上还有十二幅浮雕和诗词书法,极具艺术价值。据说当年朱家主人常邀文人雅士会聚于此,谈诗论政饮酒品茗,吟风诵月。每当祭祀祖宗,则请滇剧名角来水上戏台唱戏助兴。从朱家花园的房屋和庭院建筑的格局,人们不难想象当年朱氏家族的生活状况。</div></div> <div><br>朱家花园坐南朝北,入口为垂花大门。左侧沿街的10间"呆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是朱家经营进出口贸易,买卖大锡、洋纱布匹、食盐、烟土的"朱恒泰"总商号。</div><div><br></div><div>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有戏台、亭阁、庭荫花木等。水池边有右栏。</div><div><br>整组建筑的正前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侧为小姐"绣楼"。花厅前是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花园正前有荷池,树从,苗圃,花圃散布其间,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园林。</div><div><br></div><div>朱家花园内雅外秀、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层次渐进,环境清幽、色彩淡雅、装修有度、结构统一,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内地文化与边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div><div><br>垂花门楼的大门,是瓦屋顶,三鲁水式楹。门头上方高悬着三重错落有致、优雅精美的檐枋,上面分别雕镂出富有寓意的图案:第一重檐枋上透雕出几尾游鱼和两条金龙,寓意为"鱼跃龙门";第二重檐枋上镂出朝阳和四只喜鹊,寓意为"四喜临门"、"蒸蒸日上";第三重檐枋上镌刻着佛手、桃梨香炉、宝瓶等物,象征着"福禄寿"旁边雕斗上镂空的金马、碧鸡,寓意"金碧辉煌"。金马、碧鸡传说是古代滇池边的两种神物,如今已经成为云南的象征之物。</div><div><br></div><div>在大门前,有一对刻着龙凤图案的石鼓,据说两个石匠花了一年的功夫才大功告成。两个石匠把他们这件生命的杰作交给世人;朱氏家族用银两和心血留下了这幢华丽的建筑。</div> 进了大门是家宅,是三套三进的院落,并列连排。<div><br></div><div>步入中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透空花墙,上面开着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背面则是"谨言慎行”。</div><div><br></div><div>院子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和后堂。前厅左接花厅,花厅三开间,卷棚顶,两侧置美人靠,主人在园中赏花观鱼后,可在此小憩。</div><div><br></div><div>四面廊坊上均雕刻着精美的图样。当年花厅外面的这个花园是朱家少爷、小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吟诗写字,还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令人荡气回肠的《红楼梦》。在这个仿照大观园而修建的豪宅里,他们一遍遍地向往着属于他们的春天。</div><div><br>花厅内悬"中将第"扁,是朱朝瑛参与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后获中将衔时所制,楹柱上还挂有当年云南都督蔡锷的题赠:"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朱朝瑛的居室,不对称,内高目斜,园内的人解释说这就是"歪门邪道",有辟邪之意吧。</div><div><br></div><div>朱家花园北面居高,宅子正门进来会逐渐变高,加之轴线偏斜,于是形成了外面人看里面不清,里面人看外面准确,其用意一是可隐藏主子的隐私,二来也可以监视下人们的举动。</div><div><br>在写着"中将第"的花厅两旁,就是朱家小姐的绣楼、闺房。那香闺寂寂,"日高犹自凭朱栏,含不语恨春残"之类的香夜故事,在帘栊低垂后面,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div><div><br>1998年,在重修朱家花园的施工中,管理人员还在楼上发现了朱家小姐学诗时,经老师批改过,画着红圈圈的诗文。现在,它们也在朱家花园内的图片展览里,那些娟秀的字迹,依然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与脉搏。</div><div><br>闺房里,花瓶、床铺、墨砚、帐幔、瑶琴等等都在(仿古品),一付清代大家闺秀的气派,似有佳人余韵。</div><div><br></div><div>这个落入民间的"大观园",和《红楼梦》一样,没有逃脱一种宿命的悲剧色彩。那些可爱、高贵而又充满灵性的女子,都生逢乱世。这些弱小的女子用惊恐的文字记录下了眼中的世界:"千方百计终难安,坐困愁城泪沾襟:仲春九月天气寒,何处惊现枪炮声"、"何地萨茫起黑烟,继而红光火冲天。兵匪相争施回碌(火灾),良民保命恐后先"、"牧童去来有归路,手足逃难无歧途。每日观音座下拜,骨肉早早还故乡"。</div><div><br>走过"蓄芳阁"、"含玉楼"、"红楼影射"楼阁,一幅幅对联显示着豪宝主人曾经的风雅情趣:错落有致的精巧花木,曲径通幽的层层院落,整座园林尽显神秘与高贵。</div> 走过"蓄芳阁"、"含玉楼"、"红楼影射"楼阁,一幅幅对联显示着豪宅主人曾经的风雅情趣错落有致的精巧花木,曲径通幽的层层院落,整座园林尽显神秘与高贵。<div><br>豪宅东面的朱氏宗祠也是一套三进院落,在墙壁上刻着五百多字的"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前有池名"小鹅湖",典出南宋朱喜讲学江西铅山鹅湖寺。