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过年是种寄托,那么贴春联毫无疑问就是这种寄托最好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 从记事起,我家所有的春联都是老爸亲自写的。一如往常,腊月还未过半,老爸就早早的买来红纸金粉,在那间近40年的陋室里,将他对来年的期许毫无保留的泼洒在墨色里。这个习惯从他还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时就俨然形成,且一写就是50多年。听老妈讲,当年在老家,每逢春节老爸都会在门口支起一面桌板,为左邻右舍义写春联。后来进城写的少了,可他写春联的习惯却从未改变,一直坚守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写春联绝对是个细发活,除了内容要苦思冥想,斟词酌句,操作起来也相当复杂,不仅要早早的熬好浆糊,还得用细线将红纸根据需要一张张裁好。当人们用扫帚骨朵将涂抹均匀的对联贴上门楣和树身,就好像完成了一桩盛事,充满了仪式感。而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了,春联也成了可供选择的商品,虽然贴春联的形式还在,但昔日的那种年“味”儿和厚重感却很难再找寻回来。老爸的这份坚持,或许就是为了留住这份真切,守住这份初心和传承吧。</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场大雪到来之前,老爸就独自一人将老家亲朋好友的对联悉数写了出来,沾满墨香的对联铺满了诺大的小屋。本想着早早的将分卷好的对联送回家乡,可连日的降雪让思乡的老爸平添了些许惆怅,做儿女的知道他怕这风雪阻隔了他返乡的路,无法亲自将这新桃换旧符,所以当我们姐俩约他二十八一同回家时,他连连说“中”,那激动的言语将他的的喜悦之情展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 伴着午后的暖阳,我们一家老小踏上了返乡的路。一路上老爸握着春联沉默不语,近乡情怯,对于年过七旬的他来说,更多的是想去感受疫情间这段难得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 小院里,旧日的春联早已被这四季的风雨侵蚀的没了颜色,纵然依稀可辨也是破旧不堪。在老爸的指挥下,一家老小用拖布将昔日留存的灰尘和痕迹一一抹去,而后小心翼翼的将蘸满了老爸心意的对联张贴上去。老家门框较高,大人孩子不得不搬来竹梯,扶的扶、递的递、粘的粘,相互配合着将院里院外的对联粘的服服帖帖,就连大门口那棵和我同岁的大杨树也粘上了“和气致祥”,映衬着“家和万事兴”的门匾显着格外喜庆。</p> <p class="ql-block"> “大地春风温我宅,中天丽日到我家”,贴完春联的小院,处处洋溢着新年的气息,端坐在石台旁的老爸,看着儿孙在小院里打闹嬉戏,目光所及皆是欢喜。这春联一贴,不仅解了他的乡愁,也暖了他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