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和孩子在讷河过的第二个春节。连续三个春节的疫情都没有让人们安稳的过大年,想团聚的也没能实现。小哥和孩子21春节就想来,可由于疫情仍没来上。我们都只好在各自的小家过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除夕的前夜我和孩子去街里的路上拍摄的。彩灯当然一年比一年亮,样式也比以前的多。可怎么瞧怎么看都不及小时自家扎的灯有趣。记得小时大多数人家只用五彩纸糊的各种灯一一五星角的、圆的、菱形、八掛灯……有的人家干脆在院墙上用水桶冻一个灯,还数我家的最漂亮一一宫灯带走马灯的,我们小孩子玩的灯就更简单了,找个罐头瓶子用麻绳和小棍一拴就可以挑着了。有的还在罐头瓶子外面糊上点红纸就成了红灯笼。这些灯里面都要点蜡烛的,这样的小蜡烛叫“叩头了",因为燃烧的时间极其短。我们点一会儿就要吹灭的,特别舍不得点。谁要有几根叩头了大家都眼馋死了。我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挑着玻璃小灯,柔弱的光照在除夕的夜路上显得那么亮那么温暖。也许这就是小时的乐趣,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除夕的年夜饭我和孩子做了六个菜,寓意六六大顺,小哥领孩子也做了六个菜,姐家人多些做了十个菜,这寓意当然是十全十美了。我们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菜一一扣肉。这扣肉是妈妈的味道,记得我们小时过年就盼着这道菜,这肉经过煮一一上糖色一一过油一一蒸一一勾茨等几道工序才完成的。吃起来香而不腻。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咬一口满嘴香再就一口米饭好吃极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妈妈做得正宗有年味!</p> <p class="ql-block"> 如今,家家的餐桌上佳肴美味俱全。除夕的朋友圈、抖音上晒菜的接二连三比比皆是。有的做了48道菜`32个菜花样繁多。色香味俱全。比过去宫庭用膳还要丰盛。可怎么看怎么瞧都赶不上小时餐桌的五七八个菜。吃饭的人数当然比菜的个数要多得多,一会儿功夫抢吃的一扫而光。感觉吃得香吃得饱吃得实在。可现在满桌子的菜比吃饭的人多的多,吃这个不香,吃那个没味,嘴上还叨咕着没啥吃的。甚至扔的比吃的还多。感觉做菜是为了晒的不是为了吃的。只是个仪式吃不香喝不甜更吃不出个健康,三高人群不断飙升。更感觉缺少的是小时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 只有听到隆隆轰鸣的鞭炮声才似乎觉察到是过年。记得小时的鞭炮声霹雳叭啦的的声响,大炮也就是二踢脚(麻雷子)砰一一嘭的很脆的响声,也许是放的少能听出个个数,而现在多了只是听到的轰轰隆隆的响声一片。怎么听都感觉不够顺耳。小时放的花哧啦哧啦就没了,可看起来惊艳好玩,现在的礼花满天大人小孩视而不见不感兴趣,聚集的人气没了,自然没了年味。如今大多的城市不让放烟花爆竹了,年味就更淡了。只能从家家户户贴的对联和街灯还有透过高楼窗户上挂的小彩灯才能感觉到年味。</p><p class="ql-block"> 社会在进步,民族在发展。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产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年味。但在每个人的心里小时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甜蜜的值得回味的。稚趣的年味和妈妈的正宗家味会锁定你一生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想着念着还是小时有年味!!</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