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复活节岛(一)

碧空远影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岛,犹如等腰三角的树叶,漂浮在幽蓝的南太平洋。轻涛拂岸,海浪低吟,一尊尊巨大的石像,昂首挺立,凝望远方,充满神秘。这就是复活节岛。</p> <p class="ql-block">(NASA)</p> <p class="ql-block">不知何时开始,复活节岛成了我旅行的终极目标。一本《历史上的未解之谜》,让神秘的石像在脑袋里扎了根。萦萦绕绕半个世纪,终于梦想成真。</p> <p class="ql-block">从加拉帕戈斯飞往复活节岛,经停瓜亚基尔和圣地亚哥。瓜亚基尔是厄瓜多尔的经济商业中心,现代化的大机场,艺术、时尚,远超基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已是凌晨,直奔一家最近的酒店。18小时舟车劳顿,亟需片刻休息。</p> <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岛屿和南美海岸线的中点,160平方公里的小岛,距东、西、北面的陆地都在3000公里以上,距南面的南极大陆7000公里,从而成为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岛。它与夏威夷、新西兰,形成了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三角,塔希提、萨摩亚、库克、汤加等群岛,都在这个三角区域中。</p> <p class="ql-block">(维基百科)</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在南太平洋寻找财富。1721年,荷兰探险家雅各布罗格文Jacob Roggeveen,在西印度公司的资助下,带领三艘船只向太平洋进发。他们经过福克兰群岛,梅勒尔海峡,绕过合恩角,到了智利的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Juan Fernandez,这个群岛的故事,让笛福写出了《鲁滨逊漂流记》。从这里,罗格文向西航行,1722年4月5日,他在海中发现一片陆地,它从未在地图上出现过,这天恰好是复活节,罗格文就称它为复活节岛。</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登上飞往复活节岛的航班,全新的B777-200,高大宽敞。机上很多年轻伴侣,小朋友也不少,充满度假气氛。轻松愉快中,6小时飞行倏忽而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格文发现复活节岛,使它进入文明世界。西班牙人来了,他们上岛勘察,在Poike山上立了三个木十字,宣告这是西班牙皇帝的领地;库克船长来了,他随队的塔希提翻译,能听懂部分当地人语言,由此推断,复活节岛人是波利尼西亚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小岛开始受到文明世界的侵袭,秘鲁奴隶贩子定期来抓人,美国船南希号绑架了 22 名男女做奴隶。在秘鲁反对奴隶贸易后,岛民被送回,回来的船上爆发天花,大量减员,天花传到岛上,又令人口大减,最低点时,复活节岛只有10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目睹这些惨状,岛上的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和智利谈判,希望将复活节岛纳入智利的保护。1888年,酋长们投票一致通过,将岛的主权割让给智利,从此,复活节岛成了智利的一个特别行政区。</p> <p class="ql-block">来到天涯海角一样的地方,乘客们都很兴奋。走出机舱,好蓝的天,好纯净的空气,好清亮的云朵。与世隔绝的海岛,没有半点污染,开阔的机场,一眼望不到边。后来才知道,这是美国建的机场。1960 年代,美国从太空追踪苏联的间谍活动,空军开始载人轨道实验室项目,项目需要在太平洋上有机场,能起降大力神和直升机。机场选在复活节岛,美国建立了军事基地。那时,机场所在的马塔维里Mataveri立着一块牌子:电离层研究中心,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欢迎来到军事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人不了解基地的目的,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冷战大背景的一部分,他们享受基地带来的好处,衣服、工作、免费的电力、看世界的窗口。利用美军基地的跑道,智利开通了到复活节岛的定期航班。后来,美国宇航局NASA接手项目,搞航天飞机极地轨道飞行,如需紧急终止飞行,复活节岛就是中止地点。