池前建有水榭,是朱家的戏台。池上石栏两面还刻有24幅诗词书画和浮雕,其中首诗正描绘了朱家当年竿歌盈门、风光无限的佳境:<br>园林如画傍祠堂,桂子兰孙吐异香。<br>得地恰当临北极,凿池翻喜在中央<br>红莲映日恩光远,碧沼无波世泽长。<br>最好夜深人傍槛,石栏杆外水风凉。</div><div><br>可以想象,当年朱朝瑛的母亲黄夫人也像大观园中的贾母一样,带领儿孙家眷们坐在雍容华贵的华堂里看着人间戏剧上演。</div><div><br>华堂后面,是家族的议事厅。当年的朱氏兄弟们,就是在这里商议国家朝政、家族事务。</div><div><br>据朱氏后人回忆,当时朱家大小百余口在一起吃饭,好不热闹壮观,像现在小学生值周一样。当时各家娘妇轮流做饭,五天一轮。</div><div><br></div><div>朱氏后人记得最为"辉煌"的一次吃饭是朱朝瑛之母黄夫人去世"开大丧",当时临安城(即如今的建水)两天不烧火,朱家花园里到外都摆满了吃饭的桌子,据说杀猪的人在别人将猪捆好以后,只负责走过去捅一刀,剩余的事情由别人料理,可结果从早到晚,他杀了整整一天。</div><div><br>由于南方气候相对比较温和,朱家各个房间的房门都是敞开的,门门相通,院院相连。高台楼阁、过道门洞,层层善叠,恍若一个个小小的、可爱的迷宫。</div><div><br>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也是与众不同,不仅井内的水从不干竭,更妙的是它的水位始终比地面高,当年朱家人将它视为"财源"。因为她的水位极高。无需吊桶,伸手即可触及水面。井缘上有个小洞,据说水位最高的时候,井水就会从小洞溢出,在院中的四个角落流淌,也称"财源滚滚"。传说朱家之所以财源滚滚,与这口井的风水也是很有关的,因为水位高,所以才会财源广进。</div><div><br>朱家花园院落层进善出,房舍鳞次栉比;翘角转椽,陡脊飞檐,屋面反曲有举折呈流线型;四十二个用青石板铺地的大小天井,几百道木门花窗、画轩雕栏,让人眼花缭乱;造型奇美,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富贵而不失风雅。游客一进入朱家花园,就会为这座大型民居建筑艺术的高超而惊叹不已。<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云南提督学政考棚</b><br></div>临安路中段的云南提督学政考棚,以甬道为中轴线,形成六进院落,是研究中国西南古代科举制度的绝好实物遗存。<div><br></div><div>明清时期云南省最高教育行政长官提督学政,定期集中滇南四府学子在这里进行考试,多少人从这里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建水文庙</b></div><div>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76 000平方米)。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div><div><br></div><div>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br>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div><div><br></div><div>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div><div><br></div><div>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r></div><div><br></div>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雨、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顾,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中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r><br>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br><br>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br><br>太和元气坊门头上的“太和元气”四个贴金大字,是赞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次间木栅栏门的门头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间重修此坊时临安府主要军政官员的名字,左为文职官员,右为武职官员。石砌须弥座夹杆石上雕刻有龙、狮象,这是建水文庙不同于其它文庙的石作。<br><br>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br><br>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br><br>义路坊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洙泗渊源坊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div><br>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br>史资料。</div> 从棂星门至大成门为第五进庭院。棂星门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顶而出,高出屋脊两米余,柱顶上罩明代盘龙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饰物,这是全国文庙中罕见的建筑形式。