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乡的年味

张轲涵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济南市莱芜陈毅中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36级15班 张轲涵</span></p> <p class="ql-block">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王安石的《元日》有没有让你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呢?那么年味是什么呢?或许我们很难得出统一的答案。因为它并没有准确的定义,它只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说,年味是儿孙承欢膝下的温情;是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思念;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情怀。</p> <p class="ql-block">  爸爸妈妈说,年味是停靠和重整;是忙忙碌碌的充实感;更是魂牵梦萦、触动心弦的童年回忆。</p> <p class="ql-block">  而我心目中的年味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寒假跟随我一起找寻家乡的年味吧。</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喜庆的味道。如果要给年味定义一个颜色,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红。</p> <p class="ql-block">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想年味也应该从传统中寻找。</p><p class="ql-block"> 或许年味是美食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过小年,吃糖瓜,这是为了取个吉利。在我的家乡莱芜,陈楼糖瓜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的糖瓜,承载着人们对年味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冰糖葫芦,那红色的果实代表着红红火火的前景;串成葫芦状的山楂代表着福气利禄滚滚而来。</p> <p class="ql-block">  年糕更是年味的体现。吃年糕不仅仅是吃这种美食,更因为它有着很好的寓意,表示着“年年高”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还有很多其它的美食呢。比如枣馒头、花馍馍、捏面人、糖画等等都把年味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或许年味就是一种习俗,一种传承。</p><p class="ql-block"> 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有扫房子的习俗。寓意除尘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忙碌的味道。备年货、送年礼是全国人民的“过年必备”。过年期间的春联,福字,新衣都需要提前准备。显然办年货是中国人过年节的一项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团圆的味道。看那涌动的“春运”人潮,团圆始终是那份不变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责任的味道。疫情形势下,需要我们就地过年。不给国家添麻烦是我们每个人心底里对家、国最深沉的爱。</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文化儿味。浓浓的墨香里,蕴含着浓浓的年味儿;鲜艳的中国红寓意喜庆、和谐、吉祥。春联是中国年的文化标志。年画,福字,窗花同样有着装点,祈福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寄托的味道。除夕下午,大家一起到祖坟给逝去的先人烧纸,把累积的哀思,又一次寄托在一堆燃烧过的灰烬之中……</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团聚的味道。年夜饭吃的不仅仅是美食,是团圆,是幸福,是吉祥,是欢乐,是健康,……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陪伴和怀念的味道。春晚,承载着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看春晚似乎已成为一种仪式、一种习惯,没有它总觉得少了一份年味。春晚也早已不只是一场晚会,反而更像一位陪伴多年的老友,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守岁既是对逝去的岁月的留恋,也是对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祝福的味道。压岁钱则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p> <p class="ql-block">  年味是在超市听着上头的神曲。年味是各大软件抢红包的兴致。年味是电话网络拜大年的便捷……</p> <p class="ql-block">  年味儿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地变化着,但千变万变亲情不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始终不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对过年的美好憧憬和萦绕在心中的真情也永不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指导老师:郭永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