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

乐弈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两个自治区的交界处,近乎南北走向,长200多公里,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p><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古时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贺兰山中发现有20多处岩画,可称作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p> <p class="ql-block">  这是距镇北堡影视城西北约十几公里处的贺兰山岩画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  进景区后登上一段台阶,就是太阳神广场。它是以贺兰山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岩画太阳神命名的。这是个立体雕塑,按照原作1:100的比例放大的。原始先民认为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界的四季更替等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人为了得到太阳的庇佑,将太阳人格化以祭祀,期望能实现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太阳神广场之后是银川世界岩画馆,2008年底建成。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世界最大的岩画专题博物馆。在这馆的左侧不远还有个韩美林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  此湖因外形如朦胧的月形,当地原始居民称之为“月湖”,又称“祭湖”,反映早期先民对天体朦胧的认识。每到明月悬空之时,月印湖心,形成“双月竞辉”的神奇意境。湖内三环重圈,泉水喷涌而出,意为孕育万物。↓</p> <p class="ql-block">  聚落文化体验区,位于景区核心区域,保留有古祭坛、祭祀广场、图腾柱、山神庙、贺兰八神等元素,反映了贺兰山先民生活、祭祀等信息。↓</p> <p class="ql-block">  古祭坛,坐西北面东南,高约8米,共分三层,呈方形。经考古专家考证,贺兰口原为贺兰山东麓先民的祭祀中心,祭坛就是先民用于沟通天地,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圣坛。↓</p> <p class="ql-block">  祭坛顶部的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原住居民供奉的贺兰八神:山神、路神、石神、泉神、土神、木神、火神、猎神。↓</p> <p class="ql-block">  祭坛前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祭坛广场旁边的图腾柱。↓</p> <p class="ql-block">  这个范家老宅不知有多少年头了。↓</p> <p class="ql-block">  关于贺兰山岩画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岩羊,又叫石羊、青羊、崖羊等,外形似绵羊,体背灰褐色,腹部和四肢内侧白色。贺兰山岩羊经多年的禁猎保护,据说数量已超过10万只。↓</p> <p class="ql-block">  这里叫双峰映潭。前面两山之间,就是贺兰口,岩画即在沟两侧的岩壁上。↓</p> <p class="ql-block">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这八个字是冯骥才先生于2009年6月参观贺兰山岩画景区后所题赠的。在史前蛮荒时代,岩画真实记录了先民的生产、生活和所思所想。↓</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从这个标志处开始展布。岩画是远古人类遗留下来的,凿刻和彩绘在岩石上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  贺兰口岩画遗址区是贺兰山岩画保护核心区。遗址区内沟谷两侧及山前洪积扇上分布了2319组,5685幅岩画。岩画题材涉及动物、植物、人体、人面像、天体、符号、工具等,记录了3000至10000年前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是研究人类艺术史、宗教史、社会发展史的重要宝库。↓</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岩画,是游牧民族历史、艺术的画廊。↓</p> <p class="ql-block">  路边这些单体岩画石是从山前洪积扇上或当地老乡家里收集而来的。↓</p> <p class="ql-block">  在贺兰口登高回眺,古祭坛和月湖等都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坑穴与虎。这块巨石上面刻有52个大小不一的坑穴,右下方刻有一老虎躯干。整幅岩画为石器磨刻,线条粗犷, 刻槽圆润,制作年代久远,是贺兰口岩画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幅动物和符号岩画。↓</p> <p class="ql-block">  驴羊图。该岩画画面中一驴驮载一羊面向山谷,从容行走,其右上方有一鸟翩飞做引路状。↓</p> <p class="ql-block">  人面像岩画。此岩画形似龟壳形的人面像,这是贺兰山人面像岩画中反映祭祀文化的典型风格。据考证,贺兰口曾是古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因此于该山谷内出现了大量类似风格的人面像,是先民心中神灵或祖先崇拜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这幅岩画有人称之为“天线宝贝”,不会和外星人有什么联系吧。↓</p> <p class="ql-block">  大小巫。这幅岩画由一大一小两个“蛙形”人体形象组成,均双臂屈肘上举,五指分开,两腿作“马步”状,伴有“尾饰”,脚上有环形法器。