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天腌制的腊八蒜翠绿辛辣,配上正月的饺子,那才爽口。柴火灶,大铁锅,精心挑选的黄豆、绿豆、红小豆、黑豆在沸腾中欢快的舞动。穿着粉红外衣的花生粒,黄澄澄的小米,红彤彤的大枣也都不甘寂寞。“大火转小火,慢慢熬!”几十年后的今天,我才真正懂得一字不识的奶奶这句话有多么的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 二十三过小年,无比单纯的我们相信灶王爷“吃了”又甜又黏的糖瓜,一定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孩子们小心翼翼舔了一口又一口,一个不小心,就粘了牙,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扫房子。大人们搬桌子,抬柜子。我们负责把瓶瓶罐罐,各种小零碎清理出屋子。一张旧报纸折成帽子,一把笤帚帮上木棍,满屋子尘土飞扬。我们兄妹围着父亲笑:“爸爸成白眉大侠了!”</p><p class="ql-block"> 二十五,蒸馒头,也是大人小孩齐上阵。母亲和面,我们揉面,父亲烧火。一团毫无生气的面,经过母亲灵巧的手,变成笨笨的小猪,展翅欲飞的小鸟,还有各种花样的枣花馍。</p><p class="ql-block"> 家家户户搓麻花,炸麻叶。马莲,丸子,炸红薯也都是正月里熬菜必不可少的食材。三五家邻居挨个排着顺序,今天你家,明天我家,热热闹闹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能穷一年,不穷一节。没有剔除骨头的猪肉,放上一把大料花椒,炖上几个小时,沁鼻的肉香味偷偷溜出了屋子,飘过墙头,醉了我们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吃过了小年的饺子,就缠着母亲要新衣服。鲜艳的红袄,海军蓝的裤子,黑色条绒布鞋,都是母亲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针一线用心缝制。把它们叠的整整齐齐,放在枕头边上,就等初一天不亮早起穿上新衣服给长辈磕头拜年。</p><p class="ql-block"> 两毛钱一挂的小鞭,舍不得一次都燃放了。小心翼翼一个个拆下来,点着一根香,“啪”的一声,清脆的鞭炮声吓的大公鸡蹦蹦跳跳躲进了窝,小花狗则像发射的火箭,快速钻在桌子底下不敢出来。</p><p class="ql-block"> 各家各户的对联都是手写的。二叔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却写得一手好字。每到一家拜年,孩子们总是争先恐后的大声读人家大门上的对联,大人们借此机会来考验看哪个孩子认字多,就认为哪个孩子长大会有出息。</p><p class="ql-block"> 最喜欢初二跟着父母去姥姥家,因为心里早就惦记姥姥给发的压岁钱。姥爷是做小生意的。他的宝贝木头箱子里有我们喜欢吹的响哨,气球,还有小白兔奶糖。趁姥姥忙着做饭的功夫,我们偷偷把姥爷的箱子打开,祸害个够。</p><p class="ql-block"> 七大姑八大姨,一圈亲戚走下来,离元宵节也就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元宵闹红火各村都是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震天的锣鼓,喜庆的秧歌,威风八面的耍龙舞狮,踩高跷,滑旱船……要多热闹有多热闹,观看红火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壮观的很。</p><p class="ql-block"> “卖汤圆,卖汤圆!这里的汤圆是圆又圆!”春节晚会中的这首歌,让生在北方长在北方的我们尝试汤圆的糯米香味,丝丝甜味。相比较而言,我们还是更喜欢吃饺子,不是还有那么一句话:饺子就酒越吃越有!</p><p class="ql-block"> 年味的最高潮在是在月圆之夜,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为我们带走了一年的烦恼和不如意,绚丽夺目的烟花又给我们来年新的希望和梦想!</p><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貌似一个样,似乎又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