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师要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也许短时间内难以显现什么效果与作用,但请你相信一句话:量变引起质变”,吴松超老师在«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中强烈建议写作要写起来。</p><p class="ql-block">那么,如果没有勇气拿起笔,给自我加压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外部环境的影响,让自己看到写作的美好,突破心理障碍,勇敢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p><p class="ql-block">如何利用外力让自己开始写作?吴松超老师这样说:“推动自己开始写作有一些策略。比如,建立教育博客、个人微信公众号,从其他同行的评论甚至是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动力;再如,结成发展共同体,大家在相互激励、交流中一同成长。”“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参加学习共同体”是促进自己开始写作的最好的路径。</p><p class="ql-block">我对“写作”认识的变化缘于潘新和老师。他对“写作”的颠覆性解读,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写作的价值。“写作,是人的确证。写作,使人更像人。写作,人也。不写作,非人也”,就因为这一句话我开始觉醒,我才想到“人”真的需要写作。教师更需要用写作来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我真正地开始行动起来✍🏻,是在加入了各种学习共同体之后,是在被一些写作高手和写作榜样的精神感召之后。</p><p class="ql-block">近一年来,我加入了“新网师”“叙事者”“教育行走”等学习共同体,这让我彻底改变了自己在“写作”上的认识。</p><p class="ql-block">“新网师”是朱永新老师发起的新教育的线上学习基地。“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三专模式,被称之为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在“新网师”钉钉群,学习课程、交流学习感悟、提交作业,每一个学习者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阅读和写作。“飓风”老师郭明晓,50岁时,学习新教育,成为新教育的一员。她带着她的学生晨颂、午读、暮省,生日送诗,排演生命叙事剧,做班级生命叙事……在阅读、实践和写作中改变着自己。新网师讲师团队的朱永新老师、李镇西老师、郝晓东老师等,更是边读边写边讲,是真正的“精神导师”。是他们,让我懂得了我也应该用写作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p><p class="ql-block">“叙事者”,全称为“叙事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团队的灵魂人物是王维审老师。成立以来,叙事者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和专业研究为常态行走方式,坚持每月共读一本书、每月开展两次线上交流、每周一篇教育叙事、每人参与一个研究项目。我加入的群是“叙事者·米粒发展成长团队”。入群后,我开始阅读共读书籍,每周写教育叙事,向优秀的团队成员学习,在写作上突破心理障碍。汤章涛老师、廖春梅老师、赵启航老师等,他们坚持在公众号坚持写作的精神鼓舞着我。和优秀者同行,我怎能懈怠呢?</p><p class="ql-block">张文质老师和谢云老师是“教育行走”公益活动的发起人。“教育行走”倡导“行走拓宽世界 读写重建心灵”,行走和读写是“教育行走”的重要理念。“教育行走”的公益性吸引了大批的“草根教师”,普利辉老师、陈秀玉老师等他们也是在写作中变得越来越优秀。陈秀玉老师还发起了“教育行走一起写吧"挑战活动,挑战任务是每天一记录(每天自由写作一篇500字以上文章),每月一精品(每月写一篇2000字以上主题作文)。让我吃惊的是,这个写作挑战活动,居然有老师能挑战成功。这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每天坚持在公众号号写作更新,挑战自己。改变,从写作开始。</p><p class="ql-block">推动自己开始写作,就是这么简单。一是要有“发表意识”,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文字。二是要有“榜样教师的引领”,和写作者同行。“只要上路,总会遇到庆典”,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行,像“犟龟”一样坚守初心,你我们终将到达心灵的彼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