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年

近朱者赤

<p class="ql-block">还记得这些顺口溜吧,就是忙年日程表。</p><p class="ql-block">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p><p class="ql-block">瞧这紧密的行程,忙碌中透着一股急切,辛苦里溢出满满的喜悦。</p> 打鱼糕 <p class="ql-block">枝江人忙年没有糖瓜粘、把面发、蒸馒头之类的活动,大街小巷飘满了鱼糕的香味。商贩们把案板、绞肉机、炉灶等沿街摆放,随时加工。人们拎着鱼(以大草鱼为佳)和肥肉来,交给老板去鳞去皮,整成白花花的肉膘和鱼肉,然后把他们绞烂成泥,放在一个大盆子里,按比例混合,还需要加入适量的沪粉,才有劲道。这时大师傅上场了,只见他徒手用力搅拌再搅拌,按一个方向,直至浑然一体。随手一抓,成团状。再加入盐、葱白末等佐料,稍许搅拌即可。这个过程最见功力,搅拌不充分,蒸出的鱼糕松散,不成型。接下来就可以倒进蒸锅里开蒸了。蒸三十分钟左右。揭开锅盖,用干净的湿布沾干糕体表面的水汽,用刷子沾上蛋黄液刷在糕面上,也可以直接将蛋黄液均匀地倒在糕面上,再蒸三分钟就可起锅了。鲜嫩爽口,上黄下白,有人还点上红晕,煞是养眼。刚出锅的糕体晶莹剔透,香气怡人,我总忍不住尝上两块。有时当锅里冒出香气的时候,我会假借尝尝是否熟了而偷鲜。一蒸笼不好存放,常常分成半揸左右宽的长条状,冷冻保存。也可抽真空后寄给远方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我家公公最爱吃这道菜。他称为“人抬人”,寓意高人一等,讨个好彩头。老人家不吃肥肉,吃鱼又怕刺,做成鱼糕就解决了。过年时鱼糕被称为头子菜,是饭桌上妥妥的C位。用大盘摆满蒸热,然后炒帽子扣在上面。帽子类似于青椒、胡萝卜、木耳等炒肉片。平时也可以炒着吃,像年糕样,但容易炒散。也可以下火锅。</p> <p class="ql-block">枝江家家户户都打鱼糕,都知晓鱼糕的制作工艺。据说只要有枝江人的地方就有枝江鱼糕,我有个学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过年时纯手工制作枝江鱼糕,味道一绝,解了思乡愁。</p> 做圆子 <p class="ql-block">枝江人的年桌上一定要有圆子。它的个头比狮子头小,狮子头太欺主,一个人吃不完一个,要几个人分了吃。枝江的圆子差不多一口一个,吃着卫生。正像四川人的火锅,万物皆可容。东北人的饺子万物皆可包一样,咱枝江人觉得万物皆可圆。用米浆做的汤圆、用肉裹米做的珍珠圆子、用豆做的豆腐圆子、用绿豆做的绿豆圆子、用藕做的藕圆子、用荸荠做的圆子、用苕做的苕圆,还有肉圆、鱼圆……</p> <p class="ql-block">圆子们的做法比较雷同:去皮去茎,留下干货,切成小块后剁碎,剁成渣剁成泥。然后和面,灰面或糯米面均可。捏成圆形即可。可实心,也可中间包心。我看到最神奇的圆子是我家奶奶做的豆腐圆子。豆腐是主料,辅以荸荠、米子(用大米炸成的颗粒状),用手揉碎豆腐后,再将三者揉匀,捏成圆形下油锅一滚再捞起。光吃或下火锅皆美味。有的宜油炸,有的宜蒸煮。宜甜宜咸宜怪味。老少皆爱。</p> <p class="ql-block">稍大的圆子枝江人叫“团子”。比如糯米团子,比汤圆大,正月十五吃的。比如我家公公常忆起的1960年吃的饼团子,用榨油后的渣渣做成的,难以下咽,不易,但在那个年代能救命。</p><p class="ql-block">我一直在想咱枝江人对圆子的执念大多来自于团团圆圆的愿望。枝江人有一股闯劲,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主动离乡的人比较多。我有一个姨父,早前是董市锁厂的,厂里改制,90年代初期就去了广州,应聘在一家摩托制造厂里做技术员。效益不错,原来的同事一个个跟了去。一般过年才回来一次。</p> <p class="ql-block">我同事的儿女们因求学而落户在北上广深一线的有之、武汉郑州等中原地区的有之,成都重庆等西南的有之,南宁西安等西部的有之,差不多遍布全国。更有散落在海外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团聚成了春节永恒的主题。于是圆子成了团宠。</p> <p class="ql-block">我们过年时吃圆子庆团圆,平时吃圆子盼团圆。庆祝时吃圆子寓圆满,失意时吃圆子鼓干劲。</p><p class="ql-block">枝江人的“圆”是看透世事后的圆融,而非投机倒把的圆滑;是努力奋斗后的圆满,而非守株待兔式的循环。</p><p class="ql-block">枝江人喜欢做圆子、吃圆子是这块土地赋予我们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