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出非洲》是为数不多的我会反复观看的电影之一,如同一位老友,不同的时间见面会聊到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初次看这次部电影,我对凯伦充满了评判,我质疑她的选择:对于不合适的伴侣为何不果断地放弃,重新选择?</p><p class="ql-block">那时,生活在我眼里非黑即白,好像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直到某天,我好像脱轨的列车,而这次脱轨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我开始思考,作为女性,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当然这是一个无法用思考来回答的问题。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事情是想不明白的,需要亲身经历。如果几句话能把生活说清楚,这样的生活也是不值过的。即使无法厘清,我们从中提炼饱含人性光辉的片段,把这些片段以绘画、文字、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让更多人感受这份精神的力量,并由此启发自身的成长。这是文学艺术的重要价值之一。通过一部作品与千万人产生情感链接,跨越时空、种族、观念,正是这种链接让我们从有限走向无限。</p><p class="ql-block">这部电影改编自女作家卡伦·布里克森的自传体小说,从文字到影像,如此的跨度并未影响我们对于这个故事的欣赏与回味。在此,我将以电影为基础来聊聊我的观感。</p> <p class="ql-block">富家女凯伦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而与一位朋友匆匆定下婚约。因为奔赴这场婚约,她来到了非洲,开始在这里生活。原本养牛的计划被改成了种咖啡豆,她对此感到气愤与无奈,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她选择了接受。她开始和丈夫一起生活,带着朦胧的憧憬,这些憧憬也在接下来的经历里摔得粉碎。她发现了一个事实:她得负责起所有的一切,无论是农场还是家庭。</p><p class="ql-block">她和丈夫在相处中逐渐建立感情,当丈夫参与殖民地的战争需要物资时,押送物资的重任落在了她的身上。当她蓬头垢面地抵达营地时,男人们都被震惊了。当她沉浸在生活正在朝向理想方向发展的美好中时,疾病给了她意外的提醒。丈夫将梅毒传染给她,她返回欧洲治疗,痊愈后再次回到非洲,这次疾病让她无法生育自己的孩子。没有哭闹,没有责怪,她体面地接受了这样的发生。这次事件在她与丈夫之间划下了一道鸿沟。接着,丈夫在晚会上的出轨行为让她无法忍受,她提出让丈夫搬到城里。这段感情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她因为一场婚约来到非洲,却在这里遇到了她的真爱。他们在火车上遇见,后来她又偶然来到他在俱乐部的房间,看到他一架的书籍,她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某天,她一人在家的时候,他和朋友来家中用餐,听她讲了一夜的故事。第二天清早,在离开之际,他把一支钢笔送给了她,希望她把故事写下来。她在给参战的丈夫送物资的途中又遇到了他,他把自己的指南针送给她,这样她不至于迷路。丈夫搬到城里后,他来拜访她,邀请她一起旅行。在旅行途中,他们经历了许多开心的时光,他们差点遭遇狮子的袭击,与生命危险的擦肩而过让他们放下了顾虑,走到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她经营着农场,他偶尔来访,短暂的相聚时光充满了欢愉。某天,在散步的时候,他提出将自己存放在俱乐部的东西搬来她的房子里,她答应了。他们的关系似乎更进了一步,又好像停留在原地。有天,她的丈夫向她提出离婚,因为他找到了另一位富家小姐,她不情愿地答应了。即便这桩婚姻已经名存实亡,她已有另一位伴侣,但当真的结束时,她感到恐慌,她害怕独自一人的孤独。人生就是这么神奇,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p><p class="ql-block">当风花雪月逐渐退去,爱情的光晕吞没在现实的轮廓里,她和他的差异性显现,开始产生矛盾。他并不愿意进入婚姻,而她期望持久的婚姻,他爱她,以他的方式,并未她期待的样子。她感到绝望,她用愤怒的抗拒表达内心的失落,他反感被控制,他需要极大的自由。一次争吵之后,她提出让他把所有的东西搬出她的房子,他答应了,这段感情走向了尾声,她在非洲的生活也走向了尾声。</p><p class="ql-block">农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可就在这时,发了大火,一切化为乌有。土地因为之前的抵押将被回收,她所有的家当将被拍卖。即便在如此恶劣的状况下,她仍在四处奔走,希望能买下一小块土地供当地土著生活。她见到了新来的官员,在众目睽睽之下,她跪下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得到了官员妻子的口头承诺。他最后一次来到她的房子,空空如也,他承认和她一起生活后他不再是以前的他了,她希望他能帮她做一件事,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希望和他一起跳支舞。告别时,他说周五开飞机来接她。</p><p class="ql-block">她没有等到他,等到的是前夫来通知她他因飞机失事而身亡的噩耗。瞬间,她的世界坍塌了,随着呼吸,又渐渐恢复,无法再回到原来的模样。她把他葬在了山头,之后,她离开了非洲。在她离开后,她开始写关于非洲的故事,写那个她爱过的人。她爱他,当他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时她拒绝了,因为爱,她给了他自由而不是束缚。刚到非洲时,她一直在强调“我的”,我的狗、我的家具、我的瓷器、我的农场,当大火烧了农场,当爱人因为事故离世,对于“我的”她有了不同的看法。我们经历世事,却无法带走任何。生活有时冷酷得让人难以想象,又在失意时送来意外的温暖。