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大师瞬间(29)--当今十位最伟大钢琴家之波利尼

Henry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波利尼演奏</p><p class="ql-block">《Chopin: Piano Sonata No. 3 in B Minor, Op. 58 - II. Scherzo (Molto vivace)》</p><p class="ql-block">肖邦 :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 - II。诙谐曲(非常活泼的)</p> <p class="ql-block">毛里奇奥·波利尼 Maurizio Pollini (1942年~2024年 ),当今国际乐坛10位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p> <p class="ql-block">1942年出生在意大利🇮🇹米兰一个极富艺术气息的家庭,父亲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也是一位音乐素养颇高的出色小提琴🎻手;母亲是一位业余歌唱家。舅舅弗斯托·梅洛蒂则是声名显赫的雕塑🗿大家,曾做过职业钢琴🎹家。波利尼家的屋子是当地极为著名的艺术家、音乐家及作家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5岁起跟随卡罗·罗纳蒂学习钢琴🎹,9岁在米兰举行了第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被誉为音乐神童。</p> <p class="ql-block">15岁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二名,当年第一名空缺。</p> <p class="ql-block">1960年参加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在参赛的89名选手中,波利尼年龄最小。面对高手云集的肖邦大赛,波利尼以其出类拔萃的演奏荣获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比赛评委主席--钢琴大师阿图尔·鲁宾斯坦无比感慨:</p><p class="ql-block">"如果论技术,真不知我们在座的评委中有谁能弹得比他还好";</p><p class="ql-block">"这个孩子弹琴比我们评委中的任何人都好"。</p> <p class="ql-block">▲左起:阿巴多、诺诺、波利尼。</p><p class="ql-block">获奖同一年,开始在欧美各国巡演。巡演中结识了一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如卡尔·伯姆、卡拉扬、科林·戴维斯等。在与意大利🇮🇹指挥家克劳迪奥·阿巴多的合作中,阿巴多对他的演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其受益匪浅。随即波利尼决定淡出舞台、潜心苦练--退隐8年,多方求教,并拜著名🇮🇹钢琴大师米凯兰杰利门下重新学习手指触键等技法。</p> 波利尼与阿巴多。 <p class="ql-block">1990年,克劳迪奥·阿巴多上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后,乐团与波利尼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密切。指挥、钢琴家与乐团之间特殊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他们的共同巡演(意大利🇮🇹、法国🇫🇷、美国🇺🇸等),还体现在他们诸多斩获大奖的唱片中。</p> <p class="ql-block">重返舞台的波利尼,演奏技艺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演奏曲目大大拓宽。</p><p class="ql-block">1968年在🇬🇧伦敦伊丽莎白音乐厅演奏肖邦《24首前奏曲》轰动英国,大有重出江湖、扫平天下之势。</p><p class="ql-block">《经济时报》评论家说:"这是我平生听到的最伟大的演出。波利尼在隐退8年的刻苦训练中,技巧已炉火纯青。他的音乐不再是一面体现个性的镜子,而是一把能击中人心的利剑"。</p><p class="ql-block">波利尼从此跻身于国际顶尖钢琴演奏家的行列之中。</p> <p class="ql-block">波利尼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最经典的是肖邦《夜曲》全集。据说在波利尼之前,还没有一位意大利🇮🇹钢琴家演奏过肖邦《夜曲》全集。</p><p class="ql-block">波利尼被誉为是演绎肖邦音乐的权威。不仅如此,波利尼也擅长演奏幅度、力度较强的作品,在演奏中总是在竭力追求音乐的最完美呈现。</p> <p class="ql-block">以肖赛冠军的身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肖邦专家。</p> <p class="ql-block">波利尼天生一双大手,微微张开就可以轻松地覆盖键盘上的八度音程,有人戏称"波利尼有十一根手指",宝刀未老的“十一指琴魔”。</p> <p class="ql-block">波利尼演奏曲目广泛而多样,演奏风格清晰明快,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和深厚的音乐涵养。从巴洛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直到近现代作品均有涉猎,演奏的贝多芬、肖邦、李斯特、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贝尔格、曼佐尼等作曲家的作品都深受好评。</p> <p class="ql-block">他演奏的古典作品精益求精,并对现代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也有广泛的涉猎,如勋伯格的全部钢琴作品、普罗科菲耶夫及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钢琴🎹作品等。</p> <p class="ql-block">波利尼演奏贝多芬第30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p> <p class="ql-block">1996年获得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奖🏆;</p><p class="ql-block">2001年录制贝多芬《狄亚贝里变奏曲》获得金音叉奖🏆;</p><p class="ql-block">2007年录制肖邦夜曲集,获得格莱美最佳器乐独奏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获得日本🇯🇵艺术协会颁发的世界文化奖🏆;</p><p class="ql-block">2011年波利尼荣登著名英国🇬🇧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名人堂。