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和妻子结婚快四十年,还是第一次在岳父家吃年夜饭,过除夕夜。</p><p class="ql-block"> 因为岳父、岳母祖籍是传统文化深厚的抚州市崇仁县和临川区。抚州地区老规矩多,讲究多。什么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三十,什么初一早上不能倒垃圾,什么初三要送穷,什么“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四初五拜干娘。”什么搬新居必须在深夜十二点后将楼梯、火笼、团箕……等物件搬进新居等等。尤其是岳母深受影响,坚守传统。今年由于妻子的两个兄弟都有家事在外地,岳父、岳母都已年届九旬,加之岳母已经老年痴呆卧床四年多了,岳父也就顾不上那么多,破天荒的要我们过来陪他们过年三十。</p> <p class="ql-block"> 以往我们都是年后过来拜年的,所以,老岳父写春联、贴春联的事项早已搞定。走近岳父母的家门,红火喜庆的春联就会扑面而来,除了内容应景时事,寄寓良好的祝愿外,春联也是老岳父的书法作品展示。有时是隽永的隶书,有时是飘逸的行书,有时是飞舞的草书,有时是庄重的楷书,还有时是古韵的篆书!这些都是出自老岳父之手。</p> <p class="ql-block"> 今年年三十之前,老岳父已经早早的就写好了春联,就等我们过来一起张贴了。吃过年夜饭,伴着央视春晚喜庆的序曲,我们开始忙碌起来——贴春联。老岳父是个做事特别精细的人,做任何事都是一丝不苟,有条不紊。为了把春联贴得端正美观,他还特地从网上买了透明胶和双面胶。在他的指导下,先是将双面胶粘在春联的反面,撕去外层的薄膜,然后先粘好春联的上端,摆正之后,再从上至下,一段一段粘好。老岳父这套做法,春联不仅贴的端正,而且特别的美观,外面不露任何粘贴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闲暇之余,和老岳父聊起写春联、贴春联。从老岳父记事起,写春联、贴春联是过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小的时候,家境不错,小年前,就会请先生写春联。不仅会在大门、后门贴春联,而且会在大堂的神龛两侧贴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谷仓上贴上“五谷丰登”、水缸上贴上“水满财旺”以及灶塘上贴上“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等寓意吉祥的对联,对来年的生活寄寓良好的祈盼!</p><p class="ql-block"> 世事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后,老岳父读中学,读大学。和大多数知识分子境遇一样,老岳父也历经坎坷。在中南财经学院读书期间,被划为“中右”,由此不得重用,被发配到丰城矿务局坪湖分矿从事计划统计和会计工作。后又被“文革”的红流,裹挟下放到生产一线,从事选煤矸石、开选煤机器。好在老岳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多才多艺,写一手好书法!在“文革”后期被安排到工会从事宣传工作。组办“毛泽东思想文艺演出队”,任编导,拉二胡。在营造“红海洋”中,老岳父一展身手,写红色标语,写毛主席语录。满屋的写,满墙的写……那时候,政治形势不允许,住宿条件不允许(根本没有自己的房屋),写春联、贴春联只能是自己骨子里的深深记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的思想枷锁才被解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前、后门。老岳父入了党,提了干,当了计划科长、办公室主任,意气风发,神清气爽,才可以写春联,才有贴春联的地方!从此,写春联、贴春联又成了我们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p> <p class="ql-block"> 央视春晚在欢天喜地地进行中,附近乡村的鞭炮声隐约传来,此起彼伏,我们的春联贴好了。阳台上上联是“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是“幸福人家纳千祥”,横批“春满乾坤”。大门的上联是“金牛贺岁行好运”,下联是“玉虎迎春福满堂”,横批“喜气盈门”。我端详着贴好了的春联,欣赏着九旬老岳父飘逸的行书,内心寻思,这春联承载着中华文化,寄寓着百姓的愿望,也折射出世事的沧桑。我闭目祈祷,惟愿二老健康长寿,惟愿国运昌盛,物阜民丰,天下太平,人民安康!</p> <p class="ql-block">文字: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摄影: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二0二二年二月三日于崇仁县人民医院老宿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