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从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扣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以点心糖果、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拜年的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新的一年真正开始大家互相祝贺,而早于零点就属于拜早年,而这个时候新年未到拜早年就显得敷衍,如果晚于正月初十就属于晚年了,这个时候</p><p class="ql-block">新年的喜庆气息已经淡去,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和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p><p class="ql-block">古时“拜年“一词”原由的含义是为老者拜贺新年,包括向老者叩拜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去拜年的场景我还依稀记得,父亲骑着一辆自行车,载着母亲和我们姐妹俩,而我们去拜年时通常拎着水果罐头,有梨子、橘子、还有黄桃,隔着厚厚玻璃瓶我都能嗅到罐头诱人的香味,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罐头仿佛都是种奢侈品,平常人家是舍不得买来吃的,只有走亲访友及过年才会买。</p> <p class="ql-block">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拜年所提的年货变得种类繁多,那种从前大罐的水果罐头被各种包装精美的礼盒所取代,人们送的除了心意,更多的是面子,攀比之心在不断膨胀,而在这种面子工程的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商家。</p><p class="ql-block"><b>那我们在购买拜年物质时,是该选择物美价廉实用性的商品还是该选择购买包装精美有档次的呢?</b></p><p class="ql-block">我个人觉得还是理性消费好点,拜年更重要的是种心意,要有选择的购买,比如送给老人的,要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来选择,有糖尿病的,或者有其他疾病的一定要格外注意。送孩子的则要看清食物的配料表,玩具的安全性等等,切不可盲目大意。另外送整箱水果的,要仔细检查看有没有烂果,如人误食烂果,对身体会造成很大伤害,所以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而选择包装精美的盒装,称散个的应该更好。</p><p class="ql-block"><b>顺便咱再谈谈关于压岁钱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去拜年时,主人家通常会给小孩压岁钱当一种回礼,至于压岁钱给多少是没有具体限制的,看个人经历能力吧,当然,有的人完全是打肿脸充胖子,为了所谓的面子,明明只能拿出2百,他偏偏给一千,试问:“面子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客人有时也很爱挑事,说主人家太小气,给那么少点压岁钱,我觉得不管多少,给的只是份心意,感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还有的主人家老觉得别人来拜年就是为了讨要压岁钱,把情感想的变质了(我小时候就亲身经历过,所以体会很深刻)。</p><p class="ql-block"><b>那压岁钱该如何支配呢?</b></p><p class="ql-block">很多父母喜欢把孩子的压岁钱占为己有,用来消费,吃、喝、玩乐,更有甚者拿去当赌资。我的做法是帮孩子先存起来,等他满18岁后,再统统交还给他,让自己学会理财也是可取的。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亲戚给的压岁钱,父母会当学费给我们报名,所以到现在我父母还记得这份恩情。</p><p class="ql-block"><b>可见拜年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拜年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去传承,不管世间万物如何变化,我们不能丢掉传统,不能忘本,不能忘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