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家这幢老宅是做木匠的父亲在解放初亲自翻盖的。经过七十多年风雨剥蚀,她依然坚强挺立。在这幢老宅里,曾生活着我们一家人:父母、兄妹10个,还有堂兄的一家。随着姐妹们先后出嫁成家、父母相继仙去及堂兄后人搬出老宅另屋而居,昔日热闹的老宅一下子冷清下来,建筑也逐渐破败了,虽然不要租金也是没有人愿意住。前两年,老宅借给村里改造成临时老年食堂,开始有点气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老宅留给家人们的记忆总挥之不去。无论身在何处、走得多远,都有一根线将自己牵连在另一端永恒的存在,那个永恒就是这宅老屋!她承载了曾经几辈人的奋斗和岁月,见证了我们家族的延续和荣耀,也为远行路上的我们带来莫大的安慰,这就是我们的根啊!</p><p class="ql-block"> 寅虎大年初一下午,家人沿着这根线,寻根来了!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在海外生活30年的外甥胡红明趁返永探亲机会也匆匆赶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屋外小雨淅沥、寒风瑟瑟;屋内人头攒动、热气腾腾。“朱氏家人新春寻根之行”如约举行。</p><p class="ql-block"> 外甥媳妇、永二中语文教师陈芳主持了“寻根”座谈会。</p><p class="ql-block"> 老宅故事多。每位家人都能说上一大堆⋯⋯</p> <p class="ql-block"> “首先请这幢老宅的第二代主人讲讲有关老宅的故事!”随着主持人的话音,本人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包香烟。大家感到有些诧异,平时没有看见过我抽过烟啊!</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没有抽烟的习惯,但时常会随身带着一包烟,这也是出于对父亲的怀念吧!父亲是位老烟枪,记得他健在时,每年除夕之夜我都会在老屋陪着他,敬他烟的同时也破例地为自己点上一支烟,一边看电视一边向他汇报一年来的收获。烟一支接一支地抽,话一茬接一茬地聊,聊到电视没有了节目。记得父亲反复叮咛我的一句话:钱不要太多,够用就行;要求不要太高,平安便好。这句话成为祖训,一直提醒着自己坚守为人处事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这话不假。我庆幸生于长于这幢老宅,由衷希望良好的家风能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外公给我‘萨琪玛’,感觉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东西,直到美国后一看见‘萨琪玛’就要买。”说起孩童时的事,红明记忆犹新。红明于1966年9月出生在这幢老宅,在外公外婆家度过了童年,小学一至四年级都在晏塘小学就读。因此,谈起老宅怀有特殊感情,他特别有话说。</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姐妹们谈起老宅,更有说不完的话。四姐朱爱春、五姐朱爱云、大妹朱爱姬、小妹朱爱婵,都在这里出生、长大直至出嫁。老宅留下了她们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往往一个人发言,几个人抢着补充,气氛十分热烈。</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姐妹们的话音刚落,爱人、女儿、外甥、外甥女们就接上话头,回忆这幢老房子的故事都有一番感慨。</p><p class="ql-block"> 胡红继:记得外公每个星期都会带爱婵阿姨来我家里干活,印象中我们家族特别团结,有事都会出现。记得父母盖房子时爱姬阿姨推米到前杭,割麦的时候舅舅带上一群人来帮忙。</p><p class="ql-block"> 朱磊:爷爷不像其他老木匠那么古板,反而很开明,说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这个孙女不让十个男孩子”。小时候,在爷爷奶奶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劈柴、烧火、舀灶头水箱里的水。</p><p class="ql-block"> 胡红波:印象最深的就是只要外公眼睛一瞪就大气不好出,威严感很强。但也很疼我,每次赶树市,路过我家都要买个肉麦饼给我吃,好香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胡如锦: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外公只把肉麦饼给我弟吃而没给我,但我又没生气?!</span></p><p class="ql-block"> 胡慷慨:跟外公学做木,他要求很严格,有次让我锯木头,原本要求竖着锯两半,结果我横着锯了两段,说我怎么这么“聪明”!</p><p class="ql-block"> 胡小女:家里的大橱还有桌子、柜子都是外公做的,现在还留着。时常看到这些家具,就会想起严肃又慈祥的外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惠贞:印象对女儿都很严,儿子最宝贝,自己因此受到优待,比待自己女儿都好,家族的团结对下一代产生很好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王昀展:冬天外公就把生好的火笼给我取暖,只有在外公外婆家才能体会那种被宠爱的感觉。在村里因为外公外婆感到很光荣。印象最深就是过年时候舅舅让我们写春联贴到外公外婆家里。</p><p class="ql-block"> 胡玫瑰:都说外公凶,但对我一点不凶,还非常亲切。印象最深一句话:“瑰,麻将要学会搓,搓麻将老年痴呆都不会得的”。外婆话不多但是很勤奋。外公外婆的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精神与品德,值得我们传承发扬,大家庭的凝聚力很强。</p><p class="ql-block"> 杨长炎:外公外婆是很早就接受我这个外孙女婿的,曾经与外公一起睡过一张床。当时特意给外公带了一条三五牌香烟,外公很高兴。他还说过:“别看大姨有残疾,其实为大家挡住不幸了,才能保佑大家都平安,要善待她!”</p><p class="ql-block"> 朱斌:外公有好吃的就会想到我。印象最深的让我去坑口供销社买西湖烟,给5块钱花了4块半,余下的5毛钱就给我了!</p><p class="ql-block"> 胡小宸:印象最深就是参加过外太公、外太婆的大寿,拍照的时候作为最小的排在4个表叔们的旁边。家族仪式感很强,有很好的家风我们要传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认真聆听大人们讲述老宅的故事,小辈们都入迷了!</p> <p class="ql-block"> 这幢老屋留给大家太多的记忆,有甜蜜也有苦涩,有欢笑也有泪水,但都成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杨画画吉它弹唱《昨日重现》,那悠远绵长的旋律把大家思绪拉回到从前。有些事虽然已成过往,但所有的美好永远深藏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也都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p><p class="ql-block"> 初学萨克斯的我,被现场气氛所深深感染,在家人面前也不怕出丑,操起“家伙”就吹了起来。大家随着旋律,一起哼唱起《龙的传人》,欢声笑语充盈着整幢老屋。</p> <p class="ql-block"> 姐妹们坐不住了。把老屋作舞台,走台唱起了山西民歌《缨桃好吃树难栽》,告诫后辈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樱桃好吃树难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下苦功花不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幸福不会从天降,</p><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等不来。</p> <p class="ql-block"> 老宅记录着先辈们披荆斩棘的创业经历,也象征着老一辈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在实现强国之梦、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十分需要将这种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当了解到老宅将打造成“老木匠纪念馆”、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的消息后,大家十分振奋,纷纷表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p><p class="ql-block"> 家人们期盼:老宅修复工程早日启动,让蓝图成为现实,让老宅重现生机,成为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的一个场所。</p><p class="ql-block"> 家人们相约:明年的今天重相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