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苞米变银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4年古历7月11日,萧克为军团长兼 17 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 17 师政委,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 龙云为 18 师师长,甘泗淇为 18 师政委领导的工农红军大部队.在新田小源召开会议,主力部队按小源会议的决定, 一路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 注意”的纪律。撤离新田县城往零陵蔡家埠方向挺进。红军在宁远的行军路线是:鲤溪、枫木山、罗盘井、石梯岭、白虎营、石梯岭、侯坪、太坪铺、响鼓岭、进入零陵鳖澜江、小麻江、大麻江街、白水岭。红六军团第49团先遣队由新田县关口进入宁远县,经瓜畲、二八湾、雷玄,到 鲤溪、汤家亭一带宿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4 年古历 7 月 13 。红六军49 团先遣队,从鲤溪的汤家亭经枫木山、罗盘井、白虎营,过田洞往狗子岭石阶山路上行进。狗子岭上的村民早看到大部队来了。由于经历过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和土匪样欺负老百姓,一看到部队都相当害怕。就大部分都赶紧躲起来。村里只留下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先遣部队上完岭来到平坦的凉亭时,当时正值“命命崽崽(玉米、苞谷)”成熟季节。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命命崽崽(玉米、苞谷)”大丰收,村民正在收获玉米。看到大部队来了,保命要紧顾不上收躲起来再说。当部队过去后,躲起来的村民回到地里时。看到有的苞谷空壳叶时,急得破口大骂:这些该死的土匪,把我辛辛苦苦种的苞谷拿走了我们吃什么!一边骂一边气恼的用扁担往苞谷杆砍去。噫,怎么有好像有铜钱从苞谷杆掉下来。仔细看看是真的。赶紧搿开苞谷叶子看见还有铜钱。这下也顾不得骂了,赶紧搿开每颗玉米见都放有 1 至 2 个铜钱。自己已经收集在一起的苞谷也不见了。赶紧扒开叶子下面也有几个光洋(我们当地银元的俗称)!把铜钱收集拢来加上光洋,价值略有所超。心里也比较满意,但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怎么这次的部队与以前不同?又是什么部队?带着疑问收拾苞谷回家。吃完饭来到“天然大会堂”,一颗大树下。村民经常聚在树下一起家长里短,听老人谈古论今。刚坐下就看到杨老二走过来。人未至声先到他大嗓门说道:怪事!我地里的“命命崽崽(玉米、苞谷)”被路过的部队摘走,却留有铜钱、光洋。是什么部队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时德高望重的老白公(地方上曾祖父称为“白公”,曾祖以上统一称为“老白公”)开口了。这是红军。这些人是仁义之师。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不及躲可是亲眼看见的!看到部队过来到村边时,我们开始比较有害怕。村子外有许多红军,只有几个红军进来。他们和竭可亲的搀扶我们这老人和小孩聚在一起对我们说:老乡、你们不要怕!我们的是红军。“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帮助穷人打土豪,求解放的!”不同于残暴的日本兵、不是十二个狗牙子党环的国民党土匪兵!我们的是头戴八角帽闪闪红五星的人民子弟兵!以后见了我们红军,老乡们不要怕也不要躲!我们有铁的纪律!您们看到队伍在村子外面休息。可以让宣传班到村子里,和老百姓做宣传红军政策。但其他的决不能进村里去扰民所以:“你们别怕,赶快叫走出去的老乡回来,我们都是一家人,国民党是我们的敌人”他的讲话通俗易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老白公说的群众越来越多,老白公又说:有人进村给我们做宣传才知道。刚才红军部队因需要补给,要补充一部分“命命崽崽(玉米)”作为粮食。但又看不到一个当地老乡怎么办?首长只好安排炊事班、后勤班去摘。但一再要求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铁的纪律严格要求。不能损坏老乡的东西,摘了“命命崽崽(玉米)”一定要照价付钱!没有老乡在就把铜钱或银元,放在拿掉玉米棒子的空苞页里包好。不能亏待了老乡们!可见,红军纪律是那么的严明,他们为了不扰民,宁可在村外也不进村“苞谷变铜钱光洋”。杨老二及众人说难怪,只有红军这样的“仁义之师”才能“苞谷变铜钱光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随着大家的口口相传。百姓深受感动,亲切地称红军为“仁义之师”。红军过狗子岭“苞谷变光洋”的故事,在清水桥广为流传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图片源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