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贺岁迎新年

cuiyubao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四季轮替,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辞旧迎新,我们即将送走辛丑牛年,迎来壬寅虎年。神州大地,到处张灯结彩,一片喜庆新春佳节的浓烈气氛。</p><p class="ql-block">虎之形象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居着重要地位,常常与龙并称。《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因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形态,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可充当逐妖、怯邪、镇宅的角色,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风俗文化特质。</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人们常用“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虎背熊腰”、“藏龙卧虎”、“如虎添翼”、“虎头虎脑”、“虎背熊腰”、“将门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词语,来赞扬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表达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自我意识,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虎文化。</p><p class="ql-block">故而,虎之形象在中国的艺术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又叫属相,以十二地支相配,与人出生年份对应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而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p><p class="ql-block">我国自1980年起发行第1轮生肖邮票,1992年起发行第2轮生肖邮票,至今已发行至第四轮。以前集邮,多会收集信销票,社会进步神速,现在手书信件邮寄者廖廖无几,信销票也就无从觅得。故而,现在集邮者多会买新票。更为方便的则为年册,一次买齐上年发行的全部邮票。如此,缺少觅淘、交换的环节,集邮的乐趣少了很多。</p><p class="ql-block">弹指一挥间。自第一枚生肖票猴票发行至今,已然过去42年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前多会买年册,近几年来兴趣顿减,就不买了,邮票收藏中缺了今年的虎票。</span></p> <p class="ql-block">虎年邮票</p> <p class="ql-block">自2003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贺岁生肖精制流通纪念币,第一枚为羊币,今已发行至第二轮。生肖币以中国人民喜爱的题材,完美的设计,精湛的铸造工艺,珍稀的发行数量,以及良好的市场形象,正逐渐成为流通纪念币板块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今年为农历虎年,制作精良、寓意吉祥的生肖虎币自然为国人所钟爱,预定者甚众。虎币发行后,市场认可度也很高。今日新闻广播中说,面值10元的虎币,市场价已溢价至16、17元。</p> <p class="ql-block">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布老虎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p><p class="ql-block">布老虎的最早形状已无从考究,但它的出现都是与我国民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联的。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从一针针、一线线的缝制中,将满腔的爱意缝入其中。民间布老虎没有统一的规格式样,心灵手巧的妇女们因手头材料的不同,随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了形态迥异的布老虎。</p> <p class="ql-block">贵州布艺祥云神虎,13x19cm</p> <p class="ql-block">“秦砖汉瓦”,常用来形容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可谓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秦砖汉瓦上精美的文字、奇特的动物形象、华丽诡异的图案,在考古、历史、古文字和美术、书法艺术,以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研究中,有着其它文物遗迹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文化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四象的代表物,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朱雀代表火,玄武代表水,它们也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二十八宿中,四象用来划分天上的星宿,也称四神、四灵。陕西博物馆馆藏秦砖汉瓦中,特别是瓦当装饰中,就有四象的纹饰。</p><p class="ql-block">陶铃,一种儿童的玩具。称之为陶铃,自然为陶器,中空,内有弹丸,摇之有声,清脆悦耳。此陶铃一面饰以青龙,另一面则为白虎,当为分片模印范制后再合二为一。白虎、青龙纹饰中心的圆珠当为旭日,尚留有朱砂的红色。此件陶铃,比照陕西博物馆标准器之纹饰风格,可断为汉代器物。</p> <p class="ql-block">汉代陶铃(白虎纹),11.5x11.5cm</p> <p class="ql-block">汉代陶铃(青龙纹)</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晚期的良渚文化遗址考古成果,为中华文明煌煌5000年的历史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证,而良渚玉又为良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形制繁多,纹饰奇特,而最为复杂的则为神人驭兽纹。在4、5cm见方,甚至更小的纹饰中,以线刻或浅浮雕的刀法,刻划出神人驭兽的图案。上为神人,头戴羽冠的神人伸出双手似驾驭野兽状。而下方的兽面呲牙咧嘴,蜷缩着带有利爪的双前肢,如臣服状。纹饰刻划之精细,甚至可在1mm的宽度内刻出5、6根纤细的线条。想想看,这竟是4、5千年前新石器晚期的器物,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又无机械工具,能有如此杰作,令人匪夷所思。其实,古人留给今人的谜团多矣。</p><p class="ql-block">当然,对于神人驭兽纹学界解读各不相同,尤其是,所刻划之兽面究竟为何物,争议尤多。其中,有谓为虎纹的。</p><p class="ql-block">有学者解释说,此兽纹双目圆睁、獠牙外露、爪甲长而尖利,都应为食肉动物的特征。长吻食肉动物(如狼等犬科动物)的正面形象嘴往往显得较小,而只有短吻的食肉动物(如虎等猫科动物)的正面形象才是图案中那样的大嘴。古生物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太湖流域确实有虎生存。在神人兽面纹中,虎作踞地俯伏状,表示神人有足够的能力驾驭猛虎。</p><p class="ql-block">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只能通过渔猎、采集和农耕等生产活动维持生存,征服自然界中最凶猛的动物是人类最大的愿望,神人驭兽纹正是良渚人这一愿望的形象反映。</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神人驭兽纹(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神人驭兽纹冠形器,4x7.4cm</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神人驭兽纹半圆形器,5x9.6cm</p> <p class="ql-block">良渚文化玉神人驭兽纹带钩,4x6.1cm</p> <p class="ql-block">张大千世人皆知,而长其17岁的哥哥张善孖不仅将张大千引入画坛,更善画虎,被尊称为虎痴。</p><p class="ql-block">张善孖不仅痴迷画虎,且是养过老虎的画虎名家。抗战时期,日本飞机轰炸重庆之时,张善孖极其愤恨,将心中情绪全数发泄在了绘画上,画出了一幅《猛虎扑日图》。画上有28只生气勃勃的斑斓猛虎,象征当时我国的28个行省,而落日则指日本,成为中国美术界在国画形式上开抗日宣传画先河的作品。</p><p class="ql-block">“渲染”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在生宣纸上绘画时,如果墨汁滴在上面,会瞬间弥漫渗透出自然而不规则的淡淡墨汁痕迹。利用这种特点的画法,称为“渲染”绘画。绢上绘画,由于缺乏生宣纸的渲染效果,故多为工笔画。</p><p class="ql-block">《虎啸出山图》落款淑珍,此淑珍不知为何人,而其在绢上所画之虎,虽然没有宣纸渲染的氤氲,却更具像,且有张善孖画虎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淑珍《虎啸出山图》(绢本),20.5x30.5cm</p> <p class="ql-block">张善孖《虎》(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时代的不断进步,物质的极大丰富,风俗的革旧推新,现在过年,很多有着千百年传统的仪式逐渐式微,被新气象新生活所替代。俗话云,清爽冬至邋遢年。根据天气预报,今年申城的春节,注定要与寒风冻雨为伍了。谨以此《美篇》迎接农历壬寅虎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