五进庭院正中是专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br><br>杏坛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料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br><br>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br>师器、东西两房、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br>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br>意为“象呈升平”。<br><br>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br>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br><br>石龙拘柱前檐左右两棵辅杵(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醒与透周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敦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br><br>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建水紫陶</b><br></p><p class="ql-block">建水钟灵紫陶出,千秋风韵气归真。千年建水紫陶是红河“三千四百年”历史文化名片之一。</p><p class="ql-block"><br>建水紫陶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光绪年间逐渐成熟。是一类集刻填、书画、磨光工艺为一身的陶器。建水紫陶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素有“滇南琼玉”之称。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美誉。<br><br>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复杂,要经过镇浆制泥、拉坯造型、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等多道制作工艺。建水紫陶以自身独特而鲜明的两大工艺技术,即“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在中国制陶工艺的历程中,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br><br>即以陶代纸方显自身的艺术情操,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成为区别于其它陶器的主要特征。<br></p> <p class="ql-block">位于建水城北的碗窑村,见证着建水陶漫漫的发展历程。从宋代开始,碗窑村就开始大规模烧制陶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碗窑村有一座长132米的百年龙窑,依自然山坡而建,如今仍在使用。</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团山村</b></div><div>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贸易入滇,先居于建水城西门外之蓝头坡,后三迁择里,定居团山,人丁兴旺,衍为巨族。在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族人遵"百忍"家训为安身立命之本,家风良好,子孙好学上进,文武人才众多。至清末,张氏族人积极参与个旧锡矿开发,挣得巨额钱财,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div><br></div><div>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考察中国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div><div><br></div><div>2005年6月21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基金会(WMF)将其公布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确认团山古村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未经触动的人类珍贵遗产的典范。<br><br>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div></div>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这座桥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 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两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 196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前来考察,将其列为全国大型古桥之一,遂被定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文化遗产 千年哈尼梯田<div><br>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千年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宛似天梯,直达云霄。