</p><p class="ql-block">还获得:</p><p class="ql-block">阿图罗·贝内德蒂·米凯兰杰利大奖;</p><p class="ql-block">皇家爱乐协会奖等。</p> <p class="ql-block">2010年,波利尼获得第22届日本🇯🇵帝国文化奖。</p> <p class="ql-block">波利尼崇尚理性节制的音乐,即便是对肖邦,也始终排斥那些歇斯底里或者过分神经质的弹法。</p><p class="ql-block">他认为,19世纪的演奏家信奉极端自由,但到了20世纪,对乐谱和作曲家忠诚的观念被慢慢建立起来,这种观念不该被放弃。想想托斯卡尼尼及鲁宾斯坦对肖邦所做的一切。他说:“肖邦是个对自己很严厉的人,始终觉得自己的作品不完美,同时又对音乐保持着巨大的热情,所以克制和自我斗争才是阐释肖邦音乐的第一步,我从不认为过多‘自由节奏’就是个性化的彰显。”</p><p class="ql-block">音乐会上,波利尼的演奏充满激情,却不乏知性的控制。</p> <p class="ql-block">1968年,在美国🇺🇸首次亮相。同年,波里尼与玛丽亚·伊丽莎白·马尔佐托 (Maria Elisabetta Marzotto) 结婚。</p> <p class="ql-block">波利尼与妻子在中国🇨🇳上海。</p> <p class="ql-block">上海豫园。</p> 波利尼访谈 <p class="ql-block">“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f 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4 号)和知名的《C大调幻想曲》(作品第17号)创作于同一时期,写于贝多芬逝世10周年之际,带有一定的纪念性,却很少在音乐会上演奏;《C 大调幻想曲》中有一个贯穿整曲、反复出现的妻子克拉拉主题,尤其是在第二乐章中,观众可以特别注意一下。”</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勋伯格、韦伯恩、德彪西这三位分别生活在🇦🇹维也纳、🇩🇪柏林、🇫🇷巴黎的作曲家开始进行不同方向的音乐探索。</p><p class="ql-block">勋伯格打破了调性的框架,自创了十二音体系,《六首钢琴小品》(作品第19 号)创作于1911 年,最后一首是为了纪念同年逝世的马勒而作。</p><p class="ql-block">勋伯格有两个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都是天才,他们对十二音体系进行了发展。一个天才老师有两个天才学生,那真是了不起的事。</p><p class="ql-block">韦伯恩作品的和声非常美,之后的布列兹对演绎韦伯恩的音乐做出了杰出贡献;</p><p class="ql-block">德彪西是探索和声色彩的印象派大师,他创作的《6 首练习曲(第二集)》音乐语言风格独特新颖,相当有特色,是献给肖邦的......”</p> “布列兹音乐的美感使我陶醉,为什么要拒绝美?” “许多中世纪音乐也很复杂,巴赫的复调音乐必须严格遵循某种规律,但这并未影响其流传”。 “不要忽视我们音乐宝藏中的这部分财富,20世纪的音乐语言至今未被公众熟知,真是一大憾事。人们都认为我是‘肖邦专家’,要知道,肖邦的音乐在当时也是十分前卫的。我始终认为,未来音乐的发展轨迹上,钢琴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br> “......艺术家的责任,音乐并不是到了马勒、普契尼就停止了,在他们之后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曲目。勋伯格创作了许多极为重要和伟大的作品,20世纪的音乐语言是非常丰富的。不管是在平时的练习中还是音乐会上,演奏家们都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和尝试新的作品,并根据作曲家的风格调适自己的演奏风格”。 “有许多作曲家我都很少涉及,虽然我非常喜欢他们,比如拉威尔、斯卡拉蒂以及俄国作品—我可以弹三个乐章的《彼德鲁斯卡》。哎呀,我甚至连海顿都很少弹,这真是太可惜了。有可能,我觉得他们的作品已经足够为人所知。事实上,没人知道自己真正的音乐口味是什么,曲目量应该有多少,就像没人能够弹奏所有的音乐”。 “贝多芬可是几本书都说不完的。毫无疑问,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巨人,我曾经有一场贝多芬作品系列音乐会,完全按照其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时间从前往后弹奏,能够感觉到他的创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是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有很多深刻、抽象的东西很难理解,我至今也没有完全明白其中的含义,因此也只能通过一次次的演奏慢慢加深理解。”<br> “音乐会只是一个传递音乐的过程,好的音乐会能够将音乐的内涵很好地表达出来。现在很多不知名的音乐家其实弹得很好,相反很多成功的音乐家只是因为和观众交流较好,并不意味着弹得好。观众的鼓掌或者欢呼并不代表他与你同悲喜,当我在与音乐做极为亲密的沟通时,观众常常不能察觉。”<br><br> <p class="ql-block">他时常与作曲家、结为至交的路易奇·诺诺和阿巴多谈论德国🇩🇪诗人荷尔德林,他那与众不同的诗为人类打开了全新的想象空间。</p><p class="ql-block">受到共产党员诺诺的影响,波利尼也十分痛恨意大利🇮🇹的政治状况。</p><p class="ql-block">诺诺和朋友们也经常讨论现代音乐中静止的重要性,“人们害怕沉默,他们没有意识到沉默也有意味。”</p><p class="ql-block">诺诺应波利尼之邀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从智性、历史、文化等多种维度对音乐的可能性进行探索,是波利尼高出其他许多钢琴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毛里齐奥·波利尼与儿子丹尼尔·波利尼。</p> <p class="ql-block">儿子丹尼尔·波利尼 (Daniele Pollini),是活跃于意大利🇮🇹米兰的钢琴家、作曲家兼指挥家。</p> <p class="ql-block">纪录片《毛里齐奥·波利尼 | 大师之手-天才意大利🇮🇹钢琴🎹家的独特肖像》</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3日,意大利🇮🇹著名键盘大师毛里齐奥·波利尼在他的艺术之梦中永远睡着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春天,走了两位音乐大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