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院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院子兴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有近千年历史的村庄中最普通的一座农民宅院,也是彰显农村改革开放显著成效的几乎最小的一个社会细胞单位。但对于这座宅院的主人来说,这里记录着他的青春岁月和半世沧桑,人到中年时则随儿子长住四线小城,岁月流逝,但沉淀下的酸甜苦辣的人生记忆却永远堆积在他们的心头。永远割舍不断的是与这个老院子培养起来的千般情丝万缕柔情。前几年,年逾七旬的他们又将有点破败的院子整修一新。老院子也记录着第二代主人的青涩过往,这里有他童年的欢乐,少年的烦恼。老院子还是这家第三代主人的根脉所在,这里刻有他父祖辈的美好岁月的精彩片段,过年过节这一短暂的寻根之旅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从某种程度上讲,这里是他心灵的圣地,他来一次就应该是真诚的朝圣一次,只要还有这个老院,他心中的那份虔诚就永不泯灭……</p> <p class="ql-block">院中的北屋及东西配房若隐若现着岁月的印痕,但院中的脆枣树、柿子树、石榴树,却是掩不住的四射活力和勃勃生机。它们已脱离了细枝纤脉的柔弱和青涩,也没有老树的雍容和老态。一棵棵都正值青春韶华,树干挺拔,枝条俏丽,傲立在早春的微寒中。那报春的精神风采压了残冬半个头,只需一夜东风,就会惊艳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回忆更像一枚枚钓钩,自在时碧溪垂纶,烦恼时独钓寒江,还可像现在一样,于故乡庭院中一边徜徉慢步,一边将无数钓钩抛进岁月的海洋。时光长河的一条条游鱼不时将我的心铃敲响。一阵阵欣喜随回忆的大潮涌来,心海起伏荡漾,一种幸福绵柔的感觉一会儿涌上波峰,一会儿汇聚浪谷。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仿佛穿越千年时空与中国第一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了精神交流,但实在是没有陶公的文学之才,只能化用两句古诗为汹涌激荡的一腔激情寻求一个突破口:人生之乐乐何如?荷锄采菊度春秋!</p> <p class="ql-block">庆幸地是我还有故乡,还有这么一个小院来寄托我的精神和肉体,我的儿子还能来此寻根。不幸地是已经有很多人失去了他们的故乡家园,只能在水泥丛林里倚闾望乡了!也许几年、十几年后,我也会失去这个家园。那是我不能左右的,但绝不是我心甘情愿的。我个人的短见是:原址之上统一科学规划布局,自主翻新,特殊情况政府扶持。蓝天之下,还是这片沃野,还是一片片自然村庄,还是一座座农家小院。时代带着农村一块跑,而不是掠夺和毁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拆迁让农民上楼,为什么说是毁灭和掠夺?也许用词太过。但你们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事实:所在地不是城市郊区,也没有任何村办企业,农民依然靠种地谋生,但被上楼后连种地都种不成了,农业机械没处放,养鸡养鸭的小自然经济随之凋亡,同时增加水费电费物业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幸福指数极具下降,如果有人问“您幸福吗?”他们会骂你八辈祖宗!拆掉一个自然村,腾出一部分土地指标,指标被倒卖后产生的利润与本村老百姓还有多大联系?还有一毛钱的关系吗?打土豪后分给他们的土地才多少年?放下这些不说,产生的现金利益终归是有限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是短见是吃子孙的绝户饭,是高额借贷!这种愚蠢的代价迟早要还的!最主要的是它换不来农村经济的永续发展!几千年形成的自然资源被全盘端掉,一铲推平是绝对不对的,就像改革一样,改革是必须的,但必须是因地制宜,符合现实国情的,全盘西化早就被证实是极端错误的。这种极端的做法放在农村也是错的,一刀切不适用于乡村建设,一村一策也不为过。近百年前,我们就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土地矛盾,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斗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法宝;群众路线是我们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在牵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上怎么能脱离群众不问计于民呢?</p><p class="ql-block">强拆强并强搬也破坏了人文生态,千年百年的村庄都有一定的向心力凝聚力,这一个个力量是从属于民族凝聚力的,推倒放平一个村庄后,也铲断了这个村庄上千年或上百年的根脉,树倒猢狲散,各自飘零,谁顾谁呀?不管是过得好还是过得不好的,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现在有多少人身似浮萍啊?这种灵魂深处的漂泊感直接造成他的灵魂无处安放和寄托,他的奋斗只为他自已,只为这一世。“一辈子不管两辈子事”,“子孙自有子孙福”这些理念成份复杂,一定程度上不利民族事业的长久发展!当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太上纲上线!现实的人口生育率迟续下滑与生活的压迫和错误的导向都有一定关系。祖祖辈辈的窝都给他拆了,又没有能力搭建新窝,穷家破家都没有了,光剩精英们外国的家,富人们城市的家,长此以往,还有国吗?</p><p class="ql-block">假设土地流转的好,实际情况是农民就成了雇农,大承包人成了地主,虽然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性质还是集体所有,但实际生活就是地主与雇农的生活。长此以往,新的社会矛盾就会出现。</p> <p class="ql-block">好在强拆这股风有点收敛,又提出了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承包地也附加了股权证。但农村建设还是呼唤实是求是的调查研究,盼望类似《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样因地制宜的好方法好方案。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孤独的呼唤,是一种被遗忘被漠视的哀豪!盼望着被抱团发展,盼望着和时代捆绑在一块,不喜欢挽着他们的胳膊又捂住他们的眼睛,坑他糊弄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