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舞者”红翅旋壁雀

海阔天空(刘佳)

<p class="ql-block">  红翅旋壁雀,别名爬树鸟、石花儿、爬岩树等。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旋壁雀科、旋壁雀属的一种鸟类,体重15-23克,体长120-178毫米。共2个亚种。被人们誉为悬崖上的“舞者”。红翅旋壁雀雌雄羽色相似,但冬夏羽色略有不同。雄鸟冬羽、额、头顶至后枕灰色沾棕,背、肩灰色,腰和尾下覆羽深灰色,尾羽基部沾粉红色,中央尾羽黑色而具灰褐色端斑,外侧尾羽亦为黑色,内翈具白色次端斑,白色次端斑由内向外逐渐扩大,到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朝先端的一半几纯白色。</p> <p class="ql-block">  红翅旋壁雀,翅上小覆羽、中覆羽胭红色,初级覆羽和外侧大覆羽外翈亦为胭红色,内翈黑褐色,内侧大覆羽黑褐色,飞羽黑色,羽端微白,除最外侧3枚初级飞羽外,其余各羽外翈基部红色,第二枚至五枚初级飞羽内翈具两个白色圆斑,第六枚具一个圆形白斑。眼周微白,眼先黑灰色。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深灰色,尾下覆羽先端缀白色。翅下覆羽灰黑沾红,腋羽红色。雌鸟额、头顶和后颈深灰色,背、腰灰色微沾棕黄色,尾上覆羽深灰色。颏、颊、喉黑色,下体灰黑色,其余与冬羽相似。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脚黑色。</p> <p class="ql-block">  红翅旋壁雀,是一种非树栖的高山山地鸟类。主要栖息于高山悬崖峭壁和陡坡上,也见于平原山地,如中国北京西山和华北平原山地、最高见于喜马拉雅山,也见于林区多岩石的悬崖峭壁上以及公路两侧与河流沿岸山坡岩壁上,甚至大中国青海一些冲刷切割严重、深邃的壑谷中,也见有红翅旋壁雀的活动。在高海拔山区,季节性的垂直迁移现象明显,冬季多迁到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山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高大楼房的墙壁上。</p> <p class="ql-block">  红翅旋壁雀,主要为留鸟,部分做季节性的游荡和垂直迁移。除繁殖期成对外,多单独活动。常沿岩壁做短距离飞行,两翅扇动缓慢,飞行呈波浪式前进,沿着岩壁活动和觅食,也能在岩壁上攀缘,啄食岩壁缝隙中的昆虫。觅食时常展开两翅,身体紧贴于岩壁,然后将细长而下曲的嘴伸进岩壁缝隙中取食昆虫。并不时的扇动两翅,以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以甲虫、金龟子、蛾、蚊、白蚁、石跳虫、蝗虫、黑蚂蚁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的幼虫为食等,也吃少量蜘蛛和其他无脊椎动物。</p> <p class="ql-block">  红翅旋壁雀,繁殖期4-7月。营巢于悬崖峭壁岩石缝隙中。主要由雌鸟营巢,雄鸟协助寻觅巢材。巢由苔藓、草根、草茎等构成,内垫有兽毛和羽毛。孵卵由雌雄承担。红翅旋璧雀长着鸟的身子却有一双蝴蝶般的翅膀,而且正是因为它们经常攀附在高耸的悬崖峭壁之上,它们很容易就被人当成了“悬崖上的蝴蝶鸟。”它们浑身上下最特别的就是它们的那对翅膀,当它们展开的时候,能够明显的看到红色,往外则为黑色,翅膀的前段还有一些白色的斑点作为点缀。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8年,无危。</p><p class="ql-block"> (全文完)</p> <p class="ql-block">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 class="ql-block">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 class="ql-block">音 乐:李嘉懿《飞鸟》</p><p class="ql-block">拍摄地:云南滇西盈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