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石阶小径的拐角藏着一口井,井口筛子般大。井水清澈的似无物,井壁历历在目;又深邃神秘的望不见底,只如镜子般映出井上的树,树梢的天,仿佛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时光隧道。</p><p class="ql-block"> 山地行走,常伴着河伴着溪,常见到潭见到泉,常路过水边的人家,井确乎不多见。就羡慕这里水源充沛,不需凿井而饮。不象老家咸阳塬上吃水艰难,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井的。</p><p class="ql-block"> 塬上地表没河,水全在厚厚的黄土层下,要吃水必打井。地下水如地上的河,也有走向,且分咸(音han)甜。所以打成一口甜水井不是一件容易事,往往一队几十户人,也就共用着三四口甜水井。家家都用粗大的老瓮盛水,一瓮能盛四五担水。粗瓷来自渭北,厚重结实,也就衍生了一个词语:说谁老实、笨,就说,看你瓷的,或者说你个瓷锤。</p><p class="ql-block"> 离乡日久,对老家的井却记忆犹新。家里老庄基原来有一口井,水咸,渐做红薯窑后彻底填了。从此吃水就要到外边去担,直到搬入新庄基重新打了一口井,中间持续了七八年。开始是用村西头队里公用的井,二三丈深,水旺,一队人都方便去担水。可惜后来有人将牲口养在井边,臭哄哄的让人恶心,公井遂废。此后就去左邻右舍家里担水,乡风朴实,从没见谁吊过脸,从没听见谁说一点闲话。不过春节时须在二十八九就备好水,春节期间忌讳去人家担水。</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井,井水丰盈,水面距井口也就尺把深,所以没有辘轳,没有井台,不象塬上的井那么有仪式感。即便如此,当雪花飘落井中,涟漪荡起,搅散了镜子里的时光幻影时,也一样扰乱了我的情思:好想再去摇一回辘轳,再去担一担水!</p><p class="ql-block"> 绝句以记之:</p><p class="ql-block"> 山间一口井,井水清而甜。</p><p class="ql-block"> 水甜处处有,爱此似故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