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的故事

彭兆琪

<p class="ql-block"><b>有关文字资料提供 沈向濂 李晓雷 邓宪云 任燕西 </b></p><p class="ql-block"><b>合影图片提供 徐伟</b></p><p class="ql-block"><b>其他图片资料提供 沈向濂 李晓雷 邓宪云 任燕西 林民涛 网络等</b></p><p class="ql-block"><b>文字 编辑制作 彭兆琪</b></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照片是全国妇联西南区工作委员会全体同志于1954年8月的合影照,离现在快70年了。</p><p class="ql-block">照片是《美篇》网上一位叫徐伟的网友提供的,提供照片时他也提供了几位合影者的姓名,于是我又将照片发到有关群里,又有人认出几位,并获得一些珍贵的史料。现将照片有关人名和历史记忆捧出。</p> <p class="ql-block">前排左2王泽(廖井丹夫人)、左4甘棠、左6廖苏华(西南区妇联主任)、左7沈谷南(西南区妇联副主任 张子意夫人)、左9华逸(任白戈夫人)、左13刘素侠、</p><p class="ql-block">二排左11朱佩君、左12李映昭。</p><p class="ql-block">后排左一张幼林(张子意妹妹)、左10刘明华(图片提供者徐伟母亲)。</p> <p class="ql-block">图片上有故事。</p><p class="ql-block">先讲讲图片中西南区妇联主任廖苏华(图片一排左6)前辈吧:</p><p class="ql-block">从内江中院推出的《内江党史故事》中得知:廖苏华(1905—1984), 四川省内江县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妇女运动的先驱者之一。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7年,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曾任中央机要处办公室主任、党总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妇委书记,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廖苏华参加革命时间长,贡献大,又是党的高级干部,但却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革命本色。她坚持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意见。</p><p class="ql-block">1965年5月,担任重庆市委书记处书记的爱人李唐彬病逝,她主动向组织提出,不再配炊事员和公务员,自己出钱请保姆,尽量减少国家和组织的负担。</p><p class="ql-block">她的女儿李莉西的品格和她妈妈一样,模范遵守纪律,朴实无华,正直进取。</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段文字,完全可以证实李莉西的正直朴实。这是李莉西的好朋友邓宪云同学所写的一段文字:</p><p class="ql-block">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坐在我后面的一位男生恶作剧,居然把我做好准备上交的一件手工劳动作品摔坏在地,我气得站起来就给了这同学两拳,还将他连同课桌掀翻在地。此刻教室里一片哗然,课是上不下去了,老师气得把我拉出教室。让我吃惊的是,一向温和的莉西竟挺身而出,瞪着大眼对我说:“邓宪云,你简直是无法无天,目无班集体,为了一点小事竟对同学大打出手,破坏课堂纪律,对老师无礼,亏你还是大队委员,这叫同学们怎样向你学习?”</p><p class="ql-block">当我冷静下来后,莉西又主动找到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我讲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为了整体利益牺牲生命的故事。今天想起来似乎有点牵强、幼稚,但当时却让我感动不已。后来我向老师认了错,又向同学道了歉。于是莉西又真诚地对我说:宪云,你啥子都好,就是遇事不冷静,今后要注意改正。</p><p class="ql-block">这段文字,让我们读来都会感动。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竟会有这么成熟冷静,长大了一定是一名好干部。可惜,在李莉西有了孩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就离世了,可惜!</p> <p class="ql-block">廖苏华与李莉西的照片拼图</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1954年周总理住红楼期间与西南军区、重庆市领导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图片上有任白戈、廖苏华及廖苏华爱人李唐彬。</p> <p class="ql-block">左起:孙先余 刘家栋 辛易之 李唐彬 李井泉 周恩来 廖苏华 贺龙 任白戈 张文澄 肖泽宽</p> <p class="ql-block">再讲讲西南区妇联副主任沈谷南前辈吧:</p><p class="ql-block">沈谷南(前排左7),女。湖南湘乡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入党,同年初夏,沈谷南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在上海中央机关做秘密工作,她多次发现敌情报,急告中央化险为夷,配合陈赓同志的中央特科红队惩除叛徒、打击特务立下功劳。1935年赴苏联国际列宁主义学院学习。1937年回国后,任新疆省妇女协会秘书长、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妇委书记,晋绥边区妇联主任。建国后,任全国妇联西南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组长,中央监察委员会驻卫生部监察组组长兼卫生部干部司司长,全国妇联第二、三届执委。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p> <p class="ql-block">沈谷南丈夫张子意(1904-1981),湖南省醴陵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参加10万工农武装攻打长沙战斗,任醴陵农军第一路指挥。1927年9月参加醴陵秋收起义,任中共醴陵县委委员兼北二区区委书记。醴陵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成立后任副团长。1931年冬,进入湘赣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湘赣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白区工作部长和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八军政治部主任。1935年11月参加长征。进入藏区后,率政工人员沿途宣传民族政策和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促进军民团结。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二、六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任政治部主任,与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红二方面军过草地时,与王震率红十七师和模范师断后,沿途寻不到食物充饥,部队掉队和死亡人员较多。他把自己骑的马宰了,给战士们充饥。</p><p class="ql-block">1936年到达延安后,任军委步兵学校兵团政委。1938年初去苏联休养,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任中国部副主任。1941年1月,从苏联回国途经新疆时,受军阀盛世才阻挠,滞留乌鲁木齐。