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一大早起来,做完了该做的和可做可不做的家务之后,提不起吃饭的兴趣,安不下读书的心,胸口压着千斤巨石,机械性地往嘴里塞了一颗巧克力糖,却感觉不到一丝甜味。</li><li>煮好的粥在锅里逐渐冷却,不知道医院里的老父亲是否饥肠辘辘,是否依然疼得瑟瑟发抖……要不要送餐去?假如去了,对方就开溜,接下来你能全程陪护吗?假如不去,于心何忍?纠结、撕裂、抓狂,钝刀割肉,文火煎心。</li></ul> <ul><li>昨晚,一个电话如银瓶乍破水浆迸,浇灭了节日的喜庆——被告知父亲因车祸入院了,这是第二次。还记得上次是2019年圣诞前夕,那时自己刚做了一个手术,术后第三天得知父亲车祸的信息,拖着病体去的医院,那次,除了妹妹,哥哥也去了,大家好歹有个商量。而后,陪护,送餐,工作,连轴转。因为忙,忘了医生交代自己一周后要复查,等到一个月后想起再去复查,发现病灶未除,不得已又做了一次手术。那种身心俱疲的痛感记忆犹新。而最伤人的是亲情的冷漠,以及不被理解和认可的挫败。</li><li>有过溺水经验的人一定知道那种感觉——恐惧、无助、窒息与绝望,求生的本能促使你漫无目的信手胡抓,一根稻草也成了生的希望。亲情的疏离造就缺爱的灵魂,总觉需要很多很多爱去填补心的黑洞,可,谁的世界不是兵荒马乱、一地鸡毛?</li><li>佛家说“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又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以叫人认命顺受。天地君亲师、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造就了国人坚如磐石的道德观——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孝的儿女。这其实是荒天下之大谬!待我先用铁石铸就一副心肠,以便说出积郁已久的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例如,我那躺在病床上饱受伤痛折磨的老父亲。</li><li>从记事起,最害怕的是年节。因经济拮据,逢年过节,父母一定吵架,轻则诅咒互掐,重则刀斧相向。每次吵架,往往是母亲偷偷掖着一根绳子出去,父亲直接将门上闩,还告诫我们不许开门。妹妹尚幼嗜睡,我害怕母亲寻短见,便忤逆父意跟着她,儿时家里有一间很窄很窄的用来堆放稻草的老屋,平时锁着,我拽着母亲的衣襟,与她一起坐在老屋的门槛上,眼泪断线珍珠般从母亲脸上滑落,每一滴泪珠都挂着一弯颤巍巍的残月,她的手是月光般的冰凉。母女俩就这么坐着,直到月光这块丝帕终于擦干了母亲脸上的泪痕,我倦极了趴在母亲膝盖沉沉入梦。那时经常有哪家婆婆媳妇想不开就上吊或喝了农药,上学路经的东门池长年漂浮着两张克莱因蓝的“冥椅”,那些或被水泡得浮肿、或因痛苦而扭曲的尸体就躺在上面,接受最后告别。我因此而害怕东门池,总觉得那漂浮在水面上的幽灵之舟会带走挚爱的母亲——家里真正的顶梁柱与主心骨。</li></ul><p class="ql-block"><br></p> <ul><li>父亲是弃儿,被怀不上孩子的爷爷奶奶捡回家,与后来奶奶亲生的姑妈相差十二岁。我不知道上代人的亲疏恩怨,但打小知道父亲的最大心愿是寻找亲生父母。只有初中学历的父亲一直从事艰辛的体力劳动,用“大巴士”(一种单车)运送木柴,当搬运工人,也做过小买卖(以折本告终),辛辛苦苦挣几个钱,舍不得做家常开销,攒起来,寻找亲生父母用。那时他总是把钞票放在枕头套里,枕着睡,母亲一动,他就醒来,免不了一场吵架。许是悟到求人不如求己吧,母亲种地,打工,里里外外忙成一个陀螺,加上姑妈的帮衬,日子艰涩中前行,孩子们却也吃饱穿暖。后来父亲终于觅得自己的家乡,却无法得到亲兄弟的认可,寻根认祖,以期一夜暴富终成黄粱一梦。梦醒,行将就木。</li><li>后来母亲得了抑郁症,最终还是以决绝的方式走了。父亲决意要住在老楼,留在旧时光里,与砧板日益模糊的年轮一起,将时间拒之门外。日升月落,花谢花开。时光它无孔不入啊!墙上的蛛网是它的足迹,桌上的灰尘是它的指纹,年久失修的水龙头、锈迹斑斑的水管,甚至“热得快”厚厚的水垢,都是它冷冷的笑,如薄刃,刺伤了女儿的心。</li><li>自知能力有限,只能尽力而为。约了妹妹,每周一次替父亲收拾家里,给点零花钱,买点食物衣裳,是女儿微薄的报答。却总被抱怨钱太少,回一句“女儿不是李嘉诚”,就怒目相向。旁人不明就里,纷纷指责“不孝”,但亲情绑架比陌生人间的道德绑架更可怕。亲情本该是最纯洁伟大的感情,一旦沦为勒索的筹码,利用情感和责任感,来绑架你,这种背叛感,让人绝望。更令人抓狂的是,他不听劝,冷雨浸街的除夕,千叮咛万嘱咐别出门,他非得出去,害人害己。</li><li>《欢乐颂》中的樊胜美说:“一个人的家庭就是她的宿命。”一路走来,步履沉重,儿时溺水的绝望时常攫住身心,无法言说,像溺水的人无法开口求救。有些痛,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碎玻璃渣。</li><li>从医院出来,情不可抑,写下这段文字,愿它如那方擦干母亲泪痕的月光丝帕,让我冰冷蒙尘的心重回善良温情与柔软。</li></ul><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