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快乐人生

<p class="ql-block"><b>一一四十一年前天山乌拉斯沟一位青年战士生命的惊心营救</b></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11日,我与战友智全德夫妇、战友张利红、吕国志、张家文和他的老伴朱湘琳一行,专程到南疆铁路乌拉斯沟军营故地重游。途经当年部队修建南疆铁路上新光隧道一营原驻地乌拉斯沟,陪同的战友张家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尘封了41年的记忆,立刻在我的脑海中鲜活起来。</p><p class="ql-block">部队经常开展我军光荣传统教育,要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p><p class="ql-block">真诚关爱官兵,是最有威力的思想武器,也是上下同欲、夺取胜利的基石。虽然深居天山环境恶劣,但官兵关系情同手足,各级领导干部把战士看成是亲兄弟,关心爱护倍至。当年营救蔡则松战友惊险的一幕幕场景,就是一曲官兵情深的凯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张家文、张利红、智全德、翟基生、吕国志一行,回忆当年蔡则松掉进水井的地方。</p> 突遭井塌 战士坠落井底 <p class="ql-block">事情还得追溯到1978年6月,处在两千米以上高原的乌拉斯沟河冰面已经融化,哗哗的流水声和天空飞来雪鸡的欢鸣,预示着高原地区春天的来临。</p><p class="ql-block">一天早饭后, 某连七班老战士蔡则松和浙江籍新兵吴建平,像往常一样到乌拉斯沟河边水井去打水。一不小心,水桶掉到井里去了。</p><p class="ql-block">“井又不太深,我下去把它捞上来就是了,小吴你在上面看着”。老兵蔡则松熟练用脚踩着井边石头缝,慢慢向井底靠近。用这样方法捞桶他已进行过多次,轻车熟路,不在话下。蔡则松很自信。</p><p class="ql-block">当他快接近井底水面时,一只脚踏到井边沿一块大鹅卵石缝隙时,不好!他脚底下这块石头好像失去了依托,脱离井壁和他的身体,瞬间一起快速向井底落去。</p><p class="ql-block">由于水井是沿着乌拉斯沟河边就地取材,用河边检来的鹅卵石砌成,呈底大口小的圆柱体。底下一块石头脱落,直接破坏了水井的整体结构。只听“轰隆”一声,从井口到井底,整个砌水井的石头,像脱缰野马瞬间向井内倒下。</p><p class="ql-block">铺天盖地上千吨石头,一下子全都砸压在蔡则松五尺血肉之躯上。此时的蔡则松头脑“嗡”的一下,一片空白:“大难降临,我命休矣!”命悬一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战友张家文和他夫人朱湘琳在当年蔡则松落入水井塌陷的地方。</p> 有一线希望决不放过 <p class="ql-block">在井口的新战士吴建平,看到这突如其来发生的惊险一幕,吓得目瞪口呆。慌不择路向班里跑去,“不好了!水井塌了,老兵蔡则松被埋在井下面!”</p><p class="ql-block">犹如一个晴天霹雳,逐级反映, 情况报告到连部,连长、指导员快速赶到现场,眼前的场景让他们几乎彻底失望了。</p><p class="ql-block">曾经使用了多年的水井,已被大大小小鹅卵石填平,丝毫看不出水井的痕迹。井下就是一个铁人,在这些石头的砸压之下,结果也只能是体无完肤。</p><p class="ql-block">难道一个刚满二十一岁年轻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连长和指导员的眼中饱含着遗憾和痛苦的泪花,多好的一个战士啊!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们心有不甘。连长俯下身体,把耳朵贴近石头堆的空隙往下倾听。侥幸心理驱使他,试探一下井下还有没有生命的迹象。突然一个微弱的声音,从乱石堆的缝隙中传出:“上面有人吗?”</p><p class="ql-block">声音虽然弱小,但它震憾力无异于阴云密布天空的一阵响雷,一下子炸开了在场的干部战士心中焦灼痛苦的乌云,似重见阳光,情不自禁,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如泉涌出。</p><p class="ql-block">“井下蔡则松还活着”!</p><p class="ql-block">“奇迹!这真的是天大的奇迹”!</p><p class="ql-block">此刻,“战友战友亲如兄弟”,不仅仅是歌词,关键时刻患难见真情,刚从工地下班回来的战友也纷纷赶来了,就餐时间到了,战友们谁也吃不下,一直守在井周围,在场的所有人都含着激动的泪花,大声呼喊着,传送着这个不幸而又万幸的消息。</p><p class="ql-block">“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作出十万分努力!”怀着复杂的心情,连长和指导员快速向团首长报告,请示营救蔡则松战友方案。</p> 张参谋长现场指挥营救 <p class="ql-block">蔡则松战友不慎落井消息,牵动着全团官兵的心,各级领导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一个共同的心声:“战士的生命高于一切!”“战士的生命是无价的!”</p><p class="ql-block">有多少热切的目光关注着这名普通战士,从连队、营部到团机关,上上下下都怀着急切的心情:“必须让蔡则松尽快转危为安”。</p><p class="ql-block">团首长立即作出了部署,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不惜代价进行抢救,并要确保万无一失,保证救援成功。随即迅速派出时任团参谋长张振远亲临现场指挥。</p><p class="ql-block">事情紧急,时间宝贵。</p><p class="ql-block">张振远参谋长赶到现场,果断作出了安排部署:</p><p class="ql-block">第一,为了帮助井下蔡则松树立信心,并及时了解他目前身体状况,派一名小蔡的同年入伍、同籍战友张海宾保持与他不间断对话沟通;</p><p class="ql-block">第二,调用大型机械推土机参与救援,为了稳妥,推土机沿着离水井中心十米开外逐层向内推进;</p><p class="ql-block">第三,推土机不能太接近井的中心,最后只有靠人力救援。