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溪南,又称丰溪、丰南,当地村民习称溪南,因村居坐落于丰乐河南岸而故名。该村后唐始建,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多为吴姓聚族。现隶属黄山市徽州区,距岩寺(区政府所在地)约5公里,迄今已有1200年村落历史。该村处于山间盆地,地势平阔,清净宜人,宜工宜农,村民以农为本,外徙经商,贾富兴儒,因儒入仕。古时,这里曾被誉为徽商中“歙邑首富”的聚集地。全村现有村民近千户约三千人口。农户除了务工、经商外,多以种植粮油作物、蔬菜和养蜂等为主。2014年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传统村落,呈东西走向布局,坐北朝南,势如棋盘。村以街为经,以巷为纬,东西贯通,南北畅达。村内有前、中、后三条石板古街,并以条、陇、雷三条水系绕村后灌溉农田。街依溪行,屋缘街建,两岸夹峙,鳞次栉比,昔有“千灶万丁”著称。</p><p class="ql-block"> 旧时,村里有十大名园和十二楼(后改称“果园”)等宏丽建筑。然而,太平天国战乱,大多知名建筑和花园被毁,村落由繁荣走向衰败。至今,村中仍保留着明代建筑10余处,清代民居100多幢,在这些遗址遗迹中,老屋阁、绿绕亭历史悠久,文化品位和价值最高,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莘桥,横跨在丰乐河上,是旧时西溪南人来往徽州府城的重要桥梁。莘桥,建于明代初期,由西溪南村吴氏大家族,通过家族募捐而建,已有500多年历史。该桥全长250余米、宽约6米、有11个桥墩、10个跨度20余米的跨孔,整座桥全部用红麻石砌建,实属罕见。2019年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这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门对意味深长,且又是以篆体书写,此联是古代蜀主孟昶于公元964年春节亲撰的中国第一副春联,巧合的是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p><p class="ql-block"> 这副门对在中国楹联史上,具有开先河、划时代的意义!他率先用贴“对联”的方式来替代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元旦(古时称春节为“元旦”“元日”)这天,人们都用桃木板写上传说中的“神荼”“郁垒”二神名,悬挂门旁,以驱鬼避邪。</p> <p class="ql-block"> 绿绕亭,伫立于后街北侧老屋阁宅边池畔,是一处别致的古老方亭。该亭于元•天顺元年(1328年),由西溪南名士吴斯能、吴斯和兄弟两个集资建造;明•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清代又有3次重修。已有560多年历史。现被列为"国保"级进行保护。</p><p class="ql-block"> 绿绕亭通面阔4米,进深4.4米,高5.9米。砖木结构,飞檐斗拱,月梁鹰嘴瓜柱,绘有典雅工丽的包袱锦彩绘图案,梁端雀替,丁头拱构,木纹凸露,清新雅丽,临池一侧置飞来椅供人憩息。该亭是安徽省内明代保存至今极为珍贵的古过街亭。据说,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祝枝山曾作《东畴绿绕》一诗赞咏。庞公宅畔甫田多,畎亩春深水气和。五两细风摇翠练,一犁甘雨展青罗。鱼鳞强伏轻围径,燕尾逶迤不作波。最喜经锄多肯获,半年定愧伐檀歌!</p> <p class="ql-block"> 老屋阁,又称老屋角或吴息之住宅。建于明代中期,已有500多年历史,被称其为徽州民居的”老祖宗”。该房屋坐东北朝西南,5间2进,口字形四合院,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底层矮、上层高,主房占地343平方米。楼下前进设门厅,后进为客厅,大门在中轴线上,用水磨砖砌成门罩,复以瓦檐,无雕琢,门用铁皮包镶,厚实庄重,幽静宜人。</p> <p class="ql-block"> 老屋阁在构建上,摒弃了繁琐,注重于洗练,楼上沿天井四周装栏板,栏板上用扁圆垂直木条均匀地压住板缝;檐口四周用八根雕刻垂莲柱支撑,柱下端镂荷花含苞待放,给人以宁静而不沉寂的感觉。两侧山墙为人字硬山博风墙,相比以马头墙为标志的徽派民居年代更为久远。曾有位历史学家考察后说:“这楼上厅不仅是长江中下游明代建筑固有的特色,它也是古百越遗民世代相传并且保持的一种民族俚俗,与高脚楼有关历史渊源关系。”老屋阁对于今天研究与继承明代建筑的技艺,是一件珍贵的不可多得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民宿别有风味。数年前,当地商人和部分外商独具慧眼,纷纷看好这里的风水宝地,投资买老宅、购别院、圈宅地,改造建设别具一格的特色民宿,每一家都有独特风情。在美丽乡村配套建设中,这里的民宿更加郸显,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关注与青睐。</p><p class="ql-block"> 如,慰颜府•诗莉莉文化遗址酒店,这是一家拥有十几幢老宅、深院、花园、小桥流水、露天浴池等融于地方文化特色的园林式民宿酒店;还有燕舍、荷田里、望山公社、荷韵小院、金溪南岸、清溪涵月及后街道伍号客栈等等,每一家都展现出千年古镇西溪南的独特视角和独特风貌,让您感受到既有新家的味道,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有徽州古迹和四季风景,清静安逸舒畅……</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古街,走进西溪南古村,有三条古街,分设三座堨坝开水渠进村,方便村民生活浣洗,而后引流灌溉村周田园。</p><p class="ql-block"> 前街(现改称后街),路面宽3—4尺,全由黟县青石板铺就。沿街有条小溪(条堨渠)逶迤而过。街巷口及拐弯处设有“天灯”(在石墩上竖近丈高木柱,顶端支“人”字形盖顶,盖顶下挂盏玻璃灯,古时用青油、灯芯由专人在夜间点燃,照亮街巷,方便行人。</p><p class="ql-block"> 中街(现改称正街),街宽5尺至丈余,街面平整如磨,全由黟县青石板铺就。一条水渠(陇堨渠)穿街而过,流水潺潺,古韵悠悠,蜿蜒如玉带,飘逸街廊间。便于村民浣洗,街埠间设有水埠头,各道涵洞口上置有石闸,用以消防,通风调温,适用美观。