“大地雕塑”老虎嘴梯田如古龟静卧,骏马奔腾。一座座“田山”,在哀牢山间形成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div> 红河哈尼梯田遍布于红河州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总面积约100万亩,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br><br>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div><br></div><div>春节期间,元阳哈尼梯田进入最美的时期,灌满水后的梯田,与蓝天、白云互相辉映,在天地之间,绘出一幅绝美的水墨画。</div><div><br></div><div>元阳梯田一定要在晴天有云彩的时候去游玩才能欣赏到这里水影云彩的美丽。主要的景区是坝达景区、<font color="#ed2308">老虎嘴景区</font>、多依树景区、箐口景区四个部分,而最主要参观的就是梯田壮美的日出日落和哈尼族村寨的独特风情;<br><br>景区售票处有一个哈尼族文化展厅,里面有一个沙盘,是对整个景区梯田一个比较直观的展示。<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撒玛坝</b></p><p class="ql-block">撒玛坝是连片集中规模最大的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6000余亩,从海拔600余米的勐龙河谷气势磅礴地依山就势爬升到海拔1800余米的龙甲特色村,共计4300多级,是红河哈尼梯田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开垦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上其他几部分梯田,则构成哈尼梯田天人合一、四素同构的生态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撒玛坝梯田的每一片区,都有着许多传说和故事,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领略撒玛坝万亩梯田的博大、壮丽、秀美、神秘。撒玛坝梯田万亩连片,气势磅礴,尤其在冬春季节,翻耕后的梯田,一块块似明镜,倒映出蔚蓝的天空和缥缈的白云,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共构的农业生态系统,是摄影取景的核心要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高处拍摄,撒玛坝梯田依山开垦,顺势造田,经纬纵横,蛛丝密布,大的有三、四亩,小的只有花盆大。</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蒙自</b></h1><div>红河州文化名片之一,<b>蒙自过桥米线</b>选料考究,用料多样,吃起来鲜香滑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br><br>蒙自菊花、建水草芽,石屏豆腐皮、香酥、鲜肉、鸡肉等众多美食,在高汤的调和下鲜香四溢,让食客深切体会到蒙自的美食文化。<br></div> <b>蒙自新安所粉蒸肉</b>,以肥而不腻,嫩而不糜见长。粉蒸肉食性温和,主料为五花肉、猪排骨、稻米和面粉,软、嫩、甜、香、咸等味道融汇其中,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美食。<div><br></div><div>在当地,有众多品牌,每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方,辅以土豆、红薯等蒸制,更加美味爽口。来到新安所,一定要记得品尝一下美味的粉蒸肉哦!</div> <b>年糕,</b>是蒙自的特产,有年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寓意,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在蒙自人眼里,年糕不仅代表吉祥、甜蜜,更有老一辈人的美好回忆。<br><br>蒙自年糕外表光滑,色泽油润,糕质细腻,糍实柔韧,入口香甜。一般用清油煎炸的年糕片,外酥内糯,十分可口。其食法简便,需要食用时,把它切成片,用油煎黄或用小火烘烤。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个旧</b></div></h1><h3 style="text-align: left;"><b>火车站烧烤,</b>是吃货们的天堂,在寸轨老火车站里,小火车的汽笛鸣叫消逝,食客满座,烧烤的香味吸引着每一位来客。<b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火车站烧烤以小肉串最为声名远播,各色美食是让老食客们说起来,就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的存在。在这里,“万物”皆可烤,道道皆美味。</span></h3> <b>水泡梨,</b>是将采摘于深山里的涩梨,清洗后加中草药入缸泡制而成。水泡梨不仅风味奇特、口感极佳,还具有健脾胃、生津解渴的功效,因此深受游客的喜爱。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弥勒</b></div></h1><h3 style="text-align: left;"><b>羊汤锅</b>,一锅清水、一把食盐、三小时的火候,便可以将羊肉的口感发挥到鲜香的极致。冬天吃清汤羊肉、黄焖羊肉、鸳鸯火锅,精挑细选的羊肉,鲜香喷鼻的羊肉汤,辅以秘制调料,其汤清而不浊,鲜而不腥让人食后回味无穷。</h3> <b>竹园红糖,</b>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并多次褒奖,并入选《中国药典》,被誉为“天下第一糖”。弥勒红糖坚持古法秘制,选用弥勒朋普坝子的甘蔗,传统的物理土法熬制是竹园红糖长盛不衰的秘诀。<div><br>弥勒红糖保留了绝大多数甘蔗的成分,对促进健康有正面效用,且富含碳水化合物、多种微量元素、多种单糖和多糖、其他矿物质、维他命等,保持了甘蔗较高的营养价值,适宜各类人群食用。<br></div>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泸西</b></span></h1><h3><b>泸西“八大碗”</b>,主要由四荤四素组成。四荤: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选肘子肉,后臀肉;四素:豆腐(炸豆腐或白豆腐)、海带、粉条和农家时令菜蔬(如萝卜、白菜、茄子等)。泸西“八大碗”菜肴制作精良、选材考究、经济实惠、肥而不腻、老幼皆宜,且色、香、味俱佳,荤素搭配营养丰富、吃法讲究。</h3><h3><br><b>泸西烧洋芋,</b>味道一绝,深受游客喜爱,甚至有人专门开车到泸西,就为了吃上一口泸西正宗烧洋芋。除了因为洋芋好吃,还因为它有几十种蘸料,你可以随心所欲搭配,几十种蘸料无论怎么搭配都有着独特的味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建水</b></h1><b>西门烧豆腐,</b>闻着臭,吃着香,胀鼓圆圆黄灿灿,四棱八角讨人想,三顿不吃心就慌。建水西门烧豆腐已名声远扬,各街巷的烧豆腐摊,人来熙往,已成为古城中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成为中外游客喜爱的美食。 <b>汽锅鸡</b>,用建水紫陶汽锅蒸出的鸡,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油而不腻、营养健康、原汁原味。<div><br></div><div><b>甜醋</b>,在建水,甜醋配上凉面条、凉卷粉、凉米线、凉勺粉、米豆腐,或蘸烧麦,食之爽口,而这些风味小吃味道的关键则在于建水甜醋,甘甜清香,挑战舌尖上的味蕾,尽显临安风味。</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开远</b></h1><b>甜藠头</b>,颗粒整齐、金黄发亮、香气浓郁、鲜嫩脆糯、酸甜爽口,再辅以精选的蔗糖、辣椒、白酒等辅料,食之能增食欲、助消化,广受人们喜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屏</b></h1><div><b>石屏豆腐,</b>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质地细密均匀,味道鲜美,柔嫩爽口,是当地人招待宾客的上乘之品。用包浆豆腐做成油酥小豆腐又称爆米花豆腐,一个比薯片更酥、比爆米花更脆的美食,入口的瞬间,轻轻一咬,咔嚓就碎,令人欲罢不能。</div> <b>砂锅鱼</b>,来到石屏坝心,一定会提到的就是这里的砂锅鱼。刚捕捞的大鱼经过厨师们的精心烹饪,瞬间变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喝上一口甜甜的鱼汤,鲜美的味道瞬间包裹味蕾。 <b>八面煎鱼</b>,据说,石屏八面煎鱼有近百年的历史。所谓八面,只是个虚数,主要还是面面俱到的意思。鱼是选自石屏县城南异龙湖和宝秀镇西南面赤瑞湖里的淡水鲤鱼和鲫壳鲜鱼煎制的。制作时浑圆的鲤鱼破肚去鳃,不必除鳞,慢慢煎制,微火窄油,煎成的鲤鱼外焦里嫩,滋味醇厚又清甜爽口。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元阳</b></h1><b>哈尼蘸水鸡</b>,鸡肉里渗透着糯米的香味,再加上蘸水中各种配料的融合,似乎瞬间打开了舌头上的味蕾,咽下去回味无穷。 <b>元阳草包鸡(鸭)蛋,</b>作为云南有名的十八怪之一,真正无污染的原生态食品,在各大超市和土特产经营门市有售。 <b>腊猪脚</b>,味道醇香、风味独特,是哈尼人最具有特色的美食之一,也是哈尼长街宴席上极为著名的一道美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屏边</b></h1><b>白河凉鸡,</b>是屏边风味饮食中的招牌产品。选用本地未生蛋或未啼鸣的仔鸡,经过特殊制作方法,加上白河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利用白鹤山天然矿泉水煮制而成。凉鸡具有地方特色,食用时配以特制的酸、甜、麻、辣的蘸水,味道鲜辣可口、肉质酥软细嫩,回味无穷,是当地佳肴中的上品,深受群众喜爱。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河</b></h1><b>迤萨小黄牛干巴</b>,是红河县迤萨镇的特产。迤萨小黄牛干巴,选用精肉切成条,放入食盐、辣椒、花椒、茴香子、再放少量白酒等佐料,放入盆中沤上两三个小时再拿出来晒干腌制成干巴。到田地里劳动,带上一包冷饭,里面放着一块烤熟的干巴,不用其它菜肴,冷饭下干巴,十分有味。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河口</b></h1><div><b>瑶家米酒</b>,因酿制工序不同于甜白酒,故有其独特风味,蜜香浓郁,入口甜美,在瑶族村寨,逢年过节或招待宾客时,必备此酒。</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平</b></h1><div><b>壮族五色糯米饭</b>,又叫花米饭或青精米饭,是壮族人民喜爱的食品之一。<br><br>它是用糯米泡在枫叶汁、紫蓝草汁、红草汁、黄花汁里分别染成黑色、紫色、红色、黄色,加上本色(即白色)蒸制而成。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全。蒸熟后的糯米饭,几种颜色混在一起,非常好看。香气袭人,其味鲜美,且有微甘,甚是好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