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父亲 (谨以此文缅怀父亲98周岁生辰) 2022年正月初二

一抹茶香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正月初二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我们父亲的生日。今天是他老人家98岁的生辰纪念日,回想起来,百感交集。叹!!!子欲养而亲不待,无处话悲凉。</p> <p class="ql-block">  翻开尘封发黄的厚厚档案,父亲坎坷而平凡的一生,跃然发黄的纸上,父亲工整清晣的钢笔小楷,填写着所有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扉页上清楚的记录着他参加工作的时间:1956.2.17.当时家住临兴街49号。让人最刺眼的有:家庭出身,个人成份这一栏,并且用红笔填写,不知是什么意思,是历史的记忆吗?当年的时代背景,出身不好的人,永远都要夹住尾巴做人,人前不要大声说话。现在回想,那根刺的痛,还在流血。</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名德荣,字镇顺,祖籍江西丰城市小港口镇潭头村,1924年2月6日,(甲子岁鼠年)农历正月初二生人,兄弟姐妹5人,排行老二,勤恳聪慧。解放前在祖父大家庭中生活,1931年一1938年高小毕业,1939年一1948年帮祖父经营生意,17岁时与我母亲成婚,1949年一1951年自立门户,经营小百货,养活家人,1955年后参加百货业联营联湘,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此时家庭人口已增至9人。</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经历了他那一辈人所必须经历的年代,一次次的政治运动,一次次填写简历,其中有:三反运动,五反运动,57年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其中的坎坷与艰辛,他从不与人诉说,保持沉默与隐忍。档案中保留着:联系群众不普遍,学习发言不够主动的评语。这可是那个特定年代,谦卑是保护自己与家人的最好办法,因为说话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唯有不语。</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兄弟姐妹7人,有4人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家庭生活的艰难,不言而喻。三年困难时期,父亲为了省饭给我们吃,自己吃水煮白萝卜,得了水肿病(营养不良性水肿),带我们一起去开荒,种红薯,姐姐们参加学校里的劳动,捡剩的菜帮子,大蒜须回家吃,经常是菜饭参半。我的父亲心灵手巧,自学缝纫,为我们做衣服,家里各种修理活,他都会做,好像没有什么能难住他,家是他永远的牵挂,父亲永远是我们的靠山。</p> <p class="ql-block">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是父亲的98岁生辰日,想当年每逢此时,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住木板房时,过年前要大搞卫生,扫尘,擦家具,用米汤水,旧报纸糊墙,贴春联,妆点破败的家。每人去大众澡堂洗个澡,换上干净但不太暖和的衣服。有极少的零食,大多都是自制的红薯片,糯米甜酒和磨的糯米浆,过年早上基本上都是甜酒糯米湯圆,有时一大锅湯里冲上个鸡蛋,再加几粒红枣,就已很奢侈了,美吧你!舌尖上的记忆是,过年有一大脸盆粉蒸肉吃,虽说是粉蒸肉,下面主要是红薯,芋头或目湾子粒粒,美味口水出来了。每次从翁妈(奶奶)那边飘过来的腊鱼腊肉的香味,总是能勾住我的馋虫,翁妈每次总是叫我父亲过去吃一口小酒,父亲就趁着回来盛饭的机会,在碗里带2它腊咸鱼给我吃,搞得我到现在还馋腊鱼,情有独钟。往后,房子好些了,我们兄弟姐妹和我们的儿女都聚集在不寬敞不富裕的父母亲旧居,父亲总是拿出来早准备过年时的茶食:寸金,雪早,焦切,管子糖,酥糖等一盘盘摆着叫晚辈们吃。早买回的甘蔗,广桔搬岀来叫大家吃,父母亲不容易啊!现在想起都心酸!所幸的是,我们父母一直以要读书有文化为宗旨,虽生活艰难,未叫我们兄弟姐妹辍学,用父母朴实的话讲,就是砸锅卖铁,无论男女,也要送书,他们做到了,为儿女争得了大好前程。</p> <p class="ql-block">  父母双亲离去近二十年,虽有七兄弟姐妹,但谁也代替不了双亲的地位和号召力!大家庭再难聚首了!一则没有主心骨了,二则我们也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了!古言:一代亲,二代疏,三代四代忘记了!我们正在老去!中国式大家庭正在远去!历史的规律!不必叹息!我们的后代正值国家高速发展的时代,家风传承,家祭告慰先祖,正如老人家所愿,一代新人胜旧人。</p> <p class="ql-block">  在此借用父亲手书家训:六親互敬,惟亲有情。修心养性,陶冶情操。</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缅怀我们可敬的平凡的父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