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奥美拉唑,需要定期复查哪些指标?

鸢Moon

<p class="ql-block">常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奥美拉唑,需要定期复查哪些指标?</p><p class="ql-block">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药,小剂量服用可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合成,阻止血小板黏附、释放和聚集,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作用,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搭桥)、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心肌梗死后、脑卒中后、短暂性脑缺血后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预防血栓形成,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史、酗酒、冠心病家族史、年龄大于50岁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p><p class="ql-block">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调血脂药,能减少肝脏胆固醇合成,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也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具有抗炎、抗氧化、稳定和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长期服用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p><p class="ql-block">奥美拉唑为抑酸药,属于质子泵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使该酶失活,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发挥抑酸作用,具有抑酸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等高胃酸分泌性疾病,还可联合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p><p class="ql-block">阿司匹林在局部可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破坏黏膜磷脂层屏障,还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机制,减弱前列腺素E对胃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从而导致胃黏膜损伤,建议在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的前6个月应该联合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预防黏膜损伤,尤其有胃肠道疾病患者和老年患者。</p><p class="ql-block">阿司匹林可损伤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胃痛,甚至诱发或加重胃肠道溃疡和出血,此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诱发出血、肝肾功能损伤、血尿酸升高,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关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两项指标,如果降低,可诊断为贫血,可能与阿司匹林引有关。此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出现黑便或肉眼可见血尿,应复查大便常规和尿常规,关注大便潜血和尿红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有发生出血,出现明显胃部不适、灼痛,应复查胃镜,判断是否发生溃疡或穿孔,痛风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尿酸。</p><p class="ql-block">阿托伐他汀有肝毒性和肌肉毒性,长期服用应严密监测血脂、肝功能和肌酸激酶,首次服药者应在6周内复查血脂、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出现肌痛、肌无力等症状伴有肌酸激酶升高,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所致的肌肉不良反应。如果血脂达标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逐步延长至6-12个月复查一次上述指标,如果血脂未达标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如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标,则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其他降脂药,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p><p class="ql-block">常吃奥美拉唑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定期做胃镜,检查胃黏膜有无肿瘤样增生,用药超过3年者还应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