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寻味之二(一个外地人的盲选美食)

柳絮飞飞

<p class="ql-block">  顺德寻味之二</p><p class="ql-block">开着车,在顺德的各处闲逛,深度了解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美食之都”的各个角落,(估计此处有许许多多的成都人不服,省略号……),同时顺德也被称为“中国厨师之乡”,(此处同样省略四川厨师学校的无数抗议),以这两天的吃喝经历来看,以一区(县级)之力抗起粤菜大旗对抗川菜的成都省和四川省,还是颇为自信的。</p><p class="ql-block">上午在逢简水乡的一个路边小店躲雨,墙上贴着各种闻所未闻的小吃点,让人无从下手,最后还是点了双皮奶和小磨黑芝麻糊,香甜可口,温热润泽,正好可以冲减了不少寒气,淅淅沥沥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然而紧接着的是来得更快,亨哥慎重地说“这就是叫阵雨”,虽不是很大,然而冷雨淋来还是寒意逼人。</p><p class="ql-block">走马观花地游走了一圈,地道的南粤风情,殷实富足,民风纯朴,水乡的尽头是一处叫绝妙净院的尼姑庵,庙宇宅院甚是宏大,不同于四川庙宇建筑木质结构的是,此庵均是砖瓦结构,看起来方正结实像是现代建筑,山门的对联“觉悟即如来,妙法渡众生”,解释了庵名的由来,后来在逢简水乡的村史馆看到介绍,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倒是我自己眼拙了。水乡古村边,很有几处清波荡漾的鱼塘,几只燕子盘旋着觅食(莫非我家的燕子是飞到这里来越冬了),颇有几分微风人独立,细雨燕子斜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中午导航去了禾盛农庄,这里又一次见证了顺德人对美食的热爱。虽名为农庄,饭店却是藏身在一处工厂区的边缘,且本身就是一栋三层楼的厂房,不知是厂房改的还是当初建的时候就是厂房的样子,巨大的堂食和连串的包房居然都是满座,机器人架这几个大盘子,穿梭在走廊里送菜,很多包房还是由三四桌组成,每一处都有专人负责接待点菜上菜收拾碗筷,而且都快一点钟了,还需要排号,当然事实又一次证明,久等必有好席。在完全不太知情的情况下,我们点了鱼生、鱼饼、烧鹅(一客的最小分)、石锅鲈鱼、伦教糕、咸水生菜,还想着吃着不够再加菜,然而当第一份鱼生巨大的盘子和若干配料端上桌的时候,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预想的分量。顺德鱼生是用鲩鱼制作的,需要排干净鱼血,用极快的刀压着切出鱼片,成品的鱼生片洁白剔透,裹着各种配料稍微撒点盐,入口极鲜。紧接着凉拌鱼皮上桌,入口脆脆QQ,很是好吃,再有外酥里嫩油炸鱼骨,就在菜品都上桌以后,服务生还端上了一盆鱼瘦肉生菜粥,服务员解释说是一鱼四吃!而且这里每一天都要卖掉几百条鱼生!吃客大多数是本地人!面对这样一大桌佳肴,结果是我们老小五人都只好扶墙了。</p><p class="ql-block">下午继续闲逛各处,道路四通八达,除了餐馆里,到处都是人少车少,让我高度怀疑顺德有三百万常住人口,不过当我看着各处厂房商铺十有八九都关门闭户的状况,我想象着春节大假之后,各路翠花狗娃离乡返岗后,这里一定会是另一番忙碌拥挤的场面。想起中午吃饭时点菜员指着大姐对我说,家里老人难得来看你,要多点一些菜,还强推了石锅鲈鱼,说老人吃鱼好消化,而且“越吃越有”。估计顺德作为珠三角的中心,高度发达的民营经济,也都是全靠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人撑起来的,她把我也预想成外地务工人员,也是正常的。像昨晚遇见的煲汤的遂宁大姐,她在顺德也是几十年了,早已是一口流利的粤语,正处在留不下来回不去的年龄,他们都应该是顺德三百万的一员吧。</p><p class="ql-block">寻味顺德,这里的美食实在是太有特色,以至于姐姐们都在嚷着说“吃不动了”,“长胖了”,晚上,走在顺德冷清的街上,远远地看见一热气腾腾的路边小店,勾起了打卡晚餐(程序)的欲望,各自一大碗猪什粥(猪杂粥)下肚,算是给顺德寻味之二划了一个句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