NASA又投入数百万美元延长跑道,作为航天飞机的应急跑道,并以全套电子设备覆盖。项目于1989年终止,实惠落在了复活节岛,加长的跑道能起降宽体客机,推动了岛上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才能乘着全新大飞机,安抵小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机场大厅很简单,全自然材料,建成茅屋形状。棕色矮墙上,醒目的鸟人图案,更增加了小岛的神秘。我们睁大眼睛,看着新奇的一切,寻找接机的人。一位胖胖的女士径直走来,笑容灿烂,四位亚洲女士一定很好辨认。她是Monica,酒店经理,大叔也开着SUV过来了。我们经过美丽的村庄,进入安加罗阿小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店在镇中心,左右两排单层客房,中间是长长的花园庭院,花园中有两个凉亭,条桌躺椅,供客人休闲,饮水机就在一旁,自用自取,一下就喜欢上这个舒适自然的小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迫不及待,我们出门扫街。安加罗阿Hanga Roa,是复活节岛的中心,几乎所有居民都在这里生活。主街Atamu Tekena,从酒店门前经过,街上各种小店、餐厅、超市,还有卖菠萝、西瓜、玉米的蓬车。时值2020年2月底,疫情初起,游客已经大大减少,但街上仍是人来人往,人们带着焦糖肤色,拖鞋短裤T恤,一片休闲度假景象。</p> <p class="ql-block">(Isla de Pascua)</p> <p class="ql-block">沿着漂亮的砖砌马路,我们来到海滨,第一次看到复活节岛的海,惊艳。这是个小小的海滩,叫做pea beach,豌豆海滩。从脚下高地看过去,视野中的一切充满层次。宽阔的海面,平静中有细细涟漪,远处停泊的邮轮,像定格的小景。深蓝色天空,白云翻卷,海浪呼应,棕榈、小房、红砖,生动了海岛画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小镇港口,第一个石像跳入视野,双眼湿润。心心念念,万水千山,终于得见。复活节岛人,以波利尼西亚语,把自己的岛称作拉帕努伊Rapa Nui,把石像叫做摩艾moai。上岛几个小时,我们已经入乡随俗,出口就是Rapa Nui,把自己和复活节岛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港口的海湾,停着各种色彩的独木舟canon,非常美丽。独木舟是Rapa Nui人最重要的生活工具,罗格文发现复活节岛时,就是一个土著居民划着独木舟,全身赤裸来到他的船上,开启了Rapa Nui 人和文明世界的第一次交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湾是小岛的高光点,餐厅、cafe、潜水中心、海洋中心,林林总总,丰富多彩。周日上午,四周颇为安静,海滨高地上的餐厅,外表像简易工棚,走进去,屋内深深,木桌藤椅,客人不少。有机会再次品尝“沙嗲娘” empanada,一种南美特色的烤饺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餐厅外,大海依然平静, 巨大的邮轮还停在远方。复活节岛周边的海岸,以礁石险恶闻名,经常有船只遇险撞碎,当年罗格文的船也是好几天不能锚定。邮轮远远停在海中,以小船送游客上岸,餐厅中,不少是邮轮上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复活节岛迎来了它最重要的客人 - 托尔·海尔达尔Thor Heyerdahl和他的挪威探险队。海尔达尔是挪威著名探险家、人类学家,也是第一个挖掘、宣传复活节岛文化遗产的人,他的团队成员威廉·穆洛伊William Mulloy,后来又回到岛上,竖立石像,修复遗址,进行考古研究,把自己的半生献给了复活节岛。</p> <p class="ql-block">3年前,在奥斯陆的一次参观,认识了海尔达尔。奥斯陆的康提基博物馆Kon-Tiki Museum,展示着海尔达尔的康提基号,一只无动力木筏。1947年,海尔达尔和他的5个同伴,在太平洋中漂流了6900公里,101天,从秘鲁到达南太平洋的群岛,创下了人类奇迹。据此拍摄的电影《孤筏重洋》,获得奥斯卡提名。没想到,在遥远的复活节岛,再遇海尔达尔。不同的旅程,被同一人物联系起来,这是旅行令人着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itannica)</p> <p class="ql-block">(Wikimedia)</p> <p class="ql-block">静坐岸边,看着海浪发呆,心思飞到了天外。远处,几百年的moai,依然默默矗立。对即将开始的石像之旅,充满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