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只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香尘居士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 知止,是人生的大智慧。世间万物,适可而止。花开则谢,月满则亏,皆为自然之道。</p><p class="ql-block"> 唯有仿效自然,方能顺应规律。故古今欲成大事者,必知止。“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p><p class="ql-block"> 隋朝王通所著《止学》一书,更是把知止作为一种人生的智慧与境界推崇。</p><p class="ql-block"> 王通是谁,很多人并不熟悉。但一提起他培养出的弟子: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人,历史上个个大名鼎鼎,这从侧面可以印证王通止学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一生深爱《止学》一书,他的人生所言所行所思,都有知止的深刻印记。曾国藩把自己书房命名求缺斋,就是取其知止节制之意,时时警醒自己。</p><p class="ql-block"> 华人首富李嘉诚更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按照《止学》的要义身体力行,历经无数风雨,终使其成为一代商界奇迹。有人说,贪得无厌的人心,与漫天飞舞的大雪一样,都容易使人迷路,让人迷失自己。</p><p class="ql-block"> 老子《道德经》则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人的一生,要认识到过分的欲望追求带来的灾难后果。知足才不会受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退一步海阔天空,知止,人生处处有生机。</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 止于至善,让光明导引人生。这里的“止”,意为到达,意为超越。心有所安即为止。</p><p class="ql-block"> 《礼记.大学》中说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p><p class="ql-block"> 有大智慧的人都知道适可而止,而耍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计策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p><p class="ql-block"> 朱熹曾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止,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境界,从而促使自己追求至善,止于至善。</p><p class="ql-block">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只有当一个人明了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明了生命中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他才可能站到了人生的制高点。</p><p class="ql-block"> 至善为大光明,以光明从高处照亮人生之路,这是以终为始,真接本质,醍醐灌顶。止于至善,其实最高级的断舍离。</p><p class="ql-block"> 知止让你超越现实的生活,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精进的,什么是应该放弃的。抓住应该抓住的,比如人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放弃应该放弃的,比如过多的物质享乐与攀附的虚荣心。止一为正,一心向善,这是知止的大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