成立由30人组成的突击队,分三组轮番上阵;</p><p class="ql-block">第四,卫生队救护车、医生现场待命,待营救出来之后,及时抢救护送医院。</p><p class="ql-block">张参谋长一切安排就绪,指挥官兵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全力抢救战友生命,打响一场生命保卫战。</p><p class="ql-block">大型推土机就提前开始救援了,机器沿着水井四周,像剥葱皮一样,一层一层向水井中心靠近……</p><p class="ql-block">温情关爱绵绵不绝。负责与井下蔡则松联络的张海宾,每隔十分钟联系一次。鼓励他一定要挺住,全连、全营以至全团官兵,都在关心着他的安危,并动用全团最优质的人力物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的生命。</p><p class="ql-block">“蔡则松,你现在状况咋样”?张海宾加大嗓门,并小心翼翼,对着石头空隙,向井下喊话。</p><p class="ql-block">“我现在情况还可以,就是这里太黑,啥也看不到。身体像被绑起来一样,一点也不能动弹。腿有点发麻”。</p><p class="ql-block">听到这里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蔡则松的生命特征基本正常。颗颗爱心,凝结官兵真情,句句询问,汇成生命之源,给了蔡则松在井底战胜被困的无穷力量。</p><p class="ql-block">全力抢救蔡则松战友一人,暖的却是全体官兵的心。这是一次难度极大的救援,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现场指挥,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就显得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张参谋长带着团首长的关怀和厚爱,一次又一次调整营救的方案,周密细致的步骤安排,寸步不离,亲临指挥,持续工作了五个多小时,他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甚至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p><p class="ql-block">当推土机把水井四周石头和周围土石推的差不多时,一场爱心接力立即展开,突击救助小组及时轮番上阵。</p><p class="ql-block">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官兵们心急如焚,挖掘人员换了一组又一组,手磨破了,始终没停下,一分钟没敢耽搁,必须抓紧。稳妥就是保障,丝毫马虎不得。两相兼顾,才能保障救援成功。</p><p class="ql-block">处在井下的蔡则松,面临啥样状况,一无所知。在一片乱石之中,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二次塌方,致使营救失败。唯一只能采取从上到下、从外到内,逐步清理,慢慢推进的办法进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为时任参谋长张振远。</p> <p class="ql-block">紧张而又有序的营救,从上午十点持续到下午三点,整整用了五个小时。</p><p class="ql-block">五个小时,惊心动魄!五个小时,感天动地!全体官兵的深切关怀、全力科学营救,托起一名普通战士的生命之舟,当看到命悬一线的蔡则松从一片乱石废墟中,毫发无损将他从“死神”中救出时,在场的所有官兵,禁不住热泪盈眶。奇迹!这真的是天大奇迹!</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成功营救的典范!这是一次与死神赛跑的博弈!这是铁道兵战友官兵情的高度升华!</p> <p class="ql-block">蔡则松,1957年出生,1974年12月入伍,江苏省宿迁市耿车乡人。</p><p class="ql-block">事后在谈到当年落井生死之劫,感慨万千。水井坍塌的那一刻,由于水井中有一根压水的钢管,卡住了一块大石头给他提供了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但如果不是团、营、连,各级首长高度重视,战友们舍命相救;如果不是抢时间争速度;如果不是救援方法得当合理,现在的一切都成为不可能。他感受到了太多的温暖,是党、是部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蔡则松心存感激和感恩。</p><p class="ql-block">蔡则松在卫生队呆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回到连队参加到紧张的上新光3号“灯泡”隧道施工中。他要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各级组织对他的再生之恩。</p><p class="ql-block">△照片为蔡则松战友。</p> <p class="ql-block">△蔡则松(右)和他的养女及外孙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说起41年前那段往事,蔡则松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他深有感触的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铁道兵,在部队是首长和战友把我从死亡边缘拽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p><p class="ql-block">“在地方是党和各级政府,给我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经济条件,我感恩我们伟大的党!我庆幸生活在这伟大的新时代”!这是蔡则松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达。</p> <p class="ql-block">根据张家文战友提供照片/资料并授权撰写发布。</p><p class="ql-block">第5张图片源于网络(谢谢作者)</p> <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30日新华号永远铁道兵“加精”发布。</p>