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浓浓的年味儿

小苹果

<p class="ql-block">…………很怀念过去的年…………</p><p class="ql-block"> 年 ,还是过去“欢”。</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年,从农历腊月就开始了。对于猪呀鸡呀这些家禽来说,腊月是一道坎儿,是生死月,熬过去,就又活一年。熬不过去,都成了案板肉。杀了猪,一般会给亲房邻居 送一块,一来是风俗,增进关系,二来也给没猪杀的孩子尝尝鲜。对于男孩子,猪尿胞那是最爱,被制作成皮球当足球踢。但没人制定比赛规则,可以比谁踢的高,踢的远。可以三五成群的踢,图群乐乐,也可以一个人边走边踢,独乐乐。对于女孩子,用最鲜艳的公鸡的毛制作成毽子踢,那是最有趣的活动了,能一口气踢它几百个,那就是人中凤凰了,简直神一样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住(土话,做的意思)豆腐、酿麦酒、置办年货,那是大人家的事儿,自不必多说。沓(土话,蒸的意思)馍馍,对女人是一种考验,尤其对年轻媳妇,蒸不出一锅锅花能能(土话,色香味俱全的意思)的馍馍,那是非常丢人现眼的事。不会蒸馍馍,咋办?请老媳妇手把手的教呗!哪像现在,新媳妇那管蒸馍馍这等“小事“。如果一定要管, 那也是过年馍馍咋办?买呗!</p><p class="ql-block"> 给孩子弄新衣服是愁煞大人们的一件事,尤其对于家里穷,孩子多的家庭,过年衣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手里没有余钱,也不能让孩子没一件新衣服穿,娜咋办?只能从自家口里省了,把猪肉卖过一些,把那几只公鸡拿集市上卖了……。小时候,能穿上“三面新“(面子新,里子新,棉花新)的棉袄袄,再加一个崭新的外套,尤其对女孩子来说,那是最幸福和扬眉吐气的事,一个正月,不,是一整年心里都是喜气洋洋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必须要拜年的。拜年是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亲戚,长辈,不拜年那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小时候交通工具少,最好的就是自行车,那也少的可怜,一个300多户人家的村子,有自行车的就那么一两户,比现在的“宝马“还金贵,你还能指望拜年骑上它,做梦去吧!拜年一般是提前约好的,尤其对二三十里路外的远亲戚,我们三五成群,一同出发,一路说笑,一路打闹,走几十里山路一点也不觉得累。那像现在的孩子,出门走一二里路,一步三回头,什么情况?等车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拜年的礼物品种也很少,就那么简单的几种,罐头、烧饼、麻糖(麻花)、挂面。拜年是一种风俗,也不讲究拿什么,家里有什么就拿什么。我们小孩子最爱拿烧饼拜年,因为走山路,冰天雪地的,常常摔跤,这东西摔不烂!还有就是罐头,容易摔烂,摔烂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的给咪西(吃了的意思)了,到亲戚家说一下,同行的附和说一声,算是证明。亲戚也不责怪,拿不拿东西都无所谓,关键是过年互相走动,图个热闹。毽子钱(新钱,拜年时给孩子的零钱,我也没搞懂,为什么叫毽子钱,我想应该写成见子钱吧)人人都有份(包括那个把罐头摔坏了的毛孩子),钱不多,多则1元,少则1毛钱,但得了钱都乐呵呵的,也算是对磕头拜年时的最好奖赏吧。这些毽子钱归我们孩子私人所有,完全由我们自主支配。大人也管不了,想管也管不着,因为“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更重要的,我们结成了联盟,守口如瓶,亲戚给没有给毽子钱,给了多少,怎么花了?谁也不能告密,即使被大人“拳打脚踢“和“严刑拷打宁死不承认。因为我们都明白,过年期间,大人是不动“粗“,不动手打人的。最多受几句“你这几天肉跳呢,我给你攒着,等过完年一块儿算账!“。“算账“就是秋后算账的意思,管它哪一天算账,只要当下不挨打就万事大吉。如果运气好,等过完年,大人一忙乎,早把“算账”的事给忘了,不是就躲过去了。万一躲不过,哪一天“犯了事“,被新账旧账一块算时。我们也有“预案“,一是跑,二是找上级领导(爷爷奶奶庇护)。大人打娃娃,一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嚷一嚷就过去了。于是,亲戚给的钱都去了小商店,换成了洋糖、大炮一类的,被我们很快就挥霍一空了。</p><p class="ql-block"> 过年看戏也是必不可少。大人看戏,白天看,晚上看。