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春节

石荣臻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盼望着,盼望着,爆竹响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香喷喷的煮肉味飘起来了,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终于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童年时代,一进腊月门,我就掰着指头算日子,盼着新年到来的那一刻。小时候盼过年,缘于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有鞭炮放、还有平时吃不到好东西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吃猪肉“打牙祭”。除夕晚上,家家户户煮猪肉,肉香弥漫整个村子。过年杀猪的人家,有猪头下货煮,不杀猪的人家,也要割上三四十斤猪肉,剔出肉膘子榨油,剔出瘦肉搓上盐挂起来,来了客的时候吃,剔的几乎精光的骨头放到锅里煮了,一家人“打牙祭”。过年煮肉的时候,我们小孩子总会围着煮肉的廓落头,听着“咕噜咕噜”热浪涌动骨头的响声,嗅着香喷喷的肉味,心急火燎地等着肉熟。肉熟了,母亲捞出骨头,把海带、白菜放入肉汤里熬烂菜,除夕熬的一锅烂菜,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等不到骨头凉下来,我们便每人一根肋骨啃起来,这可是一年来尽情吃肉的时刻,平时别说啃肋骨,就是吃上一口榨过油的肉渣子也稀罕。无论年景孬好,年除夕的晚上,总能吃上一顿肉,只是量多量少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放鞭炮“驱鬼神”。“除夕放鞭炮,用来驱鬼神”。古老的传说,我们根本不去理会,只为放鞭炮热闹、好玩。啃完一根肋骨,我们就满足地带上鞭炮,高高兴兴地到院子里去放鞭炮。小时候,放鞭炮从来没有成挂的放,都是拆散了一个一个的放。那时家里生活拮据,过年每人只能得到一小挂鞭炮,一下子放完了,看着人家放时馋得慌。自己的鞭炮少,经常捡拾地上的“哑”鞭炮,从中间掰开当烟花放,也是挺有趣的事。有一次,我捡拾到一个“哑”鞭炮,谁知,那是一个身边的小伙伴刚扔出去还没响的鞭炮,我一拾起来就响了,直熏得大拇指和食指乌黑,火辣辣的疼。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捡拾地上的“哑”鞭炮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吃饺子“图素净”。大年初一一大早,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们从睡梦中吵醒,不用母亲催叫,便一骨碌爬起来。母亲早已将水饺煮熟,用自制的弯腰篦子盛好放到饭桌上。我家年初一的水饺全是白菜豆腐馅的,不单是肉稀罕舍不得吃肉馅饺子,而是吃素馅饺子有讲究。大年初一吃素馅饺子,一年到头都会素素净净,无忧无愁。新年图吉利,母亲有时还将糖块或硬分币包进饺子里,吃到有糖块的饺子,寓意一年甜甜蜜蜜;吃到有硬分币的饺子,寓意财源滚滚来。吃到特殊馅的饺子,感到十分高兴,一旦吃不到就很扫兴。后来,母亲干脆不再包特殊馅的饺子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穿新衣“交好运”。穿新衣裳,是过年最高兴的事。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给老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能够穿上一件新衣服的高兴程度不言而喻。小时候,穿衣吃饭实行供给制,买布料要凭布票,买粮食要凭粮票,一个人一年消费多少布料和粮食,政府有严格的规定,容不得人们随意购买。故而,穿新衣服只能是过年才会享受到的一种特殊待遇。过年穿新衣也不是“定律”,遇到家庭需要添置铺盖,或者有儿要结婚,有女要出嫁的年景,全家人所有的布票都要集中使用,有时还须向亲朋好友讨借,这样,连过年也享受不到穿新衣的待遇了。记得我十岁那年,家里盖的被子实在是太旧啦,父母决定做床新被子,一床新被子的布料花费了全家人一年的布票。那年春节,我们盖上了新被子,却没有穿到新衣服。母亲为了过年不让我们穿带补丁的衣服,就用父亲穿过的旧衣服,设法为我们每人改做了一套“新衣”。尽管改做的衣服色彩暗淡,但没有画画绿绿的“地图”补丁,我们仍旧很高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压岁钱“保平安”。热腾腾的素馅水饺,吃上十来个,抹抹嘴,穿上新衣服,和弟弟们蹦蹦跳跳地涌向爷爷家。此时,爷爷早已吃过水饺,坐在太师椅上,等着我们来拜年。堂哥堂弟们都到齐了,我们一起给爷爷磕头拜年,祝爷爷新年大吉,身体健康。爷爷笑眯眯地把早已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我们,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每年爷爷发给我们的压岁钱,都是三张崭新的“南京长江大桥”,这可是爷爷攒一年才挑选出的新纸币,那时一般农户没有银行存款,也不知道银行的门朝哪开,积攒十几张新纸币确实不容易。领到压岁钱,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用书本子夹起来,很长时间也舍不得花出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童年的春节,当地风俗还有很多,辞灶、贴春联、请家堂、送家堂、走亲戚,哪一件都有来历,哪一件都有寓意,哪一件都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span></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石荣臻 中国乡村作家,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钢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员,《望月文学》编委会副主任。散文作品入选《嬴牟散文选萃》《望月文学散文精选》《记忆中的风景》《部落格·心灵牧场(散文卷)》《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4(散文卷)》《齐鲁文学作品年展2015(散文卷)》等数十个文学选本。作品荣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第七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银奖、第二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时代颂歌”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二等奖。著有散文集《溪水里的月亮》《银河里的星星》《心海里的太阳》三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