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抵是我的铁哥们,我们兴县方言就是"留裆裤了拜什″。留裆裤就是蹲下就能露鸡鸡的开裆裤,不管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一般五岁前都会穿开裆裤。穿上留裆裤通风卫生,利于方便!总之,只要是中国娃,不管你赶不赶时髦,五岁前几乎都得穿这种留裆裤! "拜什"是我们兴县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朋友,北京人也叫"发小"。</p> <p class="ql-block"> 老抵大名刘利兵,"老抵"只能算是他的副名称,一般也只局限尊称在我们这个从小玩尿泥长大的朋友圈子里。现在,出于场面尊严,我们都叫他刘总。其实,他原先实质含义的称呼是"底底″。"底底"就是老末的意思,老抵家兄妹五人,其排名老末,出于疼爱有加,老抵的父亲,也就是我拜大(伯父)就给他起名"底底"了。农村娃娃么,通常小时候都会起个贱名,什么候驴丶狗蛋、鸡儿子,总之有个名能叫唤就行。大人们也迷信,听说给小孩子起的名字太好了,阎王爷就要在生死薄上添名划寿了,为此就得给娃娃先起个贱名,瞒上阎王爷几年,好养活,盼长寿!</p> <p class="ql-block"> 至于"底底"后来为什么又叫成"老抵"了,这里面还有个小典故。孩童时,底底就长的腰圆膀阔、牛高马大、一表人才!有一次我们一群发小坐下侃大山惹他怒目圆睁,康总就说:"哎呀!你看底底这个样子,跟山坡上发情的疙抵(山羊)一模一样!”。发小们笑的人仰马翻一场后,从此他就叫老抵了。</p> <p class="ql-block"> 当然,我称老抵是留裤了拜什也是存在岐义的,只能算是一种孩童相交关系的统称吧。因为我正式认识老抵的时候己经十四岁上初一的时候了,老抵也早就不穿留裆裤了。不穿的原因,估计是因为不合时宜有伤风化吧?十四岁的男孩子穿裤子就不能只图通风方便了。那时候我们都不穿开裆裤了!我们都赶时髦耍流行,向杰克逊和香港的四大天王看齐,穿逍遥裤,上宽下窄,边缝突出,打破了直筒裤的简单和死板。穿上逍遥裤才能风度翩翩,系一根绿油扣眼腰带,白袜子黑布鞋,小黄衬袖红背心,这行头在当年属于农村中学生的顶配!</p><p class="ql-block"> 从小玩到大,老抵在发小圈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个能人,一个特有能耐有本事的大能人!因为老抵的能耐和本领给我们这几个发小的五彩童年充实了无限的乐趣和见识!</p> <p class="ql-block"> 十五岁的时候,老抵就玩上了火枪,那种用钢管和木头配合的自制圆筒火枪。没有准星,瞄准时全靠眼力和感觉。先给枪管里喂点火药,再把铁豆钢珠送进去朝天晃几下枪口。老抵站在山岗上朝天晃枪的姿势在太阳的照耀下不只是帅呆了!简直还是酷毙了!!直到现在,每次想起老抵的摇枪雄姿,我都要屏住呼吸,脑海里主动把他跟东北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联系在一起,嘴里喊着道上的切口和号子,他娘的!就是一活生生的土匪瓢把子!!</p><p class="ql-block"> 老抵的枪法也是无师自通,实在精准!通常一声枪响,免子野鸡应声而倒!这枪法,没当上杀手之王实在是可惜了!一声枪响后,所有的发小都对老抵崇拜的已是五体头地盲目疯迷了!因为我们都玩不了火枪,我们只玩弹弓,偶而打几只愚笨的小麻雀。我们都心甘情愿地给老抵做陪衬!</p><p class="ql-block"> 太阳下山的时候,落日的余辉洒满了山岗,老抵扛着枪,枪管上挂着兔子,大家唱着《打靶归来》的雄壮歌声,鬼哭狼嚎,凯旋而归。先到老抵家葡萄地瓜棚下边的小河边把战利品洗好,放上香辛料,康总烧火,鸡哥涮锅,我们的美好童年时光就从那一锅奇香无比的野味拉开了帷幕…… 孙志宏 于2019.03.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