学者普遍认为是古代巫师形象,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图案,可为这组岩画的断代提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  大眼睛人面像。这幅人面像岩画造型奇特,是贺兰口人面像岩画中极为少见的一种表现风格。椭圆形的脸部轮廓非常规整,两只呈倒 U 形的眼睛硕大、夸张,几乎占了整个面部的三分之一,额头有一个横竖相交的“十”字符号,专家们认为这种“十”字符号象征阴阳交合,反映的是生殖崇拜文化,因此又被称为“大眼睛生殖女神”。↓</p> <p class="ql-block">  明万历37年题刻。此题刻刻制于明万历三十七(1609年)年,记录了宁夏镇城游击将军潘国振会同洪广营游击将军文应奎,重修贺兰口水关及土围墩之事,是反映贺兰山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圣像壁。这块直立的石面上分布有60余幅人面像岩画,形态不一,无有雷同,是贺兰山岩画中最具规模的人面群像之一。有人认为这是祖先或神灵汇集的庄严“圣壁”,故被誉为“圣像壁”。西方学者普遍把出现大量人面像岩画且周围有水源的石壁称为“圣像壁”,认为先民把心目中敬仰的各种神灵刻制在出现水源的地方,在自然赋予的神力下更能实现各自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贺兰口的由来。贺兰口是贺兰山众多山口中山势最为陡峭的的一个,当地原住居民俗称“豁了口”。传说有巨人在此开山取水,天地感之,将大山豁开一道口子,泉水喷涌而下,取名“豁了口”,后世谐音“贺兰口”。↓</p> <p class="ql-block">  父子鹿。画面上刻有一头雄鹿和三只形态可掬的小鹿,以精美的螺旋纹图案表现纹饰,极具装饰性。制作技法纯熟、精细,当为金属器所刻。类似风格的动物图案,在中亚地区古匈奴铜饰上也有发现,有学者称为“匈奴风格”。↓</p> <p class="ql-block">  贺兰飞瀑。此瀑布距离贺兰口沟口500米,每到雨季有水涌出,自然形成一道飞瀑。↓</p> <p class="ql-block">  过了飞瀑没多远路被堵不能前行,转到沟的另一侧往回返。↓</p> <p class="ql-block">  贺兰口水关。此石刻有“水关”二字,其上方还遗留有石砌残墙,是古代一处防洪设施,能减缓山洪流速、疏导山洪及泥石流对山口的冲击。明万历三十七年进行过重修。↓</p> <p class="ql-block">  人面群像与斧头。此处岩石光滑圆润,其上分布有数十幅“四片瓦状”人面像、蛙形人体及分布最为集中的斧头岩画。有学者认为,“四片瓦状”图案象征女性生殖符号,“斧头”象征男性生殖符号,“蛙形人”象征旺盛的生殖力。因此此处岩画群被认为反映的是一个宏大的生殖崇拜祭祀场景。↓</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有两只岩羊,能看出来吗?↓</p> <p class="ql-block">  双羊出圈。此处石壁上刻有一方形建筑物和两只山羊,被形象地称为“双羊出圈”。两只山羊正从羊圈缓缓走出,步履从容,形象生动,是贺兰口岩画中发现的唯一一幅带有人工建筑物的岩画。↓</p> <p class="ql-block">  狩猎图,在此岩壁上有一幅岩画,描绘了一猎人在后方拉弓射箭,前方动物向前奔逃的场面。该画线条简练,富有动感。人物刻画较小,动物普遍较大,反映的是狩猎大型动物的场景。有一体型较小的动物面向猎人张望,应为猎犬。↓</p> <p class="ql-block">  手印图岩画。此处崖壁上分布有两个手印以及动物、人面像和符号。最上方的“桃形”人面像为重环双眼,代表神灵;两只手印大小不一,代表了两个强弱不同的部落。小手印左方有一向左箭头,表明小手的部落即将离开此地而迁往它处,且小手下方有一头牛,向着大手印的方向前膝跪倒,象征臣服,小手部落的“财产”全部归大手部落所有,有神、人作证,并“盖手印”以达成契约,永远有效,不得更改。↓</p> <p class="ql-block">  岩画群,此石壁之上分布着上百幅岩画,有人面像、人体、动物、符号等。大部分岩画清晰可辨,少量岩画因洪水等侵蚀出现剥落、模糊现象。有一幅形似汉字“豆”字的符号岩画,被认为是祭祀文化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这幅岩画叫太阳神,在离地约20米高的崖壁上。贺兰山岩画的标志就是采用的这幅岩画。↓</p> <p class="ql-block">  此岩画造型严谨,形象威严,重环双眼、炯炯有神,光芒四射,俯视山谷,犹如太阳普照万物,又如神灵护佑众生,故被尊称为“太阳神”,是集自然崇拜、神灵崇拜于一体的典型代表。“太阳神”头部放射性光芒的数字排列分别为24、12、6,有学者认为,很可能与中国的24节气或太阳历有关。↓</p> <p class="ql-block">  女人花。此处石壁上刻有上下错落的两幅人面像,上面一幅人面像由十三个花瓣围成,面部轮廓由“四片瓦状”构成,象征女性。下面一幅人面像头顶羽毛状头饰,嘴角两侧横线似为胡须,象征男性。从这一块石面上的两幅人面像位置分析,女性高高在上,显示出了地位的尊贵,似为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  猴头像。此处与地面相接处有一人面像岩画,其左眼深陷,右眼微出,头戴小帽,形似猴头,再看其上山体,高矮有序,形如五根手指,驻足联想,似为《西游记)中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p> <p class="ql-block">  此处岩壁上的岩画较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出现了西夏文题刻。中间那幅人画像的左侧有竖排的五个西夏文字,翻译成汉文就是“能昌盛正法”。由此推断,这面壁上的岩画可能是最“年轻”的,应该是西夏时期,距今不足千年。</p> <p class="ql-block">  人面群像,造型不同,神态各异,应该是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所刻。↓</p> <p class="ql-block">  山神庙,始建于明代,坐西北向东南,是后世居民祭祀山神的延续。每逢农历三月十八,村民家家礼敬,祭祀山神,以保风调雨顺、人畜兴旺。↓</p> <p class="ql-block">  看完贺兰山岩画,再到岩画馆了解一下世界各地的岩画。↓</p> <p class="ql-block">  岩画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以其大体类似的题材内容和不同的艺术风格分布在世界各大洲70个国家150多个地区。岩画最早产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达到繁荣期,铜铁时代逐渐衰落。