她刚到非洲,到俱乐部寻找丈夫的身影,却被告知女性不得入内。在即将离开时,她被邀请到俱乐部,所有人敬了她一杯酒。往事尽在不言中。</p> <p class="ql-block">电影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着一位女性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伴随着情节的发展,非洲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那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们另一个角度来看待现代文明和生活在其中的人本身。</p><p class="ql-block">回到初看这部电影时的评判,其实我评判的不是凯伦,我在评判我自己,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想起了某些不曾释怀的经历,我在责怪自己,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这一点。也因为这部电影,我开始谈论一直在回避并且不太擅长的话题,很开心我能这么做。</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在寻找一个爱我的人时,我吸引到跟我一样希望被爱而不愿付出的人,这样的关系充满了纠结、紧张与争吵,无法持久,现在再看曾经的经历,所遇到的人和事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当时的自己。我很庆幸,通一系列地经历与学习,我重新认识了自己,也重新认识了周围的一切,爱在我的生命中不曾缺席。当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再爱时,这部电影给了我向前走的勇气。</p><p class="ql-block">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是生命绽放的机会。在一段感情里,最大的伤害不是来自于别人的行为,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贬低。事实本身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我们对于事实的看法以及反应造就了我们的生活。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想象中的美好爱情的现实面向,也让我想起了某些片段,同时看到了如何优雅地接纳生活的波涛汹涌。</p><p class="ql-block">凯伦从依赖起向独立,有时过度的独立反而阻碍了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依赖与独立,这两个看起来矛盾的词语共同构筑了关系的各种形态。过度独立,缘自我们曾经的人生经历,在那些经历里我们并未得到足够的支持,基于那些经历我们得出某些结论,如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的,我们无法依赖他人,我们得自己扛起这一切,等等。这样的认知又影响到我们的感受以及行为,我们总是表现出一幅岁月静好的样子,对于内心的担忧与无力的脆弱,我们不知该如何启齿,也不知该向谁说。当有人善意地靠近,却被我们推开,我们不愿对方看到我们糟糕的一面,也不愿给对方添麻烦,我们担心会被拒绝,我们害怕再次受到伤害。看似早已过去的过去仍在影响我们的现在,我们只有凭己之力奋勇向行这种选择吗?这是一种选择,我们还有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选择吗?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向对方敞开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事情不顺利,我感到很无力,这种感受让我感到自己很糟糕,无论对方的反应是什么,那是他的行为与感受,这是他的自由。</p><p class="ql-block">在亲密关系中,当一方有需求,而有资源进行协助的另一方愿意提供协助时,将会带来关系的进一步亲密;有资源的这一方拒绝协助时,将会带着关系的中止。协助或拒绝是对方的自由,是否寻求协助是我们的选择,跨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首先得过自己这关。我们的脑海里会响起各式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会混淆我们的判断,这时,我会拿出一张纸,列出我的需求、顾虑以及最糟糕的状况我会失去什么,看着这布满张密密麻麻字迹的纸,我忍不住笑了,那些顾虑全是我的假设,事实会发生什么,我不尝试永远不会知道,最糟糕的状况无非就是被拒绝,被拒绝顶多让我感到羞愧,对我的生活并未想象中那么大的影响。事实上,当我真的如实表达并被拒绝,我并不感到羞愧。世界上的事分三种,老天的事,别人的事,我的事。是否拒绝是别人的事,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价值。遇到渣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渣男的行为归罪到自己身上,从而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契机,看到渣男的真面目迅速离开,并对此进行总结,他的哪些部分吸引了我,哪些部分是我无法接受的,收获之一对渣男的特质有了了解,再遇到类似情况保护好自己,收获之二是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更精准地做自己的功课,成为更好的自己,收获之三对于未来伴侣的特质更为清晰明确。当我们认真疏理、总结时,至少有三点以上的收获。</p><p class="ql-block">遇到渣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渣男并纠缠不清,眼里只有别人而看不到自己。并且,处在一段关系之中,有“我们”也同时有“我”,有亲密的部分也有独处的空间,这意味着我们是在建立共同的生活。