在中街有些宽绰的巷口设有“街楼”,此楼架在两侧屋墙上,悬跨巷道,空间虽小,却很别致,南北两面装有花样窗棂,供“更夫”打更和住宿。</p><p class="ql-block"> 后街(现改称溪边街),街宽5、6尺,街面全由黟县青石板铺就。街顺溪流(雷堨渠)走势,曲折多姿。村前首段雷堨渠,宽约二三丈,水深可放竹木簰,也可行小船。街旁有半月形单孔石桥数座,谓之小桥流水人家。街渠两岸店铺相峙,楼台亭榭,竹木花卉,春时鸟语花香,夏季廊榭清风,秋景水明月朗,冬令玉树琼楼,恰似一副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图,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看这家深宅大院大门上的这副对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的意思是: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同,就象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整个中国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气象。</p><p class="ql-block"> 这副门对出自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表达了“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的喜悦之情。</p> <p class="ql-block"> 村中菜园,在西溪南古街巷中穿行,你会看到很多老房子边上有菜园、竹林和花圃,这些在太平天国后期战乱发生以前,都是徽商巨贾们的豪宅大院、私家园林,成为太平天国战乱烧杀抢毁致村居败落遗留下来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 漫步西溪南中街,在街中段尚有几处老店铺,店堂里外寂寞冷落,生意萧条,毫无生机。问其店主,现在这里受新冠疫情反反复复影响,游客甚少,生意清淡,加上互联网网购遍布等冲击,实体店更多的屯货处理不掉,不开也难,只能坐守空门,等待商机,望店兴叹!</p> <p class="ql-block"> 昔日西溪南最大的私家园林——果园,原名十二楼。坐落在村中前街北侧,系巨富吴天行豪宅,园名源自汉班固《西都赋》。相传,唐伯虎与祝允明赴西溪南作客时为其规划。园内有曲池、假山、亭台、书斋等建筑,占地4000平方米,遍栽珍花异卉。园内还有仙人洞、观花台、石塔岩、牡丹台、仙人桥、芭蕉台等六大景观。园主人拥有百妾,花前月下,倩影翩翩;亭榭之中,笙歌婉转。据《吴氏宗谱》载,吴天行虽妻妾众多,但他并无子嗣。在天行晚年时,把“十二楼”改称“果园”。岁月沧桑,园林荒芜,现该园依稀辨其旧貌,昔日绝代风貌已难寻。</p><p class="ql-block"> 吴天行家世代盐商,拥有无数财富。天行的父亲吴无逸在西溪南建座大型私家园林,名十二楼。园林建成之时,吴无逸请姻亲兵部左侍郎汪道昆亲撰《十二楼记》。无逸去世后,“十二楼”由天行接管,他又耗资修葺“十二楼”。据传,《金瓶梅》小说场景发生地就是“果园”,西门庆的原型就是明代盐商吴天行,《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生,就是明代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的徽州人汪道昆,他创作并留下了一百多卷诗文及杂剧五种,在徽州生活了45年。至于是不是《金瓶梅》的真实原型和发生地,留待你去思索……</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有八景:“古桐乔木”、“梅溪书屋”、“南山翠屏”、“轴畴绿绕”、“清溪涵月”、“西陇藏云”、“竹林凤呜”、“山源春涨”。</p><p class="ql-block"> 1498年,江南才子祝枝山(江苏•吴县人)来西溪南舅公家,他据八景之名和意境各赋诗一首,并由著名文士唐允甲(安徽•宣城人)题跋,留赠舅公。吴氏族将八景诗刻成碑帖,立于家园,现仅存一碑,藏歙县“新安碑园”。清初画家石涛(广西•桂林人)曾以祝枝山八景诗意作八景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清代学者胡长庚游此,亦有丰溪八景诗。</p> <p class="ql-block"> 西溪南,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历代有宋学者吴自牧,元诗人吴鼎新,明学者吴海、诗人吴可封、著名徽商吴养春,清学者吴元满、诗人吴崎,书法家吴又和、篆刻家吴凤等。</p><p class="ql-block"> 明末,西溪南富商吴桢,家藏稀世墨宝甚富。时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上海•松江人)来到他家,吴祯视为知音,结为挚友。董其昌对他珍藏的《书法部分》墨宝给予鉴定、题跋,随之摹刻上石,称《清鉴堂》贴,内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蒂、怀素、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的手笔,也有董其昌的手稿。当时参予鉴定题跋的还有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上海•松江人)。该贴约有碑石五十块,现存歙县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后记:2022年1月21日,午后有小雨。清早7点50分,骑上电动车起程从歙黟公路直奔徽州区西溪南,参加原单位组织的“新春行”活动, 8点半到达西溪南创意小镇,先在村中逛逛老街,感悟千年古镇的苍桑变化。9点半参加集体活动,通过走古街、看民宿、访商情及组织开展统计法知识竞答等参观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最后,在丰溪枫杨林溪边合影留念。作为一名退休职工,能荣幸参加此次团体活动,真诚感谢单位领导和在岗同仁的关怀与关爱!在此道声谢谢!</p><p class="ql-block"> 祝您:新春康顺!壬寅吉祥!</p><p class="ql-block"> 20220129撰于园艺新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