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八的俗称、中国春节传统节日之一。 腊月二十八的中国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是各家各户“把面发”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洗干净手,惊心制作各种各样的面食,以备过年期间家人享用。</p> <p class="ql-block"> 发面,寓意着发财,在腊月二十八发面做馒头,不仅有着各种美好的寓意,也包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也是所谓的隔年吃。</p> <p class="ql-block"> 蒸馍在山东地区来说主要指蒸馍馍,在胶东地区最为有名,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面点文化。花卉、龙凤、雀蝶等各种面塑,用各种颜料染得五颜六色,特别的喜庆。</p> <p class="ql-block"> 枣饽饽是用红枣和白面发起来的大馒头,寓意早早发财。面要揉的有硬度,这样做好的馒头才会表面光滑,不会软塌塌的。在馒头上面插上红枣,也是山东面食的一种代表,还有插满大枣的枣山,象征着日子越过越好。</p> <p class="ql-block"> 北方正在热火朝天的蒸馒头,南方打年糕的活动也登场了。年糕一般用当年出产的粳米或者是糯米来制作,因为年糕是过节期间的节庆食品,因此被称为“年糕”,有年年升高的寓意,因此年糕备受欢迎,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贴春联</span></p><p class="ql-block">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p><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贴年画</span></p><p class="ql-block"> 年画,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贴窗花</span></p><p class="ql-block"> 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南方窗花以精致为美,北方窗花以朴实生动为美,不仅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的节日!穿新衣,吃好吃的,和家里的长辈们团聚在一起。我们会见到许多很久不见的亲人,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开开心心团团圆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春节期间会有很多的礼仪,快带我们的小朋友来了解有关春节的礼仪吧。</p> <p class="ql-block">1、【拜年礼仪】</p><p class="ql-block">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跪拜磕头或躬身作揖,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里的长辈拜完年之后,孩子外出遇见他人时也要满脸笑容地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红包礼仪】</p><p class="ql-block"> 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孩子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要事先告诉孩子,接过红包,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或自己的袋子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问候礼仪】</p><p class="ql-block"> 多说祝福话,问候称呼不可少。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亲人,懂礼貌的孩子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就要见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如果你等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称呼,孩子或许觉得别扭不肯开口。若你在见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练”着称呼一下,孩子称呼起来就很自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待客礼仪】</p><p class="ql-block">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进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要让孩子知道:在大人谈话时,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做客礼仪】</p><p class="ql-block">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一定要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餐桌礼仪】</p><p class="ql-block"> 大人一般都比较惯孩子:孩子爱吃的东西会有意让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场的话就要教育孩子讲究礼貌。家长们要记得告诉孩子:吃饭时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准那块就夹,不要翻来覆去抄,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带汤汁的肉菜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衣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