某些重大决定我们需要跟对方商量,从而达成共识,过程中产生分歧是必然的,如何在差异中寻找共性,满足彼此的需求,这意味着学习与成长,真诚与理解,支持与接纳。从这个角度,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它是爱的起点。“爱的目的,不是得到你想要的,而是为了你所爱之人的福祉去做些什么。”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对于婚姻有了不同的理解,至少不再抗拒。</p><p class="ql-block">我欣赏凯伦的勇气与风度,如同她在电影中所说,当她无法承受时,她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片段,接着她又能继续。她帮助土著人治病,开办学校,管理农场,在回欧洲前她还帮土著人买下一片土地让他们不至于因为农场的没收而失去家园。回到欧洲后,她把这段经历写了下来,如他所希望的,于是我们有机会以电影的方式来看到并听到这个精彩的故事。在凯伦身上,我看到了一位现代独立女性的特质,这样的特质即便是在今天,也充满魅力,让人欣赏。时光倒流,回到上个世纪初,故事发生的时间,在那个年代,这样一位女性,如同珍稀宝石般闪动着觉醒的光芒,用她精彩绝伦的故事唤醒一个又一个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回到开头的问题,作为女性,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有时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至少,问了这个问题,意味着我们已经在路上了。作为一个人,我们有且只能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并且尊重每一个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完成着自己的生命,这是生命的秩序。没有应该,也没有必须。我们无法像设计游戏那样设定人生路径及所遇见的人和事,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大多时候,我们无法知晓将会遇到什么,而我们所遇到的都是一份礼物,这份礼物让我们的目光从外界转回到自己身上,看看我们从经历中收获了什么,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这一生,我们能送给自己最棒的礼物是无条件的爱,我以此时此地这样的我被爱被接纳。</p><p class="ql-block">生活不只有行动,还有允许,如做面包,我们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这是行动的部分,把面包放进烤箱,我们需要等待,这是允许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加在一起才能完成面包的制作。烤完了,打开烤箱,发现面包糊了或者味道不佳,我们可以停在那儿不断自责,这对于做好面包不会有任何的帮助,只会消耗自己;我们还可以选择,总结经验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再进行调整,或者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向外寻求协助,再做新的面包,如此反复不断尝试,总会做出自己的面包。我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次,但我确定的是在不断地尝试中,这次比上一次有进步,我在不断地成长,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兴奋了。就像爱一样,在跌倒与爬起中我们对于爱的理解与感受不断地发生变化,爱是一个人人格的完善,只有一个准则:它给予自由,而且是无条件地给予。真正的爱流动在两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如同电影中凯伦和丹尼斯。</p><p class="ql-block">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写到:</p><p class="ql-block">“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是由于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与任何情境和情势无关,无法从他人那儿获取,也非由他人的行为而触发,而是因为你就是你!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p><p class="ql-block">爱情不会永远,爱会永远。</p> <p class="ql-block">凯伦在丹尼斯的葬礼上念了一首诗:</p><p class="ql-block">“那时你替故乡赢得竞赛</p><p class="ql-block">我们穿越市街沿路欢呼</p><p class="ql-block">大人小孩站立鼓掌</p><p class="ql-block">我们将你抬在肩上荣归</p><p class="ql-block">聪明的家伙</p><p class="ql-block">从那不再荣耀的战场迅捷地溜走</p><p class="ql-block">桂花虽开的早</p><p class="ql-block">但比玫瑰先凋谢</p><p class="ql-block">你再也听不见那群荣耀已逝的家伙</p><p class="ql-block">世上最快的名赛跑者</p><p class="ql-block">其名亦将先他而逝</p><p class="ql-block">所有先前的死者</p><p class="ql-block">都会聚集来看这无力的死者</p><p class="ql-block">而在他头上</p><p class="ql-block">有个花环</p><p class="ql-block">但随即凋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