鄫国故城

杨树林

<p class="ql-block">鄫国故城遗址,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向城镇鄫城后村与鄫城前村之间。鄫亦作“曾”、“缯”,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14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鄫国故城遗址等文物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鄫国历史 <p class="ql-block">让我们看一看鄫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少康中兴夏室后,封次子曲烈于缯地(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西北),曲烈于缯关建立部落方国,因国境北依沂蒙山区,南接黄淮平原,东西泇水环抱,水源充沛,土地肥沃,适宜桑麻生产,多产丝麻织品“缯”,故名“缯国”。夏代有证可考的部落方国约有30个,缯国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鲁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十二月,鄫国遭到南方淮夷的侵凌,向鲁国求援,鲁僖公不举兵。鄫子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征召各盟国大批役人,赶至鄫国修城池。役人举行暴动,筑城计划中止。</p><p class="ql-block">鲁僖公二十年(前640年)六月,宋襄公欲称霸主,邀滕、曹、邾、鄫等国会盟,宋襄公令邾文公将鄫子绑架,押到次睢之社(今临沂城东北),以祭次睢之神的名义,杀死鄫国国君。</p><p class="ql-block">鲁宣公十八年(前591年)秋七月,鄫国遭到邾国侵犯,鄫败,鄫子被邾国杀害。太子即位,便请求鲁国庇护,鲁国派军队在向邑(今向城)、蔇(今车辋)、次室(今兰陵)等地驻扎,鄫国成了鲁国附庸。</p><p class="ql-block">鲁襄公四年(前569年)春,莒、邾结盟,反对鄫国属鲁。为求得霸主晋国的支持,鲁襄公和鲁国大夫孟献子专程去晋国,请求晋悼公同意鄫国归属鲁国,晋悼公同意了鲁国的请求。同年十月,莒国、邾国从东西两面出兵进攻鄫国。</p><p class="ql-block">鲁襄公五年(前568年)夏季,鄫太子巫和鲁国大夫叔孙豹一同出使晋国,经晋悼公正式批准,达成鄫国归属鲁国的秘密协议。这年冬天,季文子去世,未到国都曲阜或封地费邑安葬,而葬于属于鄫国土地的“西丘”(文峰山),意向诸国宣告,鄫国已成为鲁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鲁襄公六年(前567年)秋,莒国认为,鄫国附鲁是鲁国的兼并和称霸行动,将会危及莒国安全,便乘鄫国不备,派军突然攻入鄫国,因鄫国疏于防备,莒国军队占领鄫国城,杀死鄫子,鄫国灭亡。</p> 曾氏起源 <p class="ql-block">鄫国被灭后,鄫太子巫<span style="font-size:18px;">率众投鲁以避难,聘为卿士</span>,在今平邑县筑武城邑,为纪念故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并叹言:“国之不存,留邑何用?”便去“邑”旁,改“鄫”氏为“曾”姓。</span>传至四世孙为曾参。曾参是孔子72贤弟子之一,著《孝经》,后人尊为“宗圣”。</p> 故城规模 <p class="ql-block">这是故城的东南角,层层的夯土告诉我们城墙的坚固。</p> <p class="ql-block">故城系土城,北城墙长435米,南城墙长455米,东城墙长600米,西城墙长414米。四周城垣断断续续,高低不一,东南角高9.2米,东北角高10米, 西北角已成为平地。南、北城门墙基宽约30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故城的东北角,守城人不在,空余草木深。</p> <p class="ql-block">中间偏西有一高台区,与东城墙相接,东西长300米,南北宽40米,高8米,为宫殿故址,墙基尚存。可以想象当年的鄫王凭栏远眺,指点江山……</p> <p class="ql-block">城墙外的护城河,早已干涸。</p> <p class="ql-block">站在厚重的城墙前,我在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