尤其是老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是讲起戏来头头是道,那一折戏没唱好,那一折省了一段,一眼就能发现,所以戏班子不敢偷懒。对于我们孩子,只听到一个腔调 ,就是吵!唱的哪出戏?我们根本不关心,因为我们的心思在耍上,滑冰溜、看篮球、打雪仗……那是我们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耍社火,那是一年最热闹的事儿。女人家的手巧不巧?就在纸糊的社火灯笼里。女孩子家美不美?就在社火的载歌载舞里,就在一声声社火曲子里。对个人的期许,对未来的期盼,都在农村的传统节目——耍社火里得到完美的展现。 可以说,社火是那个时代的标配,没有社火的年是冷清的!没有社火的年是不欢的!社火耍出了那个时代农民最美的风采!时至今日,那欢天喜地,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那万盏灯火,如星星点灯,照亮夜空的情景,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埋藏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好想好想好想看一场那样的社火,不,不是看,我也想参与其间,亮他一嗓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时光慢,过年也慢,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都算年,也都在过年。拜年也慢,一天走一家亲戚是常态,因为家家要吃饭,要嘘寒问暖。遇到几十里以外的远亲戚,那是走一天,吃一天,耍一天,住一天,来回至少三四天。那像现在,三天年!早早的开始,早早的结束,草草的收场。没有了锣鼓喧天,没有了欢声笑语,没有了熙熙攘攘。只有那一排排的灯笼,一树树的火树银花,在无人的夜,静静的透着冰冷的光,提示人们,这是过年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大家都拼命的挣钱,物质是极大的丰富了,可是年味却大不如从前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就像过一个比较长的双休日一样!我不由得想,过年的意义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很怀念过去的欢年,物质是不足的,精神是丰盈的,口袋是空空的,欢乐是满满的。礼物是淡淡的,情谊是浓浓的!</p><p class="ql-block"> 朋友,你是不是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的年,从农历腊月就开始了。对于猪呀鸡呀这些家禽来说,腊月是一道坎儿,是生死月,熬过去,就又活一年。熬不过去,都成了案板肉。杀了猪,一般会给亲房邻居 送一块,一来是风俗,增进关系,二来也给没猪杀的孩子尝尝鲜。对于男孩子,猪尿胞那是最爱,被制作成皮球当足球踢。但没人制定比赛规则,可以比谁踢的高,踢的远。可以三五成群的踢,图群乐乐,也可以一个人边走边踢,独乐乐。对于女孩子,用最鲜艳的公鸡的毛制作成毽子踢,那是最有趣的活动了,能一口气踢它几百个,那就是人中凤凰了,简直神一样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住(土话,做的意思)豆腐、酿麦酒、置办年货,那是大人家的事儿,自不必多说。沓(土话,蒸的意思)馍馍,对女人是一种考验,尤其对年轻媳妇,蒸不出一锅锅花能能(土话,色香味俱全的意思)的馍馍,那是非常丢人现眼的事。不会蒸馍馍,咋办?请老媳妇手把手的教呗!哪像现在,新媳妇那管蒸馍馍这等“小事“。如果一定要管, 那也是过年馍馍咋办?买呗!</p><p class="ql-block"> 给孩子弄新衣服是愁煞大人们的一件事,尤其对于家里穷,孩子多的家庭,过年衣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手里没有余钱,也不能不让孩子没一件新衣服穿,娜咋办?只能从自家口里省了,把猪肉卖过一些,把那几只公鸡拿集市上卖了……。小时候,能穿上“三面新“(面子新,里子新,棉花新)的棉袄袄,再加一个崭新的外套,尤其对女孩子来说,那是最幸福和扬眉吐气的事,一个正月,不,是一整年心里都是喜气洋洋的!</p><p class="ql-block"> 过年,是必须要拜年的。拜年是一年最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亲戚,长辈,不拜年那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小时候交通工具少,最好的就是自行车,那也少的可怜,一个300多户人家的村子,有自行车的就那么一两户,比现在的“宝马“还金贵,你还能指望拜年骑上它,做梦去吧!拜年一般是提前约好的,尤其对二三十里路外的远亲戚,我们三五成群,一同出发,一路说笑,一路打闹,走几十里山路一点也不觉得累。