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我的生日。心中却有些闷闷的,常言道,“儿女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就此,再次想起了母亲和父亲。再一次打开老照片,回忆着母亲的故事。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然而,母亲的音容笑貌时不时会在我眼前浮现。</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父亲是1954年结的婚。父亲是名军人,参军后一边修着成都到阿坝州的公路,一边剿着土匪进入阿坝州,在古老的松潘古城和母亲相识,并且结婚。</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位非常勤劳、善良、开朗、果敢、外表严励而内心柔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母亲一生在辛苦劳累中抚养了我们兄弟姊妹五个,为我们付出了全部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父亲婚后不久就随父亲的工作调动离开了家乡,很多年都没有回去过。</p><p class="ql-block"> 母亲非常能吃苦。记得母亲曾说过,由于父亲的工作经常调动,在一个地方呆不了几年,就又会调动到另外的地方去了。1957年底父亲又从米亚罗(杂古脑)调往黑水县,母亲背着满月不久的哥哥,随着父亲一路骑着马,翻越海拔4450多米的哑口山(又名雅克夏雪山)。一路的艰辛只有她们那一辈人才能体会得到。</p> <p class="ql-block"> 母亲很坚强且决断。说到母亲的坚强和决断,还是1967年,我们随父亲从马尔康来到红原县。</p><p class="ql-block"> 红原县是1960年由周恩来总理为纪念红军亲自命名的县名。红原县为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无明显四季界线,气候偏冷,春秋短促,长冬无夏,热量低。年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6℃,海拔在3504米,气候恶厉,每天下午4点准时刮起大风,气温下降,晚上一觉醒来,床下面起会结起一层白霜。</p><p class="ql-block"> 红原县城周边没有森林,也没有木材生火取暖,人们烧的都是草煤和牛粪。全家人刚到红原,根本适应不了,母亲看着五个年幼的孩子十分心痛,为了子女过得好一点,三番五次去找父亲的领导,说什么也不愿意呆在县城里。在母亲强烈的要求和坚持下,父亲被安排到了小气候环境相对好一些的刷经寺区工作。历史上刷经寺区曾是嘉绒梭磨土司聚会、祈神、印刷藏文经书的地方,故名“刷经寺”。</p> <p class="ql-block"> 母亲很勤劳。由于父亲的工作经常都会调动,母亲随军也就没有正式的工作,全家仅靠父亲的工资维持生活。因为,家里孩子多,开销也大,所以,家里经济时常入不敷出。母亲为了帮补家用,只能每到一个地方就去找些临时工作。</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1967年,我们家搬到红原县刷经寺区居住后,母亲到阿坝州制药厂做季节性临工,每天都干着十分繁重的劳动。制药厂就在家的山坡下,母亲干着活,还要照看着五个年幼的子女。母亲经常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奔走在干活和家庭的小路上。</p><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父母,也为减轻一点母亲的负担,哥哥(不满12岁)和我(不满10岁)利用放学和假期,上山砍柴、背柴回家,除了能够保证家里生火做饭取暖所须之外,还能背些柴买给一些单位食堂,挣点钱帮助母亲。经常看到的是母亲拖着疲劳的身体,既要外出作工,又要照顾家里。</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家的外面有一片土地 ,属于部队所有。父母找到部队留守处,要来一亩多的土地。春天种上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秋天收获后诸存在地窑里,能解决全家整个冬季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1970年我们又随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映秀水电六局。母亲又去作工,干的是抄制炸药的工作,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步行到好几公里外的一条小山沟里上班。抄制炸药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然而,母亲每天回家都是疲惫中还带着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 母亲很严厉也童心未泯,退休后时常在她孙辈前面炫耀,如何用“鸡毛掸子抄肉丝”管教我们五兄妹的故事,甚至把我小时候调皮不听话,被母亲用针扎过耳朵的故事也当笑话讲给他们听。母亲对子女教育十分严厉,我们小的时候,五个子女只要有一个人犯错,母亲就会把兄妹几个排成一队,从大到小每人都送上一盘“鸡毛掸子抄肉丝”。母亲的管教比父亲严厉,都是实打实的,而父亲则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所以,都怕母亲而不怕父亲,但是,反而对母亲更亲近一些。</p><p class="ql-block"> 虽说“鸡毛掸子抄肉丝”不太好吃,但是,牛奶白糖泡米饭却是我儿时吃过最香最甜最好吃的饭。直到现在我还会偶尔吃吃。</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父亲退休以后的退休金都不多,然而,母亲在亲朋好友面前经常会幽默地说:“我不缺钱,因为我有五个存折,随时可以取款”。可是,在母亲的有生之年中,却很少享用这五个存折。多么想母亲能更多的使用这些存折,更多的享受生活。</p> <p class="ql-block"> 母亲怀有强烈的思乡情。母亲离开家以后的几十年里,很少有机会回娘家。因为,第一是当年整个阿坝州的道路交通十分不便,第二是子女们年龄尚小,诸多不便使得母亲难以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1967年7月左右,母亲离家十几年后,第一次带着未满周岁的小妹回到老家。临出发前母亲非常高兴,几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看得出这是母亲渴望了多少年的心愿。以后,母亲又是很多年没能回去。</p><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同一年当中,小姨和外公相继离世,母亲十分悲伤,整天以泪洗面,知道母亲很想很想回去。然而,遥远的距离,交通的不便,家中的状况最终没能实现母亲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直到1990年以后,我们都长大了,成家了,加之进出阿坝州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了,我们兄妹才陪着母亲陆续回过几次老家。记得母亲平时坐车是会晕车的,但是,母亲每一次回老家却总是不会晕车,也许是思念家中的父母及亲人,也许是回家的喜悦吧。</p> <p class="ql-block"> 母亲非常勤俭节约,省吃俭用,但也从来不亏待我们。记得在刷经寺区生活的几年,是我童年时光最美好的日子。上山砍柴、割草、抓鸟、掏鸟窝、小河边摸鱼、山坡上挖人生果。总是可以自由自在玩耍。最好吃的还是牛奶泡米饭和人生果米饭。每当我和哥哥上山砍柴回家,母亲总是把买回来的牦牛鲜奶热煮好,放上白糖泡着米饭吃。牛奶泡米饭是我记忆中最好吃的饭,直到现在我也会吃吃牛奶泡饭。人生果煮米饭是我们家常吃的。秋天,我们兄弟几个会在山坡上去挖人生果,或生吃,或晒干以后煮饭,十分美味。</p>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父亲相继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虽然我们兄弟姊妹每年春节都会团聚在一起,平时也会时不时在一起聚聚。但是,从自己内心觉得还缺少了些许温暖。没有了母亲的家,家就缺少了中心,没有了父母的家,家就缺少了凝聚力。父母在家才在。</p><p class="ql-block"> 多么想让时光倒回去几十年,多么想再让母亲来一盘“鸡毛掸子抄肉丝”,多么想多陪着母亲往返几次松潘古城她的老家,多么想陪着父母多到祖国各地好好的游玩几次…。</p><p class="ql-block"> 不过,请爸爸、妈妈放心吧,我们兄弟姊妹一定会团结、和目相处,我们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