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纳虎福 | 春节初一到初七习俗都有哪些?你都了解吗?

东方之声

<p class="ql-block">  春节历史久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深邃的文化底蕴,承载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春节是一年的“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也称为“新春、新岁、新年”。古代先民从腊月小年就开始“忙年”,从腊月的二十三到正月的十九结束新春。</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们则将春节定在“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才结束。</p> <p class="ql-block">  农历的正月初一被称为“上元、元日、正日”,而“春节”这一概念始于民国,流行于现代。</p><p class="ql-block"> 据《盘古王表》记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岁”既是“摄提”,摄提是天皇时代创制的纪元法,以六十甲子为运转周期。因此,“纪元法”称为“摄提纪元法”或“干支纪元法”。</p> <p class="ql-block">  古人以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为新春重要的七天,传说女娲在创造人类时,初一到初六创造“鸡、狗、猪、羊、牛、马”六畜,在初七时则创造“人”,人过一日就收心春耕,因此初八为“谷日”,正如《占书》所说“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一“鸡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漂亮的新衣,打扮整齐出门,恭贺新春“拜大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迎禧接福、祭拜神祖、祈求丰年,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漫天迎新春。燃爆竹叫“开门炮仗”,碎红满地叫“满堂红”,焚香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拜尊长贺亲友,恭祝新春大吉大利。正月初一在《占书》叫“鸡日”。</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二“狗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为“开年日”,清晨祭拜天地,祭礼完毕吃“开年饭”,备发菜、生菜、鱼,寓意“生财利路”,出嫁的女儿和夫婿同行“回娘家”,俗称“迎婿日”,女儿将礼品和红包分发给娘家的小孩,上午在娘家吃饭,晚上必须回到婆家。正月初二在《占书》中叫“狗日”。</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三“猪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三被称为“赤狗日”,“赤狗”与“赤口”同音,正月初三“贴赤口”,传说“赤狗”为“熛怒之神”,是上古五帝之一,称“南方赤帝熛怒”。民间所云“俗以为是日赤熛怒下兄,遇之则不吉”,因此“赤口”当日不会外出拜年,避免发生口角争执,家家户户“贴赤口”认为一年到头出入平安,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正月初三在《占书》中叫“猪日”。</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四“羊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四是“迎灶神”的日子,这天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初四天气好,这一年羊会很好养,羊为人们带来好收成。在《占书》中,传说女娲在初四“造羊”,正月初四在《占书》中叫“羊日”。</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五“牛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五正是“接财神”的日子,初五迎接五路财神进家,保佑自家一年财运滚滚。初五又俗称“破五”,初五意味着初一到初四的诸多禁忌即将结束,迎接正月初六“送穷鬼,迎财神”的日子,北方初五这天习惯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正月初五在《占书》中叫“牛日”。</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六“马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六为“马日”,马走在路上,称为“六六大顺”,初六每家每户将垃圾扔出家门,因为“扔垃圾”为“扔灾”之意,所以初六为“送穷鬼”,商店酒楼会在初六开张营业,祈祷生意红红火火。正月初六在《占书》中叫“马日”。</p> <p class="ql-block">【正月初七“人日”】</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七为“人日”,即为“人的生日”,初七这天即将结束新春,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古人在初七这天会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被称为“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男子会剪彩为花,头戴“人胜”,还会登高赋诗。初七天气晴朗,寓意一年出入平安。正月初七在《占书》中叫“人日”。</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人们增进感情的纽带,春节交流问候传递亲朋好友间的相互关心,这也是春节长存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陈冬芳在壬寅虎年祝大家:一帆风顺吉星照,万事如意步步高;四季平安春常在,财源滚滚福源来;金牛扬鞭辞旧岁,五虎长啸迎新春;旧岁再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祝各位虎年大吉虎虎生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