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说新衣

阿敏

<p class="ql-block">  随着年岁的增加,过年越来越存在记忆的两端,一端是当下,一端是过往。</p><p class="ql-block"> 先从新年穿衣说起吧,长大后的我们并不专门在新年为自己置办衣服。过年了,挑几件平时满意的,显得整洁得体即可。当下很少有人会为你在新年的穿着品头论足。人们抱怨年味越来越淡,新衣失去过年的标志,也是重要的缘由之一。</p><p class="ql-block"> 把时光反转到物资贫乏的过往,那时自己还是稚气顽皮的少年,春节穿衣是过春节的重要内容,于是显得分外隆重。大年初一,放过鞭炮,吃完饺子,就跟着大人,到宗亲和近邻长辈家拜年,互相一照面,第一互相比的就是身上的新衣。这些长辈也乐呵呵的,对孩子的穿着会点评几句,得到夸奖的别提多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穿新衣,迎新年。我们家五个孩子,为孩子们做新衣是一件大工程。离过年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盘算,过年时家里人该穿的衣服、鞋帽,往商店里去的频率就明显多了起来,哥哥和我,男孩子的衣服颜色可选的不多,外衣以兰、黑、绿为主,但颜色最好有区别。内穿的棉袄,棉裤,不讲究颜色,考虑的是保暖。而姐姐和两个妹妹的衣服,主要选花色图案,合意的不常能碰到,隔三差五去店里碰碰运气,成为母亲们的一大乐事。</p><p class="ql-block"> 做衣服先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姐姐长大,母亲有了帮手。</p><p class="ql-block"> 那时买不起成衣,主要以在家里缝制为主,以村子里开的小店缝制为辅。做衣前,妈妈会说她的想法,每个人穿什么衣服,在和我们商量中,已基本有了方案。</p><p class="ql-block"> 母亲、父亲会带着我们一起去选布料,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能省略。买来之后,母亲和姐姐就开始忙活起来,裁剪、缝制,一针一线。改借著名的诗句,来形容下母亲做衣的心情吧:慈母手中线,子女身上衣,临春密密缝,意恐不尽意。在孩子们的期盼和关注中,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件件衣服,在母亲和姐姐的手里渐渐成型,这份喜悦看在眼里,喜在眉梢,藏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和小伙伴们聊天,春节的新衣,是热闹的话题。有心眼的,决不会一股脑把话说尽,透漏点儿进展,保留点儿秘密,为的是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有个崭新的亮相。</p><p class="ql-block"> 试穿、修改,一件件衣服,次第做好。妹妹爱美,有次试穿后竟不愿意脱下,要多穿一会儿,让家里人都看看。母亲说脱下来吧,免得不小心弄脏了,过年时少了喜兴劲儿。在妈妈的帮助下,妹妹把衣服叠放整齐,放入柜子里。由于有樟脑球,衣服会染上一丝香气,那股味道,就是新年新衣特有的香。</p><p class="ql-block"> 年要来了,母亲的活紧赶慢赶,总算在年前的十几天收尾。静静等待,数着,盼着,想象着新春里和男男女女都穿着新衣的样子。这企盼,甜甜的,过年,准备新衣的过程,就是一份幸福渐渐叠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当下的人,很少提过年的新衣了。平时穿的衣服,都比过去的人们过年要漂亮时髦不知多少倍。走在街上,走在办公楼里,走在公园,看到的衣服都是一道道美的风景线,过年穿新衣的喜悦,不属于当代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