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扎敦河源自大道尖山,在和滨洲铁路拉手并行处与从兴安岭北奔涌而来的乌奴耳河汇流,汇流后的三十多公里河段又称为免渡河,这就是家乡的镇名,是达斡尔语“门都河”的音译,意为“安全”或“平安”的意思,乌奴耳是“美丽富饶”的意思。把美丽富饶和平安汇聚一起,可见是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自建国后最为艰难的1962年,我的同学自然也都是在这上下一两年的时间段,我们都长的牛高马大,是因为在这个地方真的没有人吃不上饭。诚然,也有粮食不继的时候,但是我们的荒野中有的是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记忆中嘴馋的只是白面馒头和大米饭,因为玉米面窝窝头和高梁米粥吃的殇了,我们不知道有很多地方的很多人连粗粮也吃不上。</p><p class="ql-block"> 在吃是最大问题时,好多习俗都与吃有关。</p><p class="ql-block">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一习俗不只是家乡,在整个中国的北方,以面食为主的地方都有这一说。这里的最大意义是面粉。千千万万的家庭主妇,总是把家里所存不多的白面宝贝的不行,藏着掖着,不轻易把它们制成食品端上桌。谁家吃了一顿面食,孩子们肯定要在伙伴儿中大肆炫耀,引出伙伴儿的口水为快。母亲们珍藏的白面粉,就为的是啥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饭桌上不至于寒酸。</p><p class="ql-block"> 过去电话没有普及,书信往来也要三五天一星期甚至十天半个月。有时客人信还没到人先到了,主家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亲朋,有一碗面就可以从容。煮上一碗热汤面,即让客人体会到了亲热,也解了孩子们的馋。我小时候就为了这,家里一来客就欢喜的不行。我们自编的儿歌就有“老师老师快放学(音xiao),我家今天吃面条,一人一碗另三勺,回去晚了吃不着”的谐趣。还有遇到大雨将至,一边往家跑,一边喊“老天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这无疑是忽悠老天爷,要是真的有包子馒头,豁出去淋雨也要大快朵颐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面对不期而至的客人,一碗下车就捧到手的热汤面体现了主家的热忱,那上车的饺子就是主家费尽心思主办的一场盛宴了。与下车不同,客人已经来了几天或更长时间了,行期早已预订,就要有充分的准备,待到客人临行前最后一餐,把家里哪怕是所有的家低都拿出来也要割上二两五花肉,让即将远行的亲人吃上一顿香香的饺子。在东北,人们对饺子的稀罕,有“好吃不如饺子,好受不如倒着”佐证。那时的我们哪里知道后来可以天天吃上饺子啊!</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饺子是大香,尤其是入冬后家家都会杀一口猪,这以后吃饺子的日子就多了。我们老辈由山东闯东北的人过年期间真的就把饺子吃腻了:三十的年夜饭是饺子,初一早上饺子,初三早上饺子,初五早上饺子,初七早上改为吃面条了,正月里逢七就是面条。</p><p class="ql-block"> 可见,面和饺子在过去是我们的多大企盼。</p><p class="ql-block"> 好日子似乎都在冬天,在火墙边,在热炕头上。其根源在杀了一口猪,这口猪叫做年猪,是可以从冬月一直吃到年后的二月的。</p><p class="ql-block"> 杀猪是个喜庆日,这一天会找来杀猪师傅和邻里帮手。早早的在门斗或院子里烧上一口大锅,成桶的水倒进去都要烧开,肥猪一生安逸,乐得吃喝,这时一声声凄惨的哀嚎着被师傅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第一道菜就顺着师傅的刀子哗哗的流出,接在下面撒了盐的盆里,然后端到一旁由一人拿棍一个劲的搅动,以防凝结。那边师傅拿一根细铁棍叫做铤子的从猪腿处割开的一个小口里捅进去左右前后的把个整猪的皮下都捅松,拔出铤子,师傅就揪住猪腿口上的皮,把嘴对到口上一阵猛吹,一直把猪的外皮吹得滚圆滚圆的就好浇上热水刮毛了。</p><p class="ql-block"> 杀猪第一天的菜叫杀猪菜,现在在各地东北菜馆里的最具口碑的就是杀猪菜。主要是血肠,五花肉饨酸菜粉条,烀心肝,辣椒炒肺子,手撕肚……不一而足。 其时的杀猪菜只是用一些边脚料,最重要的是血肠,因为血是无法保鲜的。走进菜馆里的杀猪菜再怎么变也离不开血肠。</p><p class="ql-block"> 年猪要分解分类做一冬的安排,乃至一年的安排,猪养的越肥就吃的越久,和现在的取好不同,那时主要是取油,现在是要瘦肉。猪要是肥其瘦肉也香,要是养瘦了,那肥肉也是寡淡的。常说“宁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一巴掌厚的肥膘加上膛内的板油被焅出来装在坛子里一直吃到第二年秋天饨豆角。焅出来的油渣又叫油嗍子或油渍喇,可以留着包“上车的饺子”用。</p><p class="ql-block"> 过去没有电,没有制冷设备,一个猪的肉就用雪埋在缸里,放在门斗。</p><p class="ql-block"> 二月二为什么吃猪头?没有考。我个人以为,整个正月里天天喝酒聚会,在寒冷的冬天肉是最具热量的食物,有肉吃就是幸福,于是幸福了一冬天,该吃的都吃了,肉随着天气转暖不好保鲜,就以吃尽为乐,到了二月,基本吃尽,藏肉的缸里就剩了猪头,那就吃猪头好了。另以为,在一些地方,更早的时代,过年有很多的祭祀活动,祭祀中要有牺牲,猪头就是牺牲之一,出了正月,祭祀结束,牺牲才最后牺牲在人的口中。</p><p class="ql-block"> 如今生活富足,想吃啥就吃啥,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为什么反倒觉得吃啥都不如过去香呢?</p><p class="ql-block"> 不是东西不好,是我们不缺所以不馋,是因为没有了仪式感,吃起来少了品味,漫不经心,好东西得不到对比就无所谓好了。</p><p class="ql-block"> 唉,天天都是在过年,过年就如过天天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