1942年9月被捕入狱,受尽敌人的拷打折磨,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1946年7月,经中共中央营救出狱,回到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副书记、宣传部长、晋绥分局代理书记……后投身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西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常委、宣传部长、农村工作部部长……1955年起,相继任中共中央西南工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第二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他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1977年8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78年3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3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在生命垂危之际,张子意将补发给自己的两万元工资作为党费上缴。王震称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忠诚战士,是农民运动优秀的领导人之一,是我党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是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守党的纪律的优秀共产党员。</p> <p class="ql-block">张子意和沈谷南合影</p> <p class="ql-block">曾经和我家同住西南局三槐树大院的沈向濂说,沈谷南是他奶奶,我看了照片,说你和你父亲都像你奶奶。他说是的,他长得像他父亲沈一之(原四川省委宣传部代部长,后调北京任中宣部秘书长),他说他姐姐沈晓翊和哥哥沈学方都像他妈妈。</p> <p class="ql-block">上面是沈向濂和他父亲自拍的近照,我把此照与沈谷南照片拼图成一张照片,看看他们长得是多么像。</p> <p class="ql-block">发小岳玉兰说,她认识沈晓翊几十年了,现在才知道她奶奶爷爷是如此伟大的老革命。</p> <p class="ql-block">沈向濂说后排左1张幼林是张子意爷爷的妹妹,即为他的姑奶奶。</p> <p class="ql-block">讲讲图片上的华逸(一排左9)</p><p class="ql-block">从《四川日报》上获悉:</p><p class="ql-block">华逸前辈系江苏无锡人,1914年11月出生,1935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历任南京妇女救国会联络员,太原沁县、黎城县牺盟会干事、政治教员、特派员,晋冀鲁豫中央局秘书处干事,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科员,十八兵团政治部《子弟兵报》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女师学院副军代表、西南妇委委员,重庆市妇联主任、党组书记,全国妇联候补执委,重庆市委委员,省妇联副主任、顾问,省政协常委等职务。1982年4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2008年在成都逝世,享年94岁。</p> <p class="ql-block">华逸的丈夫任白戈从1930年起,就长期从事革命文化事业的宣传、组织和领导工作,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又大量译著马列文论。</p><p class="ql-block">他先后担任过抗大总校政治主任教员、抗大附属陆军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任白戈担任过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重庆市委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文坛巨匠沙汀在1986年任白戈去世时的一篇《痛悼白戈》,让大众读来悲痛中顿生一种对任白戈革命前辈的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作为文化人的革命前辈任白戈华逸的女儿任燕西也和他们一样是一位有文艺细胞的人。下面说说她:</p><p class="ql-block">任燕西,1943年8月在延安出生,于是取名延曦,这是她有文化的父亲取的,现在大家也叫她燕西,也许这样写起来方便。</p><p class="ql-block">燕西1959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主修声乐,1963年升入本科声乐系师从罗良琏,郎毓秀,刘亚琴三位导师。郎毓秀,大家都知道,她是可以和周小燕齐名的大师。1967年燕西毕业后分配在甘孜卅丹巴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调四川音乐学院,后到四川省文化館从事声乐辅导工作,60岁后在副研究馆员位上退休,退休后她还继续在有关老年大学教声乐课。现在她已安享晚年生活,当然有时也教教学生。</p> <p class="ql-block">上面这张老照片是燕西念小学时和父母哥哥的合影照。</p><p class="ql-block">左起 任嘉因 华逸 任燕西 任白戈</p> <p class="ql-block">讲讲朱佩君(二排左11)</p><p class="ql-block">朱佩君(1920—1995),著名女画家,四川成都人。曾为成都市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p><p class="ql-block">作品有《芙蓉鲤鱼》《菊花》《山茶红艳樱花娇》等。</p> <p class="ql-block">朱佩君的“芙蓉鲤鱼”。</p> <p class="ql-block">朱佩君的“菊花”。</p> <p class="ql-block">讲讲李映昭(二排左12)革命前辈:</p><p class="ql-block">李映昭是一位川东地下党员。解放后,由组织安排,李映昭和丈夫雷雨田(1960年任西南局组织部秘书长)将重庆地下党烈士王璞、左绍英夫妇的女儿雷咏雪和儿子李晓雷接到身边抚养,他们不要国家一分补助费。</p><p class="ql-block">王璞就是《红岩》中多次提到的老石同志。老石的原型是牺牲在广安的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原是重庆地下党方面的最高领导人,后来他的职务是川东临委书记兼上川东地工委书记,王璞的妻子左绍英也是川东地下党员。《红岩》中提到的监狱之花就是左绍英在监狱中生下的孩子,也就是雷咏雪和李晓雷没有见过面的妹妹。</p><p class="ql-block">李映昭夫妇和雷咏雪与李晓雷和我家曾同住在西南局三槐树大院。我们叫李映昭李阿姨或李孃孃(在重庆时叫)</p><p class="ql-block">雷咏雪、李晓雷姐弟俩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重庆巴蜀中学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雷雨田、李映昭夫妇领养姐弟俩时在重庆合影。</p> <p class="ql-block">左起 李晓雷 李映昭 雷咏雪 雷雨田</p> <p class="ql-block">虽然雷咏雪与李晓雷没有和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可把烈士王璞的老照片拿出来一看,呀,李晓雷真像他的生父王璞。</p> <p class="ql-block">王璞与李晓雷照片拼图。</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10刘明华是图片提供者徐伟的母亲,可是,徐伟没有提供母亲的有关信息,于是无法讲述他和母亲的故事。但这里还是必须感谢他,若没有他提供的照片便无我今天的《美篇》。</p><p class="ql-block">谢谢徐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