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为元日。</p><p class="ql-block">元日即春节之始,春节不仅指一天,一般从初一到初五(或十五),都算春节。在使用公元纪年前,元日亦名元旦。</p><p class="ql-block">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因此,这一天是春节庆祝中最隆重的一天。</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之后,将西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新中国成立之后,保留了这一做法。因此,春节作为农历新年是比较新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年</p><p class="ql-block"> 开门炮仗</p><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传统上是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放“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当年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农民会五谷丰登。</p><p class="ql-block">目前,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流行放炮仗。不过,由于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基于环保等因素的考虑,在一定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人们过年也越来越环保,年俗本身也在不断变化。</p> <p class="ql-block"> 拜大年</p><p class="ql-block">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之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幼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p><p class="ql-block">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p> <p class="ql-block">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p><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变迁,拜年的习俗也日趋简单了。孩子们给祖父母、父母拜年时尚有叩头作揖的,给邻居拜年就不必拘泥了。问候语也变成了“新年好!”“过年好!”等时新语言。语言和形式虽然变了,但是祝福的心情没有变。</p> <p class="ql-block"> 扫帚的“生日”</p><p class="ql-block">传说中,大年初一是扫帚的生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p><p class="ql-block">除夕夜将家里扫除干净后,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如果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怕因此破财。这一习俗至今还有地方保留着。</p><p class="ql-block">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杯子、碗等瓷器,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p> <p class="ql-block"> 五路财神</p><p class="ql-block">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商店多于此日开市,以图吉祥,生意兴隆。</p><p class="ql-block">初七为人胜节,又名人日。</p><p class="ql-block">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蕃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耗。</p><p class="ql-block">——东方朔《占书》</p><p class="ql-block">年初七的气候如果晴明温和,象征此年人类繁衍生息安泰;若此日阴寒萧索,象征此年多有疾疫等灾害。同理,年初一的气象用以占卜鸡类繁衍的整年运程,初二占狗……初八占谷物收成。</p><p class="ql-block"> 虎</p><p class="ql-block"> 春节养生</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很多人的饮食作息开始变得不规律了,每天忙着走亲访友或朋友聚会,少不了美酒佳肴、胡吃海塞,身体更是少不了“折腾”。然而你却不能管住嘴、不能自律作息,暴饮暴食、通宵狂欢更是健康的隐形杀手。</p><p class="ql-block">那么应该怎样合理饮食、规律作息,过一个真正健康的春节呢?</p><p class="ql-block">一、家庭聚餐宜荤素搭配、平衡膳食,忌暴饮暴食</p><p class="ql-block">春节家庭聚餐,吃吃喝喝,宜荤素搭配、平衡膳食,不可暴饮暴食。</p> <p class="ql-block">人的消化器官活动有一定规律,吃东西时,人的消化系统(胃、小肠、胆囊和胰腺)分泌出各种消化液,以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素。如果突然暴饮暴食,吃得太饱,或喝得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消化液来进行消化,可是消化液的分泌量有一定限度,加上胃胀得很大,肠胃蠕动困难,影响了正常的消化机能,情况严重还可导致急性胰腺炎、肠胃炎等,或导致旧疾(胃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复发。加之太多脂肪亦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发生。</p><p class="ql-block">因此每餐只能吃八分饱,不可吃得太撑。在食物方面,荤素搭配,平衡膳食,五谷主食及新鲜蔬菜不可少。</p><p class="ql-block">为防止进食荤腥太多,影响健康,可以及时适量饮用活血消食降脂茶:</p><p class="ql-block">配方:生山楂6g 绞股蓝6g 佛手花6g 丹参6g,加入茶壶中,用开水浸泡后,即可饮用</p><p class="ql-block">功效:以活血降脂、理气消食。</p><p class="ql-block">二、朋友家人聚会宜多交流少喝酒、忌斗气拼酒</p><p class="ql-block">春节朋友或家人聚会,长时间不见,聚会见面后少不了喝酒,但宜多交流少喝酒,忌斗气拼酒,损伤脾胃及身体。</p> <p class="ql-block">过量饮酒会对肝脏、大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造成损伤,尤其是空腹状态下大量饮酒,极易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空腹饮酒,且应适量。如果一时控制不住,过量饮酒,可以饮用解酒降脂茶</p><p class="ql-block">配方:葛花或葛根6g 绞股蓝6g 佛手花6g 石菖蒲6g ,加入茶壶中,用开水浸泡后,即可饮用</p><p class="ql-block">功效:以解酒降脂醒脑。</p><p class="ql-block">三、长时间看电视宜定时起身走动、忌不停吃零食</p><p class="ql-block">过春节收看联欢晚会是每个家庭的必备节目,看电视,嗑瓜子,吃零食亦是人之常情;但你却不知道炒酱油瓜子、炒葵花子、甜味零食等,热量较高,容易使人发胖,这里建议尽量少吃,多喝白开水或茶。</p> <p class="ql-block">每日饮水(含汤)至少2000ml。喝饮料不要加糖,充足的水分可以促进和改善便秘,对高血压的人特别重要。当然,水分也可促进体内废物排泄,对肾脏和泌尿道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有帮助。在看电视期间,切忌保持一个姿势时间太久,为防止下肢血栓形成,要定时起来走动几分钟,</p><p class="ql-block">四、春节作息宜规律,忌通宵达旦狂欢</p><p class="ql-block">除夕守岁看电视闲聊,一家人难得团聚在一起,谈兴正浓,作息时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切换成“过节模式”,晚上通宵达旦不睡,白天长时间补觉,三餐饮食不规律……</p><p class="ql-block">春节的确要放松,给承受日常紧张工作的身体与心理减减压。但是,随心所欲、毫无规律的起居作息非但无益,反而会对健康造成损害。没有规律的生活,会打乱人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节奏与运转,肠胃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等“节日病”随之出现。</p><p class="ql-block">许多人在假日结束、恢复工作时,常常会乏力疲惫、精神萎靡,抱怨自己的节日“过得好累”,其实这就是假日起居无常带来的后果。春节的作息可以与工作日有所不同,但“时差”应该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以防止节后倒时差及节日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以上是四点是春节养生小常识,大家能从以上几方面注重春节的饮食养生保健,一定会感到精力充沛,健康愉快过大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