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大同县第三中学建于1956年,当时校名为大同市第十初级中学校(校址在千千村,简称大同十中)</b></p><p class="ql-block"><b>一、大同市雁北专区隶属简介:</b></p><p class="ql-block"><b>大同雁北专区原属山西省管辖,1949年1月划归察哈尔省,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离开山西省三年零十个月的大同、雁北专区复归山西省,大同为省辖市。</b></p><p class="ql-block"><b>二、学校排序:</b></p><p class="ql-block"><b>1949年5月,大同和平解放,教育工作步入了正轨 ,上世纪五十年代学校重新布局。</b></p><p class="ql-block"><b>1952年11月,大同复归山西省为省辖市,同年年底,大同市下发文件,将大同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大同第一中学,大同第二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大同第二中学;大同初级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中学;大同女子中学更名为山西省大同女子中学。</b></p> <p class="ql-block"><b>195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学校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在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必须相应地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和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并且统筹安排改善中等教育的布局。大同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于1955年决定又在城北和口泉增加了两所中学,城北中学成了大同市第四中学,口泉临时在一个叫“千佛寺”旧庙作为临时校舍 ,1956年9月正式命名为大同第六初级中学校(简称大同六中)。</b></p><p class="ql-block"><b>1956年底,为了区别完全中学与初级中学,报请山西省教育厅改校名,并对新建学校命名。</b></p><p class="ql-block"><b>更名与命名后学校名称为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大同第二中学校(前身为初级中学);大同第三中学校;大同第四中学校;大同第五中学校(前身是女子初级中学校);大同第六中学校(口泉)。以上这六所学校就是1956年教育部门办的两所完全中学和四所初级中学。</b></p><p class="ql-block"><b>接着又在西韩岭建成了大同第七初级中学,在云冈建成大同第八初级中学。大同第九初级中学(怀仁),大同第十初级中学(千千村),大同第十一初级中学(水泊寺),大同市第十二初级中学(怀仁金沙滩),大同市第十三初级中学(新荣)。</b></p> <p class="ql-block"><b>三、196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为适应调整,行政区域有所变更。</b></p><p class="ql-block"><b>(一)1964年11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市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撤销古城区、怀仁区,恢复大同县、怀仁县由大同市领导。大同县以大同古城区的行政区域为大同县行政区域,县治设在大同市。怀仁县以大同市怀仁区行政区域为怀仁县行政区 ,县治设在怀仁镇。</b></p> <p class="ql-block"><b>(二)、1965年9月将大同县与怀仁县划归雁北专署领导,在行政区域调整时,九中、十中、十二中、十三中随隶属县划出 ,除大同市内一至五中外,其他学校改序数命名所在地名称,大同市第十初级中学更名为大同千千村中学。</b></p><p class="ql-block"><b>(三)、1969年至1971年,大同千千村中学改名为大同县农技学校(招收专业:畜牧、机电、农林)。</b></p><p class="ql-block"><b>(四)、1971年底更名为大同县高级中学(大同县第一所县立高中,学制二年),全县通过考试招生,择优录取。</b></p><p class="ql-block"><b>第一届全县招生四个班,每班45人(高一班至高四班)。</b></p><p class="ql-block"><b>第二届两个班,高五、高六,招生周期四、二、四、二制。</b></p><p class="ql-block"><b>(五)1972年,大同县行政机关由大同市搬迁到新建县址西坪镇,这时西坪成了大同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址西坪新建中学命名为大同县第一中学校,其后把周士庄社办中学更名为大同县第二中学校。大同县高级中学(千千村)更名为大同县第三中学,他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由一变三。</b></p> <p class="ql-block"><b>四、1971年到1978年,大同县由千千村一所高中发展至西坪、周士庄、许堡四所高中。上世纪80年代,大同县第三中学列为全县第一所重点初中。</b></p><p class="ql-block"><b>随着时代发展,由于千千村交通不便,大同县第三中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b></p> <p class="ql-block"><b>五、文革中学制与招生。</b></p><p class="ql-block"><b>千千村中学从1956年建校招生到1965年共招收29个班,(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毕业称老三届)</b></p><p class="ql-block"><b>(一)、1968年文革中,全国开始试行新学制,小学由六年缩为五年(一到五年级)中学为四年(初中六、七年级,高中八、九年级)当时称九年一贯制。</b></p><p class="ql-block"><b>(二)、1970年3月,根据上级部门发文《关于中小学学制缩短和实行春季招生的通知》要求,县、市、区中小学从1970年起,每年春季作为学年的开始,实行春季招生。</b></p><p class="ql-block"><b>(三)、1973年3月起</b></p><p class="ql-block"><b>1、城市试行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称五、三、二)十年分段学制。</b></p><p class="ql-block"><b>2、农村实行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称五、二、二)分段学制。</b></p><p class="ql-block"><b>此年开始改春季始业为秋季始业。</b></p> <p class="ql-block"><b>六、1970年大同县行政区域调整,县址由大同市搬迁到西坪。</b></p><p class="ql-block"><b>1970年11月,在大同千千村中学开会宣布:大同县行政区域进行调整,</b></p><p class="ql-block"><b>(一)、将大同县西北部的新荣、镇虏(今户部)西村、上深涧、得胜堡(今堡子湾)、拒墙、花园屯、镇川等九个公社划归大同市成立北郊区。</b></p><p class="ql-block"><b>(二)、将大同县的河头公社划归怀仁县。</b></p><p class="ql-block"><b>(三)、将阳高的许堡、册田、阁老山三个公社划归大同县。</b></p><p class="ql-block"><b>(四)、将大同县党政机关办公地址选址在西坪公社西坪村东。</b></p><p class="ql-block"><b>1971年开建,1972年由大同市内正式搬迁到西坪。</b></p><p class="ql-block"><b>(习惯称千千村中学)大同县高级中学命运发生了转变,逐步退出历史舞台。</b></p> <p class="ql-block"><b>七、大同县三中历史作用(习惯称千千村中学)</b></p><p class="ql-block"><b>(一)、从建校到上世纪80年代,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各方面的人才。</b></p><p class="ql-block"><b>(二)、千千村当时地处大同县中心地带,大同县党政机关举办大型会议、干部培训、教师培训等重要会议的主办场所,有住宿,有食堂,有会议室。</b></p><p class="ql-block"><b>1970年大同县行政区域调整就在千千村中学宣布的。</b></p><p class="ql-block"><b>这是看到张奋老师《大同县三中旧址重游记》有感而发,收集整理的草稿,内容有些零乱,供大家参考,文中有与历史有出入的,请读者指出、修正,以便更翔实记录大同县三中发展过程,有落掉的内容,请大家补充……</b></p><p class="ql-block"><b>贺崧山于2022年2月2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