那像现在的孩子,出门走一二里路,一步三回头,什么情况?等车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拜年的礼物品种也很少,就那么简单的几种,罐头、烧饼、麻糖(麻花)、挂面。拜年是一种风俗,也不讲究拿什么,家里有什么就拿什么。我们小孩子最爱拿烧饼拜年,因为走山路,冰天雪地的,常常摔跤,这东西摔不烂!还有就是罐头,容易摔烂,摔烂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的给咪西(吃了的意思)了,到亲戚家说一下,同行的附和说一声,算是证明。亲戚也不责怪,拿不拿东西都无所谓,关键是过年互相走动,图个热闹。毽子钱(新钱,拜年时给孩子的零钱,我也没搞懂,为什么叫毽子钱,我想应该写成见子钱吧)人人都有份(包括那个把罐头摔坏了的毛孩子),钱不多,多则1元,少则1毛钱,但得了钱都乐呵呵的,也算是对磕头拜年时的最好奖赏吧。这些毽子钱归我们孩子私人所有,完全由我们自主支配。大人也管不了,想管也管不着,因为“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更重要的,我们结成了联盟,守口如瓶,亲戚给没有给毽子钱,给了多少,怎么花了?谁也不能告密,即使被大人“拳打脚踢“和“严刑拷打宁死不承认。因为我们都明白,过年期间,大人是不动“粗“,不动手打人的。最多受几句“你这几天肉跳呢,我给你攒着,等过完年一块儿算账!“。“算账“就是秋后算账的意思,管它哪一天算账,只要当下不挨打就万事大吉。如果运气好,等过完年,大人一忙乎,早把“算账”的事给忘了,不是就躲过去了。万一躲不过,哪一天“犯了事“,被新账旧账一块算时。我们也有“预案“,一是跑,二是找上级领导(爷爷奶奶庇护)。大人打娃娃,一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嚷一嚷就过去了。于是,亲戚给的钱都去了小商店,换成了洋糖、大炮一类的,被我们很快就挥霍一空了。</p><p class="ql-block"> 过年看戏也是必不可少。大人看戏,白天看,晚上看。尤其是老人,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是讲起戏来头头是道,那一折戏没唱好,那一折省了一段,一眼就能发现,所以戏班子不敢偷懒。对于我们孩子,只听到一个腔调 ,就是吵!唱的哪出戏?我们根本不关心,因为我们的心思在耍上,滑冰溜、看篮球、打雪仗……那是我们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耍社火,那是一年最热闹的事儿。女人家的手巧不巧?就在纸糊的社火灯笼里。女孩子家美不美?就在社火的载歌载舞里,就在一声声社火曲子里。对个人的期许,对未来的期盼,都在农村的传统节目——耍社火里得到完美的展现。 可以说,社火是那个时代的标配,没有社火的年是冷清的!没有社火的年是不欢的!社火耍出了那个时代农民最美的风采!时至今日,那欢天喜地,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场面,那万盏灯火,如星星点灯,照亮夜空的情景,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埋藏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 好想好想好想看一场那样的社火,不,不是看,我也想参与其间,亮他一嗓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前的时光慢,过年也慢,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都算年,也都在过年。拜年也慢,一天走一家亲戚是常态,因为家家要吃饭,要嘘寒问暖。遇到几十里以外的远亲戚,那是走一天,吃一天,耍一天,住一天,来回至少三四天。那像现在,三天年!早早的开始,早早的结束,草草的收场。没有了锣鼓喧天,没有了欢声笑语,没有了熙熙攘攘。只有那一排排的灯笼,一树树的火树银花,在无人的夜,静静的透着冰冷的光,提示人们,这是过年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大家都拼命的挣钱,物质是极大的丰富了,可是年味却大不如从前了,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就像过一个比较长的双休日一样!我不由得想,过年的意义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很怀念过去的欢年,物质是不足的,精神是丰盈的,口袋是空空的,欢乐是满满的。礼物是淡淡的,情谊是浓浓的!</p><p class="ql-block"> 朋友,你是不是有同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