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刀阔斧</p><p class="ql-block">--纸上木上展作品的“至简”之美</p> <p class="ql-block"> 辛丑岁末,李滔剪纸和张明哲木雕“纸上木上”作品展在河南美术馆展出,虽然是两种艺术形式,但是他们作品的艺术取向却有一个共同点——“至简”。</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传统艺术,自来追求“简淡”的格调,“简远”的意境。汉代帛画寥寥数笔营造出神秘的“天人合一”;画像石构图疏朗,线条浑朴,意境悠远。霍去病墓雕塑依石造型、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笔简意赅。宋代瓷器古朴深沉、素雅简洁。中国传统文人画更是追求虚灵纯粹的艺术风格,倪瓒素净透明的笔墨,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笔简意远;朱耷绘画着墨简淡,运笔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旷……传统绘画艺术笔有尽而意无穷,虽简约却不简单。</p> <p class="ql-block"> 纸上木上展作品之“简”,使其具有传统性和当代性特征。</p> <p class="ql-block"> “至简”使纸上木上展作品具有传统绘画虚实相生的“写意”意味。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说的是在中国画中既要有实处,又要有虚处。画中的虚与实,相辅相成,互相依赖。老子《道德经》中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知其白,守其黑。”就是指要使虚处灵,应求实处工,着眼于空白之“虚”,必须立足于笔墨之“实”。计白当黑,知白守黑,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传统画论中对“虚实”的辩证认识。</p><p class="ql-block"> 李滔的剪纸和张明哲的木雕很恰当地运用了虚实对比的艺术处理。李滔的剪纸作品对琐碎的细节进行删减,采用大开大合、大收大放的处理方式,使作品显得简约洗练。但是简约的技法并没有使作品显得羸弱,反而大块面的对比使作品形象更加夸张、生动,其剪纸作品无论是盈尺小品还是六尺篇章,都显得饱满充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木雕艺术本来就是做“减法”,张明哲的木雕借助材料的纹理、凹凸,大胆肯定地砍斫,因势造型,顺势造像,不做精细雕琢,呈现出清晰明快的雕痕,形象似是而非,意味朦胧悠长。简约的雕刻手法保留了相对整体的外形,反而使雕塑显得浑朴厚重有张力。</p><p class="ql-block"> 纸上木上的作品,一个是在二维空间塑造形象,一个是在三维空间塑造形象,但都蕴含了虚与实的对比关系,表面上是采用“简”的手段来处理艺术,实际上是他们对传统艺术美的认知和承继,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材质上呈现罢了。</p> <p class="ql-block"> “至简”使纸上木上展作品具有更加纯粹自然的艺术性。极简大师 Jil Sander 曾说过:“拿走的东西越多,留下的就越纯粹”。先秦哲学家荀子在《乐论》中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艺术既要极丰富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写意志、意趣、意境,托物言志;“写物”、“写性”、“写心”,状物寄情,用至简的形象和放达的笔墨表达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至简”的艺术其实是艺术提纯焠炼后的呈现。</p><p class="ql-block"> 纸上木上展作品纯粹自然。李滔的作品受限于剪纸艺术特殊的表现方式,必须在形象上加以提炼,他的作品更注重对形象特殊性、典型性的捕捉,“西岭”系列作品就形成了 “大辫子”“麦垛山”典型的语言符号,“厚”、“笨”、“拙”的处理方式和浓郁淳朴的乡土气息相契合。张明哲木雕作品,很巧妙的利用木料的形态,取舍精准,摒弃那些多余而浮夸的装饰,以简胜繁,甚至有意保留木料材质腐朽的一面,侘寂之美,使作品显得朴素自然,耐人寻味。他们的作品都有民间艺术的朴素真诚,通俗不世俗;也有现代艺术纯粹自我,夸张不浮夸。读他们的作品,总能让人陶冶艺术初心,感受到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至简”之美不仅使艺术更加纯粹,更是一种本真的艺术态度;不仅是艺术的追求,也是一种极雅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当下,过多的物质欲望造成人们工作生活沉重的负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羁绊,焦虑情绪难以感受简单的快乐。而“物质极简”、“精神极简”、“社交极简”、“言语极简”等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成为很多人的追求目标。他们的作品就像极简的生活方式,过滤掉生活中多余的“杂质”,摒弃一切繁杂多余的东西,让艺术回归于自然,通过感官上的简约,获得品味和思想上的优雅,最终得到身心的清明和舒朗。</p><p class="ql-block"> “剪起纸落,情由心出,从乡塬老家的窗棂前走来,我时常能听到纸剪合鸣的心音。不断地往回看,但必须向前走……回望生长于乡土大地的本原文脉使我走得更坚定、更稳实也更有信心和野心!”(李滔语)“我砍的是木头,其实是在木头的碎屑里寻找对乡村一承不变的深情与记忆。无论多少刀,总归是一刀,这一刀里有我无尽的忧伤与向往。”(张明哲语)李滔和张明哲的作品立足传统民间,观照西方当代, “至简”之美营造了奇特、简洁、和谐美的气氛,是美的营造,是思想的独白,读来直透人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至简”使他们的作品在风起云涌时尚潮流中真正沉淀下来,也许是他们寻求更加有序、更为纯粹的艺术美的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春节镜庐主人于洛阳</p> <p class="ql-block">纸上木上展部分作品</p> <p class="ql-block">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