岩画作为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揭示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经济生活、精神追求和美学倾向,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史前人类试图反映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手段,是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最早的图画记录。↓</p> <p class="ql-block">  蒙古国岩画:左侧是野猪,右侧是动物群。↓</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西伯利亚岩画:巫师。↓</p> <p class="ql-block">  印度岩画:牛。↓</p> <p class="ql-block">  印度尼西亚岩画:手印。↓</p> <p class="ql-block">  沙特阿拉伯岩画:车辆。↓</p> <p class="ql-block">  葡萄牙岩画:马。↓</p> <p class="ql-block">  瑞典岩画:脚印、鞋印、符号。↓</p>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岩画:狩猎。↓</p> <p class="ql-block">  利比亚岩画:站立的猫科动物。↓</p> <p class="ql-block">  阿尔及利亚岩画:人与动物。↓</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岩画:头顶太阳符号的人。↓</p> <p class="ql-block">  墨西哥岩画:动物与巫师。↓</p> <p class="ql-block">  美国岩画:动物与符号。↓</p> <p class="ql-block">  阿根廷岩画:手印。↓</p> <p class="ql-block">  秘鲁岩画: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  玻利维亚岩画:无峰美洲驼。↓</p> <p class="ql-block">  巴西岩画:围猎。↓</p> <p class="ql-block">  澳大利亚岩画:袋鼠和人。↓</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岩画:群虎。↓</p> <p class="ql-block">  西藏岩画:动物群。↓</p> <p class="ql-block">  四川岩画:放牧。↓</p> <p class="ql-block">  湖北岩画:手印。↓</p> <p class="ql-block">  广西花山岩画。↓</p> <p class="ql-block">  岩画馆西侧是韩美林艺术馆。本馆于2015年12月建成开馆,是继杭州和北京之后,第三座展出韩美林个人艺术的专馆。↓</p> <p class="ql-block">  韩美林193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韩美林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有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馆研究员等等诸多头衔。韩美林是美术界第一位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荣获“顾拜旦奖”的中国人。↓</p> <p class="ql-block">  韩美林1985年创作的“熊猫”组票,当年引起极大轰动。↓</p> <p class="ql-block">  韩美林1988年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设计的航徽(右),设计灵感源于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中期的青铜凤形拐杖头(左)。经过七十多次修改后于1988年11月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录选使用。↓</p> <p class="ql-block">  名称:岩画。材质:纸本水墨。尺寸:329×695cm。年代:2015年。</p><p class="ql-block"> 题跋:公元二O一五年八月十五日,晨起有兴写贺兰山归来,画兴不可收拾。忆得三十年前惊见贺兰雄姿岩画满山,顿觉老叟与贺兰有八世情缘,于是坐定银川几经反复,此间老夫已走九州大地,深得各地岩画艺术之启迪。一日梦醒顿悟,前人之手引领美林几十载艺术之路,徘徊之时悟性大发,遂下地铺纸捉笔寻其一二。忽觉眼前一亮拍案向天一吼:“我的路在这里”。于是几十年埋头探求低首拉车,什么梵高、老毕、马蒂斯,七法八法七十二法。没啦!至今老夫每日功课除了书法不撤手,其他时间尽属岩画岁月。这古老的现代无它艺术形式再可取代,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黄金创作时代来了!中华大地丰富遗存还需寻寻觅觅或傻傻一个,任那些海归装腔作势的“指点”,前辈悲鸿海粟抱石均致力于国粹推进。没有民族的不可能走向世界。↓</p> <p class="ql-block">  名称:兰山天书。材质:纸本水墨。尺寸:389×710cm。年代:2015年。↓</p> <p class="ql-block">  名称:克拉玛依之歌。材质:青铜。尺寸:170×340cm。年代:2015年。↓</p> <p class="ql-block">  青铜雕塑,2001年。↓</p> <p class="ql-block">  名称:礼记•礼运大同篇。材质:纸本水墨。尺寸:45×394×13cm。年代:2015年。↓</p> <p class="ql-block">  名称:羊头。材质:青铜。尺寸:154×218×46cm。年代:2011年。↓</p> <p class="ql-block">  名称:岩画。材质:纸本。尺寸:334×570cm。年代:2015年。↓</p> <p class="ql-block">  桌上是两株假花,还有淡淡一股香味,细看一朵朵花是由爆米花做成的。↓</p> <p class="ql-block">  韩美林的艺术题材广泛,有绘画、书法、雕塑、陶瓷、染织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就是韩美林设计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