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這是一幢英殖民地時期的老建築,由粵商梅泉宝1902年修建。1905年,潮商张永福购入,取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之中“晚晴”二字,命名”晚晴园”, 供母養老。同年,孫中山來新加坡時,张文福提供此別墅為孫中山住宿。1906年2月,他干脆将此樓送给孙中山,”晚晴园”從此成為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根據地。1906年4月6日,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在晚晴园成立。此后3年,晚晴园不仅成了新加坡革命志士聚会的场所,也是整个东南亚华人革命党的总基地。1911年,中国革命成功后,晚晴园由当时的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接管。1996年,中华总商会将其更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以追念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一带的革命事迹。</h3> <h3><br>整個院子占地1800多平方米。周围草地宽敞,树木扶疏。中央有喷水池,池后有一石墩,上置孙中山先生铜像,正立于樓房前。這是一座红色尖顶的高挑樑两层楼房,正面呈“凸”字形,三面圍繞宽阔迴廊,门窗都呈拱形,活叶窗板,房檐饰以木制廊花,極具工整對称之美,是19世纪末期典型南洋富人的别墅。</h3> <h3><br>南洋的氣候,決定了當地老建築的格式,迴廊成為許多洋房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旧時沒有空调,靠窗子通風,窗子與外面隔著迴廊,可減少陽光直射,而迴廊也可用來乘凉。新加坡雖然白天有點闷熱,但傍晚海上的湿氣漫上來,氣溫下降,坐在過道納凉是很適意的。新加坡隨處可見的老式連排別墅,也叫店物,兩層或三層,臨街底樓都有走廊。一是可納涼,二是可避雨,是為適應氣候的產物。店物,顧名思義,底樓用來開店,上面住人。</h3> <h3><br>院子一側還有孫中山全身銅像。</h3> <h3><br>“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h3> <h3><br>馆内展示着許多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照片。僅放几張,管中窺豹。“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黄兴等风云人物,在这里商谈国事,为推翻千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权,呕心沥血,由胡汉民在晚晴园起草的同盟会党章更是成了日后东南亚各地同盟会分会的楷模,此外,在辛亥革命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如1907年的黄岗山和镇南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等,事前都是在晚晴园策划的。”</h3> <h3><br>孙中山睡过的铜床、用过的衣柜、桌椅等都按原来的式样陈列。</h3> <h3><br>”晚晴园”座落在兩條幽靜馬路交叉口旁,一面院墻隔著馬路,一面隔著金灿灿的”新加坡緬甸玉佛寺”。與印度的寺廟一樣,緬甸寺廟也須脫鞋進入,也開放給所有的人。</h3> <h3><br>適逢農曆新年期間,”晚晴园”一樓在舉办古年畫展覽:”祈福迎祥说年畫”。第一次欣賞到這些古年畫,我用手機拍了下來。但年畫鏡框反光厲害,效果不好,只能将就看看。展覽是由”晚晴园”與重慶三峽博物馆聯合舉辦。其中大部分年畫都是三峽博物館珍藏原件的復印件。</h3> <h3><br>“數百年來,中國城鎮和鄉村的家家戶戶都會在農農新年期間,以色彩鮮豔的木版年畫裝饰住家。人們不僅用年畫増添新春氣氛,也借其為家人祈福納祥,保佑合家平安。 纵觀中國歷史,這些木版年畫在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名稱,但到了19世紀,人们普遍稱它為年畫或新年版畫。中國人會把年畫貼在牆上或門上一整年,等到下一個農歷新年才換上新的年畫,寓意辞旧迎新。此展由晚晴园 ~ 孙中山南洋紀念館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馆聯合舉辦,展示了清朝(1644-1912年)至1980年代中國不同省份的新年版畫。這些年畫的圖像與民間信仰和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因此仔細品味這些年畫能深入了解鮮有記載的中國百姓人生態